多功能的小嘴巴

2023/02/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一個父母都有這種經驗:看著寶寶圓鼓鼓的臉頰,熟睡後時而輕閉、時而微開的粉嫩小嘴,有時還邊睡邊吸允,彷彿在夢裡吃雞腿… 看著孩子的臉龐,冥冥之中就有一股最安心的力量,似乎世間上的紛擾都嘎然而止。
你知道嗎?寶寶的小嘴巴可是兼顧多重功能,從零到一歲的口腔期 (佛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時期中的第一個階段),一路到後續語言的發展,是奠定各項生理、心理的重要角色。
口腔期的寶寶,會將隨手可得的任一物品往嘴裡塞,居家環境安全就成了此時期最重要的事情。
【口腔期】
月齡低的寶寶,注意力常集中在母親的胸部或其他的替代品,如奶瓶、奶嘴等,此時的嬰兒口與嘴唇的末梢神經也特別敏感,以便滿足嬰兒口腔的慾望(俗稱:口慾)。
這時期的寶寶若出現口慾的行為,是再自然不過的需求,也因此,若寶寶已學會爬行,居家環境的安全就是此時期最需要注意的重點,避免寶寶探索時受傷,例如:尖銳物品/細小金屬器具/電線電池磁鐵的收納,甚至易碎物品的擺放等,時時考驗著父母及家中成員,如何打造一個有利探索卻安全的生活環境。
【制止寶寶用嘴巴探索,可以嗎? 】
有些人一看到小孩東西往嘴巴塞,下一秒馬上大喊「唉唷! 那個不能吃!」,甚至聽過會彈孩子的嘴巴、打手,試圖要阻止寶寶把東西放進嘴裡。
這樣的行為,可能會有什麼結果呢?
基本上,寶寶不會對於「體罰」(例如打手、彈嘴)等行為,跟「不能把食物放嘴裡」這兩件事掛鉤的,他只會在當下覺得痛、想哭,而他安撫自己的方式是什麼呢? 就是用嘴巴再去取得安撫,所以有可能他原本手上的東西被你拿走了,他就改吃手,俗話說的「嚇到吃手手」是真的有依據的。
口腔活動若受限制,甚至可能會留下後遺性的不良影響,依據弗洛伊德提出的「性心理發展」精神分析理論,成人中有所謂的口腔性格 (Oral Character),可能就是口腔期發展不順利所致,在行為上表現貪吃(或如壓力下慣性暴食)、酗酒、吸菸、咬指甲等,都被認為是口腔性格的特徵。
【緩解度過口慾期】
那若是寶寶拿起錯誤的物品往嘴裡塞,到底該怎麼辦呢?
當寶寶有口慾需求,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做法:
  • 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觸手可及的都是適合放進嘴巴探索的物品。
  • 提供安全乾淨的嬰幼兒口腔發展輔助品,如:固齒器。
  • 安撫作用的奶嘴,達到安撫效果後就摘除。
    (【奶嘴怎麼戒? 奶嘴的優缺點分析?】若想知道,歡迎留言告訴我)。
  • 依照能力提供手指食物 (以易壓爛→耐咬做程度分級)
  • 口腔能力佳的寶寶,可多提供耐咬的物品(例如:磨牙棒),讓他滿足牙齦磨咬等口慾。
【口腔期發展的重要性,連帶影響後續的語言發展及安全感建立。】
父母育兒,最常遇到身邊親友問的其中一句話就是「寶寶會講話了嗎?」,若能對寶寶語言的發展有更多認識,也許下一次,就能順勢給予科學教育,讓彼此都不那麼焦慮。
寶寶語言發展若較為遲緩,可以分為幾個因素,單就口腔部分來說,可能是大腦負責言語的區塊出現問題,使嘴唇、舌頭和下顎的協調困難,或是口腔上顎、舌頭或舌繫帶(Frenulum)等口腔構造的問題。
對於學說話階段的小孩,父母應耐心的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說話,平日也可養成講繪本、說故事的習慣,語氣平穩並盡量不打斷孩子講話,保持眼神接觸和肢體語言,多讓孩子觀察你講話時的嘴型等,都是十分有效溝通訓練方式!
大月齡的寶寶平日也可透過啃咬雞腿來做嘴部的肌肉練習,當寶寶能力越好,食物就可以越剪越大塊,讓他多次咀嚼也是很好的練習。
若家長發現孩子發展較為遲緩,則是一個警訊,建議帶孩子赴兒科門診請醫師進行專業評估,以利即早進行治療及改善,降低未來發生學習或溝通障礙的風險。
父母不要怕髒,若能讓孩子練習自己拿食物啃咬,除了對口腔發展有益,手眼協調、感覺統合都會很有幫助。
(寶寶丟食物怎麼辦? 想了解再另外留言告訴我)
B ChickMom
B ChickMom
嗨,我是Jean,在育兒闖關路上奮戰失血幾次後,發現若理解孩子每個行為/思想背後的發展邏輯,可以讓人深吸一口氣後笑看每個育兒階段,決定雞婆的分享我研究的育兒大小事,推動更多人理解、同理各階段的育兒狀況,希望更多寶寶們能被同理、父母/照顧者們也能開心育兒、長命百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