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腦媽自製玩具】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Credit: 大腦媽媽
腦寶在1y3m時,就已經算是非常會使用湯匙了,到1y4m連吃湯湯水水的粥、豆花,都很少吃到漏出來。所以有些媽咪就問腦媽,「#該怎麼訓練小孩吃飯?」

小孩會自己吃飯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在學會自己拿湯匙之前,還考驗他的 #手眼協調#抓握能力#咀嚼能力#吞嚥能力#小肌肉發展#定性#自主性 等。

腦寶在可以自己獨立坐直時(不會突然倒下),腦媽就實施 #BWL餵食法 (→ 請參考《餵寶貝吃飯一定要搞得像打仗嗎?》 ,這時候可以提供寶貝不同顆粒(如,豆子)、不同口感(但不宜過硬或Q彈)、不同片狀(如,肉片)等食物,訓練寶貝的抓握能力(如,捏、抓、撕)與自主性。

接著呢,進入到自行拿湯匙之前,我們可以訓練寶貝的手眼協調與定性(一定要坐得住,才能自己吃飯啊!)

絨球挖挖樂

準備材料:
絨球、各式各樣的勺子或湯匙、各式各樣的容器(小碗、瓶蓋、鐵盒等)、桌椅(可以是吃飯桌椅)
步驟:
1. 因為要訓練小朋友坐的能力與時間,所以一定要讓小孩坐著喔。
2. 把絨球、湯匙和容器放在桌上,讓小朋友動手吧!
這個遊戲不用指導語,因為在一歲左右的小朋友會經歷一段「#容器期」,意思就是小孩很喜歡把東西丟進容器裡,所以小孩看到絨球就會自動把它們放進容器裡喔!如果小朋友開始對「#器具」有興趣時,就會開始使用 #湯匙#勺子 將絨球放進容器裡喔!(可以觀察小朋友比較喜歡、習慣或比較能成功的湯匙長什麼樣子喔~)

腦寶玩這個遊戲可以玩兩個小時(有間斷休息兩次,大概10分鐘,然後又爬回椅子上繼續玩),可以磨練孩子的定性、#專注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訓練他們吃飯的能力!!

推薦餐具:
腦媽建議選擇有圓圓握把的湯匙與叉子(如圖,也是沒有業配喔~),因為這樣小孩比較好控制喔!如果爸媽怕小孩吃得亂七八糟,也可以準備長袖的吃飯衣喔。(或者直接養一隻狗XDDD)
圖片為腦寶玩絨球挖挖樂與吃粥的樣子!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腦媽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各位認真的父母來說,一定有幫孩子建立 #生活儀式(譬如,睡前先刷牙、洗臉、說故事等等),讓寶貝熟悉並習慣 #流程,可以穩定孩子的 #情緒反應。但是,有時候總會有些 #突發狀況 或是 #特殊行程,有沒有感覺孩子那天通常會比較歡呢?因為這項行程是超出他的預期
雖然聖誕節不是我們的節日,但從小就覺得這是充滿溫度的節日。腦寶的托嬰中心也在上個月開始教唱《#叮叮噹》,所以現在腦寶只要經過路上的聖誕節燈飾都會說「叮叮噹」、看到聖誕樹會說「叮叮噹」,上次他幫忙付錢時,看到五百元上的梅花鹿,還指著說「叮叮噹鹿鹿」
其實腦媽以前沒有特別研究聖誕節,頂多就是和朋友玩交換禮物而已,直到去藝術家朋友的家朝聖(因為他家聖誕節氣氛超級濃厚)才知道有聖誕節倒數日曆房子,後來上網google才發現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倒數日曆版本,所以腦媽就趁紐西蘭開始放耶誕假的時候(這樣我才有空啊)來做一個
為了讓腦寶感受聖誕節的氣氛,我們家最近都在放聖誕相關的歌曲,也讓我很驚訝孩子學一首歌的速度實在飛快。趁著假日早上,帶著孩子一起做 #聖誕樹,也訓練孩子的 #手眼協調 與 #創意力!
雖然說平衡車不是近期才發明的產物,但最近卻非常的夯,可惜關於平衡車與孩子的發展相關研究非常少。 腦媽在《左撇子 vs 右撇子 | 別再強迫你家嬰兒啦!》文中有提到2歲半前沒有左右撇子,主要是因為 #大腦側化 尚未發育完全的緣故。
先前腦媽有發過兩篇與奶嘴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複習一下:《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與《「戒奶嘴儀式」反而讓孩子情緒更大?》。 牙科醫師建議在2歲到2.5歲之前要戒掉奶嘴,其中的問題包括奶嘴會妨礙牙齒的發展並會增加蛀牙
對於各位認真的父母來說,一定有幫孩子建立 #生活儀式(譬如,睡前先刷牙、洗臉、說故事等等),讓寶貝熟悉並習慣 #流程,可以穩定孩子的 #情緒反應。但是,有時候總會有些 #突發狀況 或是 #特殊行程,有沒有感覺孩子那天通常會比較歡呢?因為這項行程是超出他的預期
雖然聖誕節不是我們的節日,但從小就覺得這是充滿溫度的節日。腦寶的托嬰中心也在上個月開始教唱《#叮叮噹》,所以現在腦寶只要經過路上的聖誕節燈飾都會說「叮叮噹」、看到聖誕樹會說「叮叮噹」,上次他幫忙付錢時,看到五百元上的梅花鹿,還指著說「叮叮噹鹿鹿」
其實腦媽以前沒有特別研究聖誕節,頂多就是和朋友玩交換禮物而已,直到去藝術家朋友的家朝聖(因為他家聖誕節氣氛超級濃厚)才知道有聖誕節倒數日曆房子,後來上網google才發現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倒數日曆版本,所以腦媽就趁紐西蘭開始放耶誕假的時候(這樣我才有空啊)來做一個
為了讓腦寶感受聖誕節的氣氛,我們家最近都在放聖誕相關的歌曲,也讓我很驚訝孩子學一首歌的速度實在飛快。趁著假日早上,帶著孩子一起做 #聖誕樹,也訓練孩子的 #手眼協調 與 #創意力!
雖然說平衡車不是近期才發明的產物,但最近卻非常的夯,可惜關於平衡車與孩子的發展相關研究非常少。 腦媽在《左撇子 vs 右撇子 | 別再強迫你家嬰兒啦!》文中有提到2歲半前沒有左右撇子,主要是因為 #大腦側化 尚未發育完全的緣故。
先前腦媽有發過兩篇與奶嘴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複習一下:《什麼時候該給寶貝吸吮或戒安撫奶嘴呢?》與《「戒奶嘴儀式」反而讓孩子情緒更大?》。 牙科醫師建議在2歲到2.5歲之前要戒掉奶嘴,其中的問題包括奶嘴會妨礙牙齒的發展並會增加蛀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媽媽腦」這一概念在許多社會根深蒂固。調查顯示,50至 80% 生產後的女性出現記憶以及其他認知問題,譬如產後出現所謂的「腦霧」。目前仍難以證實或否定「媽媽腦」的概念。然而,一些女性在遺忘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如從前。對此,研究員將原因歸結為一種「確認偏誤」的認知偏差。
Thumbnail
幼兒園教師 桃園大有商圈,我想起這一個朋友,妳是一位幼兒園老師,我覺得很有趣,我還問妳說,妳白天要帶別人的孩子,下班後,還要帶自己的孩子,妳還有耐心嗎? 妳無奈的說:這不就是工作嗎?妳老公是日系車廠的修車師傅,也算很不錯的! 幾年前也買一間房子在大有路附近,突然的私訊我,說妳老公有
大家的寶寶是否都會好好吃飯呢?   在第一胎Mero的副食品時期,我興沖沖地做了許多準備,調查剛開始可以吃的食物,後面要怎麼慢慢轉變,然後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餵食方式等等。查了許多資料外,也做了許多嘗試。   剛開始寶寶不吃,沒關係,一定是我弄得不夠好。我繼續再接再厲,再用不同的食材試試看。
Thumbnail
孩子邊吃晚餐邊說: 🧒🏻「媽媽我頭腦在想邊玩遊戲耶!」 🧒🏻「頭腦在這嗎?」指著頭 🌱「對喔~」 她指著頭🧒🏻:「我都用頭腦想事情。」 我指著胸口🌱:「妳怎麼知道妳是用頭腦想事情,而不是用心想事情呢?妳有時候會說我心裡想什麼事~我心裡想...」   🧒🏻「我比較喜歡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這部電影充滿了讓人省思的橋段,尤其讓人喜愛懷舊的情緒角色Nastalgia。青春的終點和懷舊的意義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在這個快速、紛亂且充滿不確定的年代,懷舊情懷的重新探討有助於帶來心理治療的效果。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有個孩子很想要卡牌 但也許家人不了解孩子渴望 孩子始終得不到他想要的卡牌 後來孩子做了一件事 他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 私自拿走了別人的卡牌 卡牌其實對我的意義也不大 但也許對孩子來說 卡牌就像豪宅、跑車這樣的存在 後來家人跟孩子協議 用好習慣集點換卡牌 孩子很努力集點 好不容易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剛生下來的嫩嬰很可愛,脫離媽媽羊水的滋潤呱呱墜地。斷開臍帶開始用力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開始張嘴喝奶,自然而然會開始便便。當爸媽七手八腳換尿布之餘,一開始忘記徹底清潔寶寶屁屁。加上先在提倡喝母奶,喝母奶容易解便,一不小心沒幾天就紅臀,也就是所謂的尿布疹。我家小妹也不例外,新手媽媽一心只顧著要喬好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媽媽腦」這一概念在許多社會根深蒂固。調查顯示,50至 80% 生產後的女性出現記憶以及其他認知問題,譬如產後出現所謂的「腦霧」。目前仍難以證實或否定「媽媽腦」的概念。然而,一些女性在遺忘某些事情時,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認知能力不如從前。對此,研究員將原因歸結為一種「確認偏誤」的認知偏差。
Thumbnail
幼兒園教師 桃園大有商圈,我想起這一個朋友,妳是一位幼兒園老師,我覺得很有趣,我還問妳說,妳白天要帶別人的孩子,下班後,還要帶自己的孩子,妳還有耐心嗎? 妳無奈的說:這不就是工作嗎?妳老公是日系車廠的修車師傅,也算很不錯的! 幾年前也買一間房子在大有路附近,突然的私訊我,說妳老公有
大家的寶寶是否都會好好吃飯呢?   在第一胎Mero的副食品時期,我興沖沖地做了許多準備,調查剛開始可以吃的食物,後面要怎麼慢慢轉變,然後可以嘗試各種不同的餵食方式等等。查了許多資料外,也做了許多嘗試。   剛開始寶寶不吃,沒關係,一定是我弄得不夠好。我繼續再接再厲,再用不同的食材試試看。
Thumbnail
孩子邊吃晚餐邊說: 🧒🏻「媽媽我頭腦在想邊玩遊戲耶!」 🧒🏻「頭腦在這嗎?」指著頭 🌱「對喔~」 她指著頭🧒🏻:「我都用頭腦想事情。」 我指著胸口🌱:「妳怎麼知道妳是用頭腦想事情,而不是用心想事情呢?妳有時候會說我心裡想什麼事~我心裡想...」   🧒🏻「我比較喜歡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這部電影充滿了讓人省思的橋段,尤其讓人喜愛懷舊的情緒角色Nastalgia。青春的終點和懷舊的意義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在這個快速、紛亂且充滿不確定的年代,懷舊情懷的重新探討有助於帶來心理治療的效果。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有個孩子很想要卡牌 但也許家人不了解孩子渴望 孩子始終得不到他想要的卡牌 後來孩子做了一件事 他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 私自拿走了別人的卡牌 卡牌其實對我的意義也不大 但也許對孩子來說 卡牌就像豪宅、跑車這樣的存在 後來家人跟孩子協議 用好習慣集點換卡牌 孩子很努力集點 好不容易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剛生下來的嫩嬰很可愛,脫離媽媽羊水的滋潤呱呱墜地。斷開臍帶開始用力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開始張嘴喝奶,自然而然會開始便便。當爸媽七手八腳換尿布之餘,一開始忘記徹底清潔寶寶屁屁。加上先在提倡喝母奶,喝母奶容易解便,一不小心沒幾天就紅臀,也就是所謂的尿布疹。我家小妹也不例外,新手媽媽一心只顧著要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