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文館轉譯團】班與唐:浪子回頭的海邊詩人——王登山《偽リなき告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沉迷酒精的浪子詩人終於要回頭

1953年,王登山未出版的《偽リなき告白(無偽的告白)》手稿被發現,內容有詩跟小品文。封面是原子筆塗繪,模仿活版印刷的圖樣。經過呂興昌教授的整理、翻譯,我們得以閱讀到王登山的作品。

翻開第一頁,前言寫著:

「當然,說不定都是些毫無價值的作品,只是如果能理解我如何跟生活苦鬥著而愛著文學,我就於願已足了。」

raw-image

寫下這段話的王登山已經四十歲,膽怯的字句,難想像是那位奔放的海邊詩人。手稿抄寫的作品,是來自十八到二十七歲的靈魂。標題的「無偽」,一方面象徵坦率的詩風,另一方面是他此刻的心境,當人已一無所有,唯有真誠渴望傳達給他人。

raw-image

可是妻啊

我堅決相信

我堅決相信

有朝一日我們貧窮的家庭

也會花開小鳥來歌唱

幸福喲幸福的日子會來臨——〈給妻子的話〉

時光回到1937年,此時的王登山二十四歲,在鹽分地帶好友的見證下,與郭水潭的妹妹郭倫結為連理。自詡是「天下第一冰人(媒人)」的吳新榮,為這位鹽分地帶作家後輩感到欣慰。身為大舅子的郭水潭,則將不捨的心情,寫成〈廣闊的海——給出嫁的妹妹〉(原文標題〈海は廣い——嫁いで行く妹に〉)這首詩,安慰妹妹說:海邊的善良丈夫,會溫柔地牽著你的手,讓你撿起海邊美麗的貝殼,你就會知道海跟陸地比起來,是多麼廣闊。

好友們都感嘆,這位性情豪放的鹽村詩人,終於要浪子回頭了。

王登山原本出生自小康家庭,十四歲時一首〈我的父親〉在《臺灣日日新報》獲得佳作,然而在父親去世後,他的學業被迫中斷。回到家鄉,王登山陷入人生的低潮。

在這煎熬的時期,所幸他認識陳奇雲、郭水潭等人,決定跟他們一起加入不排斥臺灣人的「南溟藝園」,從而走進詩的世界,在詩句裡訴說內心的痛苦。

夜在行走

苦悶的夜在行走

奏著人生的哀歌

像夢遊病人一般

我仍舊徘徊在夜深的海灘上——〈苦悶之夜〉

王登山的作品,看得見困頓的真貌,甚至不拘謹正確的句法。好友林芳年形容,王登山的詩就像他的為人,流露著天真無邪。他與吳新榮等人籌組「佳里青風會」,以及後續的「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想把社會的現實寫進想像無窮的詩裡。

王登山在詩裡寫:「鹽村是我生命的人」,卻也在文章中坦白,當他流連在夜晚熱鬧的風化區時,「我哀然站立夜深的街角,眺望著這些扭曲的風景,在心裏深深地想起寂寞的人生。」在女人懷裡買醉的王登山明白,再多的酒精與女色也填補不了內心的空洞。

直到他與郭倫結婚後,酒與女色從詩中退場,取代的是一般上班族的小確幸,手握著專賣局北門出張所發的薪水袋,在騎自行車回家時,盤算星期天要怎麼跟家人度過。

啊!我感覺著:

眼前看得見的

不論大小

都毫無憂慮

都洋溢著喜悅——〈明天星期日〉

那是王登山流露內心平靜的美好時光,只可惜平靜的生活過得短暫。

敵不過藝術家的性格,詩人再次走上浪子道路

王登山的藝術家性格,讓他無法只作為平凡的丈夫。他決定不顧家人的反對,加入新劇團寫劇本,開始在各地流浪表演的生活。

夜晚的劇場,屋頂傳來春雨的淅瀝聲,聽來格外寂寞。王登山失眠,想起鹽村的家人,硬是吞下喉嚨的哭泣聲,深怕旁人聽見。

母親、妻子和孩子們

溫柔的臉

可懷念的臉

可愛的臉

像走馬燈變幻著

浮上眼瞼背後——〈流浪之歌〉

終戰前後那幾年,王登山試圖在新劇團圈奮鬥,如同他對詩滿懷的理想,期望作品能反映時代與人民的心聲。然而,新劇比不過電影的人氣,最後劇團宣告解散,王登山短暫的戲劇生涯便結束了。

1958年《民聲日報》副刊有一首〈我愛鹽村〉的詩,淺白的中文句子寫著:「我愛塩村,塩村是我的故鄉,是存在一個海角的村落。」好像能看見王登山努力用剛學習的中文字,一字一筆刻出句子,想拾回詩人的熱情。

「佳里青風會」的林芳年多次感嘆,要是王登山當初沒選擇跟隨劇團,或許下場不至於如此。然而誰都無法讓時光倒退,王登山之後不再有作品產出,在北部工廠安靜賺錢養家,直到孩子長大後,搬到屏東度過晚年。

海邊的浪子詩人回家了,但是歸宿少了映襯藍天的鹽田,鹹味僅剩下回憶。

1982年,六十九歲的王登山,出席鹽分地帶文藝營的聚會,鼓勵在場的晚輩勇於創作,那位曾經的海邊詩人還沒離開大家。

就在那場聚會不久,王登山便辭世了,留下原子筆抄寫舊作的手稿,是他作為詩人一生的足跡,如同他在〈獨語〉中寫到:「詩是詩人無偽的感情告白。」這些作品,就是他留給這個世界,以及自己,最無偽的告白。

作家小傳

王登山,生於1913年,臺南北門人,與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並稱北門七子,籌組「佳里青風會」與「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1935年加入楊逵創立的《臺灣新文學》雜誌,擔任新詩編輯委員。戰前在《南溟藝園》、《臺灣新民報》及《臺灣新文學》等發表詩與小品文,戰後留有手稿《偽リなき告白》。

自我介紹

班與唐,一九九三年生,曾獲鍾肇政文學獎、臺積電文學賞,著有日治時代小說《食肉的土丘》,經營FB、IG、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Thumbnail
【當鹹味僅剩回憶】 王登山的詩,嚐得到海港的鹹味,骨子裡藏有浪子性格,卻心繫故鄉的鹽田。這樣的詩人,為何在戰後卻銷聲匿跡?
Thumbnail
【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 擔任記者和自身年幼孤身遷臺的經歷,讓王默人看見了社會底層的現實。那些最真實的事物往往最冷酷,然而卻也最重要。他一方面對於這股關注現實的寫作風氣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卻也對報導文學會如何發展感到擔心。
Thumbnail
【埋藏於地層下的火光】 擔任記者和自身年幼孤身遷臺的經歷,讓王默人看見了社會底層的現實。那些最真實的事物往往最冷酷,然而卻也最重要。他一方面對於這股關注現實的寫作風氣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卻也對報導文學會如何發展感到擔心。
Thumbnail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Thumbnail
當1950、60年代,臺灣文壇流行著現代主義與反共文學時,1948年來臺的外省作家王默人所關心的是外省來臺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而到了1970年代,他也將視線轉移到了本省勞動階級的處境上。
Thumbnail
那一年,文仁在東華大學攻讀博士班,我在國北教大唸碩士班。剛踏進現代詩研究領域的我,在研究資料中認識了「王文仁」,後來因為研究需要,我寫了一封e-mail給文仁,拜託他提供一篇研討會論文讓我參考......
Thumbnail
那一年,文仁在東華大學攻讀博士班,我在國北教大唸碩士班。剛踏進現代詩研究領域的我,在研究資料中認識了「王文仁」,後來因為研究需要,我寫了一封e-mail給文仁,拜託他提供一篇研討會論文讓我參考......
Thumbnail
王盛弘坦言:「在馬可孛羅的前三本書,書名都和編輯來回喬很久,但這次《雪佛》書名一出,馬上就取得共識。『雪佛』這個意象借自《徒然草》,我拿它來說記憶,多少有點『物哀』的況味,它更接近於記憶的本質,即《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王盛弘坦言:「在馬可孛羅的前三本書,書名都和編輯來回喬很久,但這次《雪佛》書名一出,馬上就取得共識。『雪佛』這個意象借自《徒然草》,我拿它來說記憶,多少有點『物哀』的況味,它更接近於記憶的本質,即《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即使我今天一個字都沒寫,但我今天出去生活,我在路上看到紅綠燈、看到路標、看到這些符號,它們都在跟我心中的某一個概念在互文。」
Thumbnail
「即使我今天一個字都沒寫,但我今天出去生活,我在路上看到紅綠燈、看到路標、看到這些符號,它們都在跟我心中的某一個概念在互文。」
Thumbnail
水可以從峰頂奔流下山,切過山谷,走過原野,撫過花草,衝過日光,陪過蜻蜓,遊過大街,最後飛跳入海,化為波浪。水可以這麼有活力過一輩子,為什麼要安守一個庭院小坑?!
Thumbnail
水可以從峰頂奔流下山,切過山谷,走過原野,撫過花草,衝過日光,陪過蜻蜓,遊過大街,最後飛跳入海,化為波浪。水可以這麼有活力過一輩子,為什麼要安守一個庭院小坑?!
Thumbnail
四把手槍跟一副手銬,他們把我帶向另外的世界......他們用窮凶極惡的口吻喝令我別動,並說:「我們等你很久了」—王定國〈企業家,沒有家〉
Thumbnail
四把手槍跟一副手銬,他們把我帶向另外的世界......他們用窮凶極惡的口吻喝令我別動,並說:「我們等你很久了」—王定國〈企業家,沒有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