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團】郭汶伶:被震碎的希望,用文字與音符補回──林氏好賑災音樂會相片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在劫後餘生,編織希望的文學人】

一場大地震,震碎中部地區人們的家園與生活。

在斷垣殘桓裡,以文學人各自以手中的筆與聲音,串起人們手中的祝福,編織希望,為災區的人們帶來安頓的祝福與未來。


1935年4月21日,天微微,地牛甦醒,臺灣中部應聲震動。不只大地晃動,地面上的屋子像搖骰子一樣,屋瓦、稻草墜落,牆壁的泥石紛飛。人們眼見屋子抵不住烈震,紛紛從家中出逃,有的還在睡夢中,硬生生活埋在坍塌的屋棚架下。

震盪裡,伴隨地表抬升,塵土飛揚。這次地震,全臺有感。

葉陶和楊逵也醒了,帶著長女秀俄與長子資崩,離開殘破的家,一起到公園裡避難。他們的居住地離震央新竹州苗栗郡三叉庄並不遠,死傷最為慘重的大屯郡鄰近他們的家園。前往避難的路上,哀號遍野。有人已經展開救援,從倒塌的屋架下逐一拉出、抬出死傷者。

楊守愚同樣居住在臺中州,他的住所離震央不遠。他走出家門,緩慢步行,望向四周的災難景象。

餘震頻起,暗示這場天災未歇。受難者沒有安心回去的所在,家人失散,不知道如何躲過餘震的侵襲,更別說生出力氣思考食物、水源。許許多多的罹難者尚待救援。

作為臺灣文人,他們都期盼文學與藝術可以幫助臺灣社會。

那麼,手中的筆究竟能做些甚麼呢?

彼時最大的文學團體「臺灣文藝聯盟」很快啟動賑災活動,人員到嚴重的災區發送物資。楊守愚規畫寫作新詩,記錄此次災難,寫下所思所感,與災民站在一起。

楊逵與葉陶夫妻倆討論過後,便投身到賑災活動當中。楊逵即使身子單薄,聲音細小,但他握筆的意志十分堅定,決定跟著賑災隊伍顛簸,記錄災區的現況,觀察致災的可能原因,想要公諸於世,並陸續發表在雜誌刊物上。

葉陶尊重楊逵的抉擇,依自己擅長的方式幫忙是對彼此最基礎的尊重,她選擇以自己的方式在賑災第一線出力。她知道自己與楊逵不必綁在一起,也可以不用走夫唱婦隨那套傳統路子。早在旗後將裹腳的臭布條丟入大海的那天起,她可以用大腳牢牢抓住地面,穩住自己的人生,走出自己的路。

她不怕羞,不畏懼頂著豔陽,可以就一個籃子作演講臺,順順講下去,聲音大如雷,又十分有條理。長年下來,陽光將她面容曬出石頭般的琥珀色澤,她也不刻意施加水粉,素樸地披戴文字布條,手裡拿起醒目的大布條,與賑災隊隊員鼓勵大眾一起為災民出錢出力。

raw-image

--

災區裡,慰問隊發送糰子。八歲的孩子接過飯糰,快樂得蹦蹦跳跳。

有人問孩子:「開心嗎?」孩子沒有反應。直到有人問起孩子失蹤的父母,孩子才哇哇大哭起來。

對林氏好而言,在災難裡,孩子們的權益總是特別容易被忽略。

災情消息襲來之際,她跟「有忠管絃樂團」結束全島巡迴獨唱公演會,回到家鄉臺南還不足三個月。巡演以來,《臺灣日日新報》、《南瀛新聞》、《臺南新報》爭相報導全島獨唱公演會的成功──她獨樹一格的歌唱技巧與氣勢,獲得「白薔薇」的稱讚。日本聲樂家關屋敏子來臺訪問,作為巡迴站臺北鐵道旅館的觀客,盛讚林氏好的才氣,拒絕他人拜師,允諾收林氏好為弟子,使她名氣大增。

為了災民,她決定與「有忠管絃樂團」、臺灣新民報、臺灣工商協會、臺南醫師會、臺南藝術協會等團體聯袂合作,在南部地區發起「義捐演藝大會」,第一場義捐演藝大會便在臺南公會堂召開,找來蔡培火助陣。

會前,她一如既往,不時播放恩師關屋敏子的唱盤,精進歌唱技巧。也不忘複習演藝大會上的獨唱曲,〈織女〉、〈春怨〉等8首歌曲。她翻開泰平唱片印製的歌單,細細看過。

歌單上除了有歌詞,還有作詞人、作曲人的名字,其中作詞人便是她失蹤多年的丈夫──盧丙丁。為了生活與家人,她投入音樂演藝事業,精進歌唱技巧,參與歌手選拔、應聘,獲得賞識,依序與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泰平唱片公司簽屬專屬歌手合約。

她所演唱的歌曲,不是為了討好大眾而已,也承載臺灣社會運動的期待,以及她與丈夫盧丙丁的感情。這些情感可以化為音樂的底蘊,成為臺灣前進的助力。

活動當天,她一身素樸的洋裝,不施脂粉,在掌聲中緩緩步上舞臺。伴隨管弦樂的伴奏,輕啟唇口──

天光坐落織到晚 攆絲紡線定定斷
腳踏手接亂紛紛 頭眩目暗心憂悶
紡來紡去一大綑 艱苦何人可來分
織成錦緞卜送君 恐驚無收到笑阮
不敢向想去想問 眠夢哀怨難齊全
只好暗暗心頭酸 慢慢紡成相思魂
——〈織女〉

災難不該掩蓋災民未來的光芒,她更希望這份助力是這份助力是災區孩子們成長的基石。

她邀請「有忠管絃樂團」,續做「中北部慈善音樂會」賑災演出,決議到花東演出。她也與夥伴們籌畫將募款費用花費在學用品上,試著為災區學童及家庭分憂。

從南臺灣到東臺灣,他們走進臺東公學校、花蓮昭和紀念館,以音樂撫慰人心,鼓舞大眾,讓彼此成為災民重建生活的夥伴,一起前行。

無論是楊逵、葉陶、楊守愚、林氏好,以重建家園與生活為意念,分頭行動。投身災區現場,以文字記錄苦難、給予建言,又或者是透過聲音,驅動人們以肉身或是金錢投入災區。

他們每一個人的聲音,是慰問歌,是安魂曲,也是勇氣的歌,串起每個人手中的希望,帶來安頓的祝福。

raw-image

★事件概述-新竹臺中大地震

日治時期昭和10年(西元1935年)4月21日,臺中—新竹發生大地震,死傷慘重,當時臺中州內埔庄屯子腳死傷最為嚴重,因而中部耆老慣稱此次地震為「墩仔腳大地震」,而海線地區受災也頗為嚴重,清水街即死亡高達312人,佔總死亡人數9.5%。

★團員簡介

郭汶伶 街道遊戲閃電布丁的發明人,臺大臺文所碩士。新北永和人,一半閩南,一半大陳血統。論文題目〈臺灣女性長篇小說的政治暴力創傷敘事(1989~2016)〉前陣子採不到野薑花覺得懊惱,這陣子決定在家裡做培根恢復能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2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翻開一九四二年的《臺灣文學》刊物,會在裡面發現一篇很奇怪的訊息: 【徵求園藝見習人士】 徵求愛好園藝及從事文學工作的勤勉人士。保證協助寫作事業及生活所需。有意者請寄下簡歷及十天份的日記選萃。 臺中市梅枝町一九 首陽農園 楊逵 現在我們回顧這篇招募文章時,可能會感到困惑。文章要園藝見習人士,又提
Thumbnail
如果你翻開一九四二年的《臺灣文學》刊物,會在裡面發現一篇很奇怪的訊息: 【徵求園藝見習人士】 徵求愛好園藝及從事文學工作的勤勉人士。保證協助寫作事業及生活所需。有意者請寄下簡歷及十天份的日記選萃。 臺中市梅枝町一九 首陽農園 楊逵 現在我們回顧這篇招募文章時,可能會感到困惑。文章要園藝見習人士,又提
Thumbnail
林義雄先生揹負臺灣的苦難,為民主的犧牲與奉獻,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會為之心疼與敬重。他的妻子尤素敏女士承受失去二個女兒椎心之痛,照顧重傷女兒的煎熬,為了說出真相,害羞內向的她堅定參選,在淒風苦雨的宜蘭,台下民眾悲傷不捨,台上的她就算泣不成聲,也要一字一句把事實說清楚。1991年他們捐出大部份家產,
Thumbnail
林義雄先生揹負臺灣的苦難,為民主的犧牲與奉獻,是所有知道真相的人,都會為之心疼與敬重。他的妻子尤素敏女士承受失去二個女兒椎心之痛,照顧重傷女兒的煎熬,為了說出真相,害羞內向的她堅定參選,在淒風苦雨的宜蘭,台下民眾悲傷不捨,台上的她就算泣不成聲,也要一字一句把事實說清楚。1991年他們捐出大部份家產,
Thumbnail
【在劫後餘生,編織希望的文學人】 一場大地震,震碎中部地區人們的家園與生活。 在斷垣殘桓裡,以文學人各自以手中的筆與聲音,串起人們手中的祝福,編織希望,為災區的人們帶來安頓的祝福與未來。
Thumbnail
【在劫後餘生,編織希望的文學人】 一場大地震,震碎中部地區人們的家園與生活。 在斷垣殘桓裡,以文學人各自以手中的筆與聲音,串起人們手中的祝福,編織希望,為災區的人們帶來安頓的祝福與未來。
Thumbnail
當初小結「本周音樂週」系列,剛好正逢 陳耀昌《島之曦》出版;在圖書館甫上架,就被快手快腳的我搶先閱讀。 後頭導讀有提到作者陳耀昌寫這本歷史小說「非常節制」,我自己也覺得,若非對那個時代十分著迷,會覺得這本書比較近似於將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背景與「林氏好」的一生,經過大量資料爬梳後進行簡潔的總結
Thumbnail
當初小結「本周音樂週」系列,剛好正逢 陳耀昌《島之曦》出版;在圖書館甫上架,就被快手快腳的我搶先閱讀。 後頭導讀有提到作者陳耀昌寫這本歷史小說「非常節制」,我自己也覺得,若非對那個時代十分著迷,會覺得這本書比較近似於將 「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背景與「林氏好」的一生,經過大量資料爬梳後進行簡潔的總結
Thumbnail
【日治時期新女性的獨特路徑】葉陶為女性帶來的啟蒙不是婦女雜誌上的摩登時尚;而是自由戀愛、職業選擇,和解放自己的雙腳,大步邁開的社會實踐。
Thumbnail
【日治時期新女性的獨特路徑】葉陶為女性帶來的啟蒙不是婦女雜誌上的摩登時尚;而是自由戀愛、職業選擇,和解放自己的雙腳,大步邁開的社會實踐。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2020年6月,從朋友藝分口中得知有這樣的一個競賽,由國軍舉辦文藝獎項,囊括文字創作、影像創作、美術創作等領域,邁入第五十四屆。為了獲得更多收入的動機下,為了首獎獎金6萬元,我便鼓起勇氣,不自量力的寫了一篇作品,並押在截止日前最後一天寄出作品,內心期盼著這部作品帶來不錯的評價。自8月投稿到12月,
Thumbnail
2020年6月,從朋友藝分口中得知有這樣的一個競賽,由國軍舉辦文藝獎項,囊括文字創作、影像創作、美術創作等領域,邁入第五十四屆。為了獲得更多收入的動機下,為了首獎獎金6萬元,我便鼓起勇氣,不自量力的寫了一篇作品,並押在截止日前最後一天寄出作品,內心期盼著這部作品帶來不錯的評價。自8月投稿到12月,
Thumbnail
1970年代末,鄧志浩與大哥鄧志鴻將初心珍重地放入「東海花園留言簿」的一頁,決定組隊,動身前往演藝的世界,用音樂走入人群,走入社會。世人記得他們的成功,沒有人知道歌聲背後還有他們與老作家楊逵的交往。唯有青年與老作家私密的書信往來,紀錄這段情誼的後續發展,也寫下了青年們動身的軌跡與老人前行的姿態。
Thumbnail
1970年代末,鄧志浩與大哥鄧志鴻將初心珍重地放入「東海花園留言簿」的一頁,決定組隊,動身前往演藝的世界,用音樂走入人群,走入社會。世人記得他們的成功,沒有人知道歌聲背後還有他們與老作家楊逵的交往。唯有青年與老作家私密的書信往來,紀錄這段情誼的後續發展,也寫下了青年們動身的軌跡與老人前行的姿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