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開頭,35歲的諾拉認為自己一是無成,此生有數不清的遺憾,走向自殺的路途,她選擇在午夜結束人生,然而在0:00,她既沒有死亡也沒有活著,而是走入了一座生死之間的圖書館。這裡的書架上充滿了書籍,紀錄著每個不同的人生。
有一本是諾拉的後悔之書,書的厚度取決於書的主人有多少後悔。她可以選擇從每個懊悔開始新的人生,但當她對那段人生絕望時,便會回到原本的圖書館。如果她在那段人生中死去,這座圖書館就會坍塌,換言之,她就不會再回到圖書館,也就是迎來真正的死亡。
個人心得
一開始,我想繼續翻頁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好奇諾拉為何想要自殺,而是因為書中的有趣比喻和對話。這裡的「有趣」並不是幽默,而是不同的見解或有料的哲學。譯者章晉維先生的翻譯也很出色,之前他也是《親愛的夏吉.班恩》的譯者。
她心想,也許這地方會有答案。她走入建築物中,裡面燈火通明,地面是淡色的石地,顏色大概介於淡黃和奶茶色之間,像是古老的紙頁,但她進到裡面,沒看到剛才看到的窗戶。
故事的前奏很快,迅速帶領讀者進入圖書館,這裡真的令人身歷其境!
諾拉現在走在一條寬敞的走道上,一排又一排的書架向四周延伸,並延續到天花板。她轉入其中一條走道,停下腳步,疑惑地望著滿坑滿谷的書本。到處都是書,書架木板相對輕薄,彷彿不存在。每一本書都是綠色書皮,有著深淺不同的層次。有的是明亮的黃綠色,有的是深濃的祖母綠,有的則像夏日的草坪,呈現青翠的色澤。說到夏日草坪,書本看似陳舊,但圖書館中的空氣格外清新。屋里並未瀰漫著塵封古書的氣味,反而散發蒼翠蔥鬱的樹木氣味⋯⋯
尤其隨著諾拉進入她每段人生的體悟及轉折,真的令人一翻到底,有些橋段令人緊張,有些不勝唏噓,有些則似曾相識,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很感動,大半夜一直哭,我自己也有很多想回到過去的時刻,在閱讀她轉換不同人生的過程中,就像是在跟自己和解,雖然我不會因此就不再遺憾,而是即便遺憾,也要對未來抱持希望。
我覺得會後悔本身是正常的,但就算你做了另一個選擇,結果也未必會如你所願,因為生命中有太多末知數,你的其他選擇也會重新導向至不同的人生。
我在這本書籍上畫了很多線,結果因為太喜歡這本書,所以又買了實體書收藏。我覺得就算讀過相關題材的書籍,此書還是能觸動人心,推薦給大家!
文章摘錄
她閉上雙眼。她記得氯氣的味道,也記得只得第二名的失落。「壓力很大。」「但壓力才會成就我們。人一開始就像煤炭,而壓力會讓人成為鑽石。」關於鑽石生成的原理,諾拉不想糾正他。她沒告訴尼爾,煤炭和鑽石雖然都是由碳元素組成,但煤炭雜質太多,不論壓力多大都不可能成為鑽石。根據科學,你一開始是煤炭,最後也是煤炭。也許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教訓。
也許甚至連自殺都太過積極,也許在某幾段人生中,你只會在人生中飄浮,不期不待,甚至不試著改變。也許大多數人生都如此。
對她來說,游泳等同於父親的認可,而且她很享受沉入水中,脫離世界的感覺,因為在那裡,她不會看到父母朝彼此吼叫。
「但如果你一直搜尋人生的意義,你永遠都不算活過。」他意味深長地說。「你這句話引用卡謬。」「被你發現了。」雨果凝視著她。
看來這就是力量。名聲的力量。就像她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流行偶像,他們說一個宇就能有上百萬人喜歡和分享。名聲到達頂端時,不費吹灰之力,你就會像個英雄、天才或神,但壞處就是那時的處境也是搖搖欲墜。你同樣會容易墜落,看起來像魔鬼或壞人,或就是個混蛋。
大家都說手足之爭其實無關手足,而是關於父母的關愛。我總覺得我父母親更支持他的夢想。
相關資訊
作者|麥特.海格 Matt Haig
譯者|章晉唯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後記
就在我打心得的過程中,看到了一句愛爾姆女士對諾拉說的:「諾拉,因為有時活過才知道。」心中還是被書裡的內容大大地觸動,真心覺得這本書不容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