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實踐環保,成為內心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愛大自然

我愛大自然

2016年,閱讀了讓我的心兒怦怦跳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後,陸續接觸了斷捨離、極簡、零廢棄等概念,從生活中我能做到的地方,一點點的行動。

其中一項看似微小的行為,曾造成我內心的巨大壓力,那就是:自備環保餐具。

重複使用現有物品,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珍惜地球資源,我非常認同且喜歡這些觀念,所以出門時會自備哩哩扣扣,甚至會被身邊人說我是環保小尖兵。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卻變成了一種心理壓力。

當我忘了帶環保餐具,只能使用吸管、竹筷、塑膠湯匙、杯子與塑膠袋等一次性餐具,我會有很深的罪惡感;甚至會為了不用免洗餐具,做些多此一舉的事,讓用餐過程不舒適。

更誇張的是,看到同桌共餐的親友使用一次性餐具,內心對他們有所批判,覺得他們那樣「很不ok」、「很不環保還浪費資源」!

最初是為了良善意圖使用環保餐具,怎麼會讓自己內心有這麼多掙扎?
怎麼讓外物,影響了內在平靜?

這本末倒置了啊,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發現自己這樣的狀態後,就有了轉變的契機。

出門時,我「故意」不帶哩哩叩叩、「故意」用一次性餐具,這樣做了幾次,沒想到,我感覺,居然就好了,內在的不適感消除,還有深層體會。

自備餐具很好、珍惜資源很好、環保很好。
使用免洗筷很好、親友用塑膠湯匙很好、「不環保」也很好。

畢竟,我確實是需要使用,好好的發揮他們的用途,也只用了我所需的量,沒必要為了「為了環保」而壓迫自己的心。(「環保」表示他很可憐,被怪罪哈哈)

那我現在出門還會自備餐具嗎?

會啊,但想法變得單純,單純是想用自己喜歡的餐具吃東西、裝東西,這讓我內心有種小快樂。

如果忘了帶,那用店家提供的免洗餐具我也很OK,看到親友用任何餐具,欣然接受每個人的選擇,簡單輕鬆!

後來想想,這個體會很通用,不只適用於使用環保餐具。

  • 當我吃東西時已經很飽了,我不會怕「浪費食物」,勉強自己吃完,而讓自己肚子不舒服
  • 當我和一個人對話時感到不受尊重,我不會「為了禮貌」,而繼續在那樣的情境撐著
任何一個信念、準則、規範,whatever,只要它壓迫了內心和諧,都是可以調整、甚至捨棄的。

畢竟人生在世,比起活在正確的條條框框中,我更想活的自在快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𓆜𓆝 大芳 𓆞𓆟的沙龍
8會員
21內容數
這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有時不禁會思考「自身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空泛的問題,也會覺得自己好渺小、好像沒有做出怎麼樣特別偉大的貢獻與價值。然而又有另一個聲音帶領著我:就專注做到自己能做的,這樣就可以了! 因此我給自己一個相當簡單的目標:我的每天小貢獻,就是會盡可能至少減少一個垃圾。 做法是每天至少有一餐外食的便當,會帶著自己的
Thumbnail
有時不禁會思考「自身的價值與意義」這樣空泛的問題,也會覺得自己好渺小、好像沒有做出怎麼樣特別偉大的貢獻與價值。然而又有另一個聲音帶領著我:就專注做到自己能做的,這樣就可以了! 因此我給自己一個相當簡單的目標:我的每天小貢獻,就是會盡可能至少減少一個垃圾。 做法是每天至少有一餐外食的便當,會帶著自己的
Thumbnail
當我吃到已經很飽了,我不會怕「浪費食物」,勉強自己吃完,而讓自己肚子不舒服
Thumbnail
當我吃到已經很飽了,我不會怕「浪費食物」,勉強自己吃完,而讓自己肚子不舒服
Thumbnail
過去為了避免製造一次性垃圾,沒用過外送平台。但確診之後,我不會料理又獨居,最後還是只能用外送來解決我的三餐。 總之為了不要再叫外送,我會努力避免二次染疫的,這是為了要讓自己身體健康的動力之一。
Thumbnail
過去為了避免製造一次性垃圾,沒用過外送平台。但確診之後,我不會料理又獨居,最後還是只能用外送來解決我的三餐。 總之為了不要再叫外送,我會努力避免二次染疫的,這是為了要讓自己身體健康的動力之一。
Thumbnail
我有幾項特性,一直持續著,讓我很困惑,我將它們放在<不舒服的感覺>系列裏,看起來沒關係,其實內在的元素是一樣的。 前註: ․1-最初看到、想到的表面原因、理由、說法 ․2-往內一點的原因 ․3-更往內找,比較基本的原因 節儉、惜物愛物嗎?我看不只這樣而已 一、我的東西很少,儘量用到、用完,很少丟掉
Thumbnail
我有幾項特性,一直持續著,讓我很困惑,我將它們放在<不舒服的感覺>系列裏,看起來沒關係,其實內在的元素是一樣的。 前註: ․1-最初看到、想到的表面原因、理由、說法 ․2-往內一點的原因 ․3-更往內找,比較基本的原因 節儉、惜物愛物嗎?我看不只這樣而已 一、我的東西很少,儘量用到、用完,很少丟掉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去跟別人說這件事,只會被討厭。」而從來不試試先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提倡起。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即使真的有人會因為這樣討厭我,但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想到可以這樣做」而「習慣」原來的作法,認為「只能這樣子了」,只要多試幾次,並且身體力行給其他人看:「沒有很難啊!」而且「還不用整理垃圾呢!」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去跟別人說這件事,只會被討厭。」而從來不試試先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提倡起。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即使真的有人會因為這樣討厭我,但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想到可以這樣做」而「習慣」原來的作法,認為「只能這樣子了」,只要多試幾次,並且身體力行給其他人看:「沒有很難啊!」而且「還不用整理垃圾呢!」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