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9卯時雨水節氣
以前老人家對孩子出生時間的記憶,會告訴你,老大是過年前早上蒸粿時出生的;老二是大家吃飽飯,上弦月剛升起;老三是雞未啼來的。
一位記者在探訪西雙版納的一位基諾族老伯時,問起他的生日,
老伯說:「啥時候生的認不得,大家只記得是在白花羊蹄甲剛剛盛開的時
候。」。在當地,白花羊蹄甲開時,是漫山野的「花海戰術」,雨水時節便陸續綻放。鄉野之間,人們往往以花期代替日期。
獺祭魚,雁北歸,草萌動
古人眼中的雨水物候標識是:一候獺祭魚,二候雁北歸,三候草木萌動。
獺祭魚是說,東風解凍了,水獺捕魚,既吃,也在岸邊炫耀,弄得像一個典禮似的。《漢語大詞典》:「獺貪食,謂水獺常捕魚陳列水,如同陳列供品祭。後來用『獺祭』比喻羅列或堆砌典故。」原本是水獺宴會頗具儀式感的事兒,後來卻成了貶義詞。
雁北歸,是說大雁向北飛。立春時河開了,雨水時雁來了。是雁,不是燕。古人所說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鳥至,也就是燕子來了。所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在春分,不是在雨水。粗略而言,小燕是春至秋去,大雁是冬來夏往。是物候之「候應」,所以稱之為候鳥。往來有時皆應著候,如潮水般守時;如月盈虧守信。
草木萌動,即草木開始萌發。現在我們經常說:「發生什麼事了?」這個「發生」,從前是專門描述春天的詞語。
《爾雅》:「冬為安寧、春為發生。」發生,原來專指萌發、生長。
「發生」是我們注意到一些不一樣的變化了!今天發生了啥?他們之間有事發生了!
鄭板橋有副對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春風放膽來梳柳」這句特別傳神。冬將軍還威風凜凜的時候,春風來撩撥柳樹確實需要膽量。待到大暖之時,春風去撩撥棗樹,那根本不算什麼本事。
但雨水時節,往往還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若有若無,或許這才是詩人心目中的「最是一年春好處」。雨水節氣在南方,被稱為「可耕之候」,就是可以陸續地春耕了。
「花開管節令,鳥鳴報農時」。
德語中的一則農諺,以馬鈴薯內心獨白的方式,通俗地詮釋了什麼是「可耕之候」:
英文版本:
The potato says : If you plant me in March, you're playing a joke on me. If
you plant me in April, I'll grow when I want. If you plant me in May, I'll
grow one, two, three.
馬鈴薯說:「三月種我,別開玩笑了?四月種我,我高興就長幾個。
若五月種我,生生不息!」
《呂氏春秋》中說「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既至而慕之。」
不通曉農事之理的人,天時沒到卻魯莽地耕作,到了卻愚味地錯失天
時。把握天時這件事「不與民謀」,根本就不需要民意調查。人們的作
息,都聽任天時,「皆時至而作,竭時而止」。「凡農之道,候之為寶」、恪
守天時乃第一要務。否則,「營而無獲」,僅勤勞有什麼用呢?勤勞,應當是順應時節的勤勞。
古時候,人們由於懼怕災異、敬天氣,所以在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中,都有祭、禱的各類儀式。當然,所謂天幫忙,是建立在人努力的基礎之上的。
即:先施肥,再祈禱。
望杏瞻榆
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雨水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古人有「望杏瞻榆」的習俗,望杏花開,看榆錢落。所謂「杏花
春雨江南」,只寫了杏花開時的唯美,沒有寫杏花開後的繁忙春耕。
雨水正月中(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平田已見龍'是'見龍在田'之意。我國古代將二十八星宿以七個為一組分為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每年春季東方星宿青龍從田間地平線升起,稱之為'見龍在田'。'祭魚'是'獺祭魚'之略,春天獺常捕魚陳列水邊,如同祭祀。《禮記•月令》中說:'(孟春之月)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詩中的'歸雁迴山峰''花色影重重'正應了'鴻雁來、草木萌動'的物候。
星星發生了啥;風兒也那個啥;花信風也有發生不一樣的花;雨也暗暗的與大地萬物有發生了一些….
春天雨水了!你生發了?發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