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農業

含有「永續農業」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島語者 Islanders' Gaze No.004 【藏種於農-地球人在澎湖的農民保種工作手冊】 講座日期:2025/05/31(六) 地點:澎湖.年年有鰆 紀錄:鄭承榆 本次講座主要由「澎湖縣社區大學主辦」! 講者介紹 王曉嬋,澎湖望安人,現任「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另外的身
Thumbnail
永續農業強調與自然共生,透過生態工法、農漁共生、有機肥料與觀光農場等方式,實現環境保育與糧食安全的雙重目標。不僅強化土壤與生態系統的健康,也促進地方經濟與環境教育,對應聯合國SDG多項目標如氣候行動、陸域生態、責任消費等)。永續農業的推動仰賴政府政策、企業技術與消費者選擇,共同打造循環共榮的綠色未來
Thumbnail
在台灣大家聽到高粱,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高粱酒。不過,高粱 其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飼料及生質能作物喔。 過去的觀察發現,有些高粱品系能夠發展出大量的氣生根,並在雨後分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黏液。研究發現,氣生根能分泌黏液的玉米,可以用黏液豢養細菌門客,讓門客幫它固氮。 那麼,高粱能嗎?
Thumbnail
自然農法,又稱「不耕作農法」或「無為農法」,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減少人為幹預的耕作方式,強調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並利用雜草和覆蓋作物來保護和改良土壤。本文將深入探討自然農法的基本原則、雜草與作物的共生關係、實踐關鍵步驟、案例分享以及未來展望,帶您瞭解這項友善環境的農業技術。
Thumbnail
精華重點: 1.紀錄片特點: 由顏蘭權導演執導,拍攝1,800小時影像,最終剪輯成142分鐘 溫和但有力地描繪農民日常生活 呈現農業與文化、經濟、氣候變遷的密切關係 2.台灣農業面臨的主要困境: 農地零碎化,平均農地面積小於1公頃 農業人口高齡化,平均農民年齡超過65歲
Thumbnail
在法國的永續莊園中,參與者透過親身體驗和互動學習,感受環境教育的新模式。此模式強調放鬆學習和社交的自由,並以實際任務與環境桌遊激發反思。文章探討臺灣的環境教育現狀,並期待引入更多創新教學方式,以啟發更深層的行為改變。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行動的啟發,讓每位學習者都能為未來的環境貢獻力量。
Thumbnail
生物炭作為一種有效的碳移除技術,因其長效性和穩定性而受到關注。其通過高溫熱裂解有機物質,在土壤中永久封存碳,對減緩氣候變遷具有關鍵作用。本文探討生物炭製作過程、技術成熟度、應用潛力以及在改善土壤、支持永續農業方面的貢獻。此外,文章還分析了生物炭在全球碳市場的應用及挑戰,旨在促進其更廣泛的認識與應用。
Thumbnail
有田川町位於和歌山縣的中心位置,東西向伸長,發源於高野山的有田川蜿蜒東向西流淌穿過城鎮中心,是一個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和傳統豐富的城鎮,以農林業而自豪,周圍環繞著以有田川為中心的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高野龍神國定公園、生石高原縣立自然公園以及被選為日本梯田百選之一的ARAGI島,種植的主要農作物為
Thumbnail
西尾市位於愛知縣中部矢作川流域的南端,東有三根山連峰、西臨矢作川、南邊是三河灣,肥沃的土地和溫暖的氣候使得本地區自繩文時代以來就成為人們居住的地方,在鎌倉時代由足利義氏所建造的西條城作為本地區的據點不斷發展,並在江戶時代建立了城下町更名為西尾城,成為擁有6萬石財富的城下町變得更加繁榮,它的輝煌至今仍
Thumbnail
在養育五個孩子的同時寫一本書... 那麼卡拉是誰?為什麼她可以寫一本包山包海關於homestead的鉅著? 卡拉(Carla Emery)出生於1939年,在蒙大拿的農場長大,從小在麥堆上爬來爬去抓蟲,看著曳引機來去長大,對於種植穀物和飼養動物的都瞭若指掌,後來也到哥倫比亞大學受教育。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2/15
原本只是好奇卡拉太太是怎樣的人,跟著nipa的腳步,才發現她的人生故事好勵志。想到在方格子寫文的格友們,應該也有不少人是專注於生活中某一項目的,只要熱情在,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也認同卡拉所說,homesteading的方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也並不保證是個快樂的生活型態。有興趣的人翻閱她的書,獲得知識或啟發,卡拉天上有知,也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