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清明學習- 給農場一點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久旱,到了清明雨還沒有紛紛,春天之際植物正在萌動,學的要點是:
夏天要吃的菜春天要趕快種好
春天就是要開始學除草,建立攻防
善用覆蓋作物
留花給益蟲
這週堅持,多去田裡一點,維持常去田裡的習慣,把自己的愛給田裡,摸索"給植物一些關愛"... 是什麼意思。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0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農場日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在土地上耕種、養育食物,堪稱是人與土地最親密的關係,雙腳紮根在泥土大地,透過四季變遷中一次一次與環境豐富的互動,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感覺會更堅定,並在能量滿溢的時刻獲得身心平衡。" 把雙手雙腳深入土地中,是一種嚮往,是一種療癒,也是現代生活迷茫、無根的解方。Go down to eart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十多年前留學結束,我在舊金山居住工作了一年,在高低起伏的街道、海風吹拂的陽光中,跟每年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一樣,探索這個迷人城市的北加州生活魅力。 很難不去注意當地蓬勃興盛的綠色飲食運動...
我一向對美國(以及澳洲等地)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的回歸土地運動有興趣(Back-to-the-land movement),許多書籍啟發了歷史上一波波的離開城市、尋歸田野的風潮,促使人做出不同的生涯選擇。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十多年前留學結束,我在舊金山居住工作了一年,在高低起伏的街道、海風吹拂的陽光中,跟每年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一樣,探索這個迷人城市的北加州生活魅力。 很難不去注意當地蓬勃興盛的綠色飲食運動...
我一向對美國(以及澳洲等地)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的回歸土地運動有興趣(Back-to-the-land movement),許多書籍啟發了歷史上一波波的離開城市、尋歸田野的風潮,促使人做出不同的生涯選擇。
「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六月芒種節氣,「 安苗」任務跟著指令「走節氣」的意識。 看著種子發芽的孩子們,應該很開心吧~ 而看著孩子很開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更開心。 在節氣任務裏,挑戰了許多行動。 走出門買豆苗,準備容器把豆苗種下去, 看似簡單,不過就是個種綠豆, 但這行動是生活中多出來的小事, 要做小事,得要有特
Thumbnail
春天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季節之一,它帶來了溫暖的氣候、新生命的萌發和大自然的綠意盎然。春天也是居家植栽的理想季節,因為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增長,這些因素對植物生長非常有利。
Thumbnail
春季第五天~ 防風草可以收成了,我打算改種土豆,等等去買種子。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六月芒種節氣,「 安苗」任務跟著指令「走節氣」的意識。 看著種子發芽的孩子們,應該很開心吧~ 而看著孩子很開心的爸爸媽媽,一定更開心。 在節氣任務裏,挑戰了許多行動。 走出門買豆苗,準備容器把豆苗種下去, 看似簡單,不過就是個種綠豆, 但這行動是生活中多出來的小事, 要做小事,得要有特
Thumbnail
春天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季節之一,它帶來了溫暖的氣候、新生命的萌發和大自然的綠意盎然。春天也是居家植栽的理想季節,因為氣溫升高,日照時間增長,這些因素對植物生長非常有利。
Thumbnail
春季第五天~ 防風草可以收成了,我打算改種土豆,等等去買種子。
Thumbnail
每每看到戶外迎向陽光花開燦爛的日日春,總想著家裡也來種上一盆,但每次從花巿買回來都種不了多久即枯萎,我發現這種不易照顧的盆栽裡面,都會放很多的稻穀殼,不知是太巧合還是怎麼回事,就算買回來放蔭涼處幾週再換掉盆土也一樣,沒幾個月就不行了,整株枯萎。 這是唯一一盆很難得存活超過一年的植栽,也是花巿買的,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心中有畝田。 心田,種些什麼? 種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種蘭,心田充滿了春天的希望。 種荷:「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夏日炎炎,「燎沉香,消溽暑。」暑氣消散,心田自是清涼適意。
Thumbnail
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冬季暖化對農民生產造成影響。本文以觀葉秋海棠為例,探討冬季暖化對作物生產的影響,及作物如何應對乾旱及高溫逆境。提出針對高溫或乾旱造成災損的目標,並舉出三項可能策略,包括育種、推廣植物工廠系統和調整作物種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