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年長後還能獨立自在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進入社會開始,逐漸發現依著自己的個性,似乎是無法對子嗣有足夠的興趣與熱情,這樣的話如果還帶來一個屬於自己的後代,對 她/他 會是幸運或公平嗎?所以很早就先斷了此念頭。同時也覺得「自己」一個人自由自在,感情上大多時間處於有伴侶的狀態,也就一直並不想走入婚姻狀態,畢竟身分證上多的一個名字,與真實相處情況似乎差異並不大,就也找不到足夠的催化劑來走入婚姻。直到父親罹病那年,也覺得實在該給對方一個身分,更多的是覺得有個可以相伴探索世界的靈魂,一起走入老年生活,何等有幸?於是在法理上走入了婚姻,摒棄一切世俗的儀式。
爾後遇到無數多次跟業務上、生活上的朋友聊到自己的後代,自己都說我們很早就確認不生養後代,過兩個人的生活。總會聽到有小孩的朋友會說到:「哎呀,你們這樣真好!」或是另一種惋惜的語氣:「唉,這樣老了怎麼辦呢?」
對呀,老了怎麼辦?我總會想說這個問題不是都應該自己來解決嗎?怎麼會去寄望孩子。投射了自己的期待,那這個靈魂還是個獨立發展、獨立思考的自由存在嗎?(是吧,我就是個想太多的人~)雖然因為觀念與遺傳因素,我選擇沒有後代的生活,但對於下一代的教養自己還是有很多思索的。這一個凶險且滿佈雜訊與惰性誘惑的時代,要怎麼讓下一輩可以真正的有自己的意識主導自己的生命廣度與深度,父母輩的身教言教真的太重要了。

那麼撇除了會有下一輩來「奉養」後,自己對未來的準備有規劃嗎?

自己有自己生養的城市,妻子也有。兩個城市都是我們的「家」。兩邊都有自己的魅力與優缺點,目前也都有各自牽掛的人事物。所以要問步入高齡後會「落腳」在哪裡,至少自己會選擇的還是「隨心之所向」。怎麼知道屆時想要躲避寒冷的冬天,還是想要享受冬日的凜然?怎麼知道屆時想要躲避熾熱的夏天,還是想要享受夏日的酣暢?又或者有可能兩人念頭一轉,就去投宿在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讓不一樣的外界刺激自己。

而刺激,一直就是自己追求的體驗與挑戰

年輕時有點自負自己視力聽力覺察力都很敏銳,所以當時還覺得自己不要活過50歲好了,因為那時視茫茫而髮蒼蒼,耳頓齒搖的,太悲慘。但現在慢慢也覺得要適應與調劑,過有品質的各階段人生。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給自己刺激與挑戰。例如去沒有去過的地方,做不想做的事情,看不想看的書。這些會讓自己大腦與心態不舒適的領域,每每都會在體驗與沉浸後,反饋予很多令自己驚喜的結果。更不用說學習到新事物的成就感,也是絕妙的「副作用」了。
跟團隊中的後輩也總是如此相處溝通的。很多年輕人真的很怕離開自己的「舒適圈」,最後導致生理年齡上我是最長者,但是對網路上的各種平台服務、對時下各個圈子發生的流行時事...等,我都是更早了解熟悉的。於是心態上自己都還是最年輕的。很多小朋友不以為意,總覺得「哎呀,這我不懂!」「喔,那個沒意思~」一連串的預設假想,把自己的可能性都關掉了。真的很可惜啊~
除觀念上之外,生理上的刺激也逐步在做。運動是永遠最該保持的好習慣!但也是一直欠缺持之以恆的。這個也一直在努力相互砥礪著。健康沒有了,真的活的太久都是對自己與身邊人的折磨。雖然困難,還是要持續提醒與被提醒。

最後一個,也最重要的一課是 - 生死

現在狀態,要先學會接受與道別。已經逐漸參加過越來越多場告別式,父親也於七年多前離開,如果還學不會珍惜,還只會唏噓懷念過去,那麼情緒的波動只會一再的困擾著自己。在世短短數十載,原本就會遭受各種苦難折磨,能夠珍惜與自己有緣並進的身邊人,並學會寬心接受,用自在的方式面對處理與放下,這都不容易,也卻很重要。
此外,還要跟上一輩也做好生死的心理準備。感謝父親的離去,讓母親也對死亡更加坦然面對,已經多次跟她溝通關於死亡的事情。這也是給自己的學習,也利用此案例跟枕邊人同樣建議,雖然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相處方式,不一樣的溝通習性。但是死亡是一定會來到,能更從容的面對,更能提前化解過度濃郁的悲慟。

活在當下

有了上述的心理準備後,就更努力的實踐「活在當下」。對於金錢、時間的運用也基本把握這個原則,不揮霍但也不過度吝嗇,只要能更提昇生活的體驗,能增添心靈的滋養,這些當花不省。儘管疫情一樣給經濟帶來了壓力,卻不讓這烏雲總籠罩在頂上,往更光明的一面看著。這不就藉由每天寫寫字爬爬格子,同樣也看到了更多優異的好文章好論述好觀點,並且剔除了耗費的時光在更能有意義的事情之上。有了這樣的點滴,相信在高齡的歲月中,也能翻閱曾經走過的時光當下心境的思緒,或許幼稚,或許別有一番滋味呢?
那麼,又怎麼會擔心無法獨自又自在的度過年長的歲月?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久沒寫寫職場大小事,來說說圈外人都有一定程度嚮往,圈內人卻也很多有苦說不出的演唱會相關籌辦。 首先,要「辦演唱會」,最重要的當然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是誰,以及促成這件事情的資金。要找到表演者不難,有勇氣站上舞台的絕對不在少數,但是除非有無窮盡的資金可以忽略預算問題,否則
今天是連續第38個 combo 寫作的日子,小時候順口溜說三八阿花一朵花,此時此刻的文字堆砌也達到了阿花級別,荼毒了數位matties與格子友與真實生活中的幾位朋友。又認真想想本週也來到滯台百日的里程碑。這段時間,有了些什麼心境轉化呢?
自從突發的 Bell's Palsy 面部神經麻痺後,除了早期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投藥治療10天,之後因為也達到上限沒法繼續給藥,所以在約莫服藥一週後,也開始到住家附近習慣去的中醫診所找常去看診的中醫師尋求中醫治療。 第一次去,年輕醫師請我拿下口罩,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拌鬼臉」大賽,想當然爾只能做到一
一直以來,很幸運的在人生與職場中,有父親與主管的指導,讓自己有類似燈塔般追尋的標的,或說修身養性,或說人格形塑,至少不讓自己價值觀與人生觀有所偏差。 父親自小清苦,國小念了五所,五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同學,很難想像他是怎麼渡過。會這樣是因為窮到只能跟祖父的工
最近很多跟「健康」有關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與自己好友的身邊。更加感慨世事無常,要珍惜與把握緣份。 已經用了很多篇在寫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小K的事情。簡單來說,我的半邊臉因為 Bell's Palsy 貝爾氏麻痺而無法被神經牽動面部做出對大多數人來說很簡單的肌肉動作,例如微笑、閉眼、鬼臉、抿嘴...
連結在此:5 summer books and other things to do at home 本篇是連接著前兩篇關聯的。第一篇在此(原本慣例的五本書介紹)。第二篇在此(因應疫情加碼推薦,還含有一些繪本的推薦)。 最後一部分則是推薦他從來也沒有常試過的 - 電視影集與電影。 流感來襲
很久沒寫寫職場大小事,來說說圈外人都有一定程度嚮往,圈內人卻也很多有苦說不出的演唱會相關籌辦。 首先,要「辦演唱會」,最重要的當然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是誰,以及促成這件事情的資金。要找到表演者不難,有勇氣站上舞台的絕對不在少數,但是除非有無窮盡的資金可以忽略預算問題,否則
今天是連續第38個 combo 寫作的日子,小時候順口溜說三八阿花一朵花,此時此刻的文字堆砌也達到了阿花級別,荼毒了數位matties與格子友與真實生活中的幾位朋友。又認真想想本週也來到滯台百日的里程碑。這段時間,有了些什麼心境轉化呢?
自從突發的 Bell's Palsy 面部神經麻痺後,除了早期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投藥治療10天,之後因為也達到上限沒法繼續給藥,所以在約莫服藥一週後,也開始到住家附近習慣去的中醫診所找常去看診的中醫師尋求中醫治療。 第一次去,年輕醫師請我拿下口罩,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拌鬼臉」大賽,想當然爾只能做到一
一直以來,很幸運的在人生與職場中,有父親與主管的指導,讓自己有類似燈塔般追尋的標的,或說修身養性,或說人格形塑,至少不讓自己價值觀與人生觀有所偏差。 父親自小清苦,國小念了五所,五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與同學,很難想像他是怎麼渡過。會這樣是因為窮到只能跟祖父的工
最近很多跟「健康」有關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與自己好友的身邊。更加感慨世事無常,要珍惜與把握緣份。 已經用了很多篇在寫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及小K的事情。簡單來說,我的半邊臉因為 Bell's Palsy 貝爾氏麻痺而無法被神經牽動面部做出對大多數人來說很簡單的肌肉動作,例如微笑、閉眼、鬼臉、抿嘴...
連結在此:5 summer books and other things to do at home 本篇是連接著前兩篇關聯的。第一篇在此(原本慣例的五本書介紹)。第二篇在此(因應疫情加碼推薦,還含有一些繪本的推薦)。 最後一部分則是推薦他從來也沒有常試過的 - 電視影集與電影。 流感來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人生,一路直到晚年,能夠陪我們走到底的,應該是"獨立" ! 「青少年」時,極力擺脱父母,走出去「獨立」。 「中年」時,「獨立扛下所有責任 」,並且努力堅強前行。 而「晚年」時、更須自己一個人「獨立」,設法不給親人增加壓力 ,以免徒增自己的煩惱。努力修心養性,照顧好自己。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在辦理父親後事的過程中,恰好得知有50初歲的同事表示工作年資可以領一次退休金了,於是她決定退休。 當然,也有別的同事堅持要65歲才屆齡退休。 每個人都有自己屬意的人生規劃,我也沒資格評估好壞。只是,想起了父親在69歲即離世,剛好領了8年多的勞保月退,想想在65歲前就領月退的年次也不屬於我們這一代
Thumbnail
在2023年的洗禮後,慢慢地認識到人生的真諦,高低起伏就是最好的活著証明。 雖然年齡尚幼,但我經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努力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在新的一年,我更加明白生命的無常,並下定決心在可以忍受的時候盡量忍受,在可以享受的時候盡情享受。
Thumbnail
人生,一路直到晚年,能夠陪我們走到底的,應該是"獨立" ! 「青少年」時,極力擺脱父母,走出去「獨立」。 「中年」時,「獨立扛下所有責任 」,並且努力堅強前行。 而「晚年」時、更須自己一個人「獨立」,設法不給親人增加壓力 ,以免徒增自己的煩惱。努力修心養性,照顧好自己。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