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深度感知裡]

[活在深度感知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回顧過去一整年,

我的學習、看的書、寫的文章,

甚至是演講分享,

都是focus在「覺察感受」的重要。


今年新的期許:

『讓自己每時每刻都活在深度的感知裡』


期許能更深層的去感受身體的覺知、心靈的想望,

然後真誠以對,並且用心回應她。😊


▪️


前一段時間,

因為疫情攪局,

讓工作和家庭生活節奏變得凌亂。

掌控感降得太低時,

讓我感到非常焦躁,甚至到無力絕望的狀態。


隨時隨刻去覺察感受,在心裡照顧自己,

成了我的日常習慣。


很喜歡目前這樣的自己,

一種即使外部世界再動盪,

我也知道哪裡是將心安放的地方。


這應是過去一年裡,最驚喜的收穫吧!😉(眨眼)


▪️


我們都知道,

生活中碰見的負面事件和情緒,

是有它的意義性及必須面對的現實。


但如果我們的注意力總是不停歇的去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

是會讓生活失序,

讓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的。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

面對生活裡的磕磕絆絆,

我覺得最有用簡單安放身心的方式。


一.每天有意識地去做點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比如:我喜歡寫文章 。


我會打開iPad 的Pages想到什麼就寫,手機也可以隨想隨寫。

蘋果生態系統同步的功能,

滿足我的想寫的自由隨性。


然而自由書寫本就是一種療癒。


比如:我喜歡學習新的APP

比如:我喜歡學燒新的菜色


有意識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是將自己抽離紊亂,

安放身心的簡單方式。

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方法。


二.每天刻意的安排時間給自己「靜心」。

時常的給自己靜心,

照顧身心,培養穩定的能量。


比如:我會在班級午休時候給自己簡單的靜心。


按照習慣的步驟,

給自己身體掃描,

感受此時此刻能量上的自己。


比如:我會在身心感覺疲累或者焦慮時,給自己兩三分鐘的靜心。


最常做的就是觀呼吸,

簡單又有效。


靜心的基本邏輯,

也是一種刻意地將不停被思維擾動的頭腦有機會抽離。

讓你把注意力從頭腦拿下來,

放在身體上。

煩躁不安的頭腦就會停止繼續高速的運轉,

然後慢慢慢慢的歸零。


三. 寫感恩日記

這個習慣是從三年前參加工作坊課程朋友推薦的一本書開始,

多明尼克.斯賓斯特的「6分鐘日記的魔法」。


大腦習慣於尋找並放大潛在的威脅,

以致現代人生活充滿壓力、惱怒與焦慮。


每天花少少的時間寫感恩日記,

他讓我養成感受生活中正面事物的習慣。


科學證明,

你可以透過神經的可塑性,

積極主動的重新連結大腦,

平衡你的負面情緒,

改變大腦習慣。


我現在依然持續進行中,

從寫紙本筆記改成寫在GoodNotes。


只要你願意,

每天其實花不到三分鐘的時間,

生活將有奇妙的變化。


#一起來加入這趟深度感知自我的旅程吧


#好啦好啦我們一起作伴喔


#校園裡的草叢中竟然發現小小財神爺在做日光浴😃


#祝福看到的朋友今年一定財源滾滾來喔🤗

raw-image


🤓我的粉絲專頁🤓歡迎大家來作客。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9446206344&mibextid=LQQJ4d

avatar-img
茶米老師的沙龍
12會員
120內容數
當一個大人(教師)懂得使用正確的對話方式,孩子(學生)會喜歡跟你在一起,你也會更喜歡孩子。正確的對話讓人生命經驗一致性的連結,教育只要往這個方向走,問題將不會是問題了。茶米老師的校園日誌,分享校園對話的實際案例,也紀錄茶米老師的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茶米老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禪:師父, 為什麼說讓你失望過一次的人, 還會讓你失望第二次呢? 師父:他的對不起是用來解決你, 而不是解決問題的。 他說對不起, 只是叫你不要再計較了,
不要懷疑, 無論遇何人何事,都請優先置頂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昨晚M打電話來: 為什麼問我,班級還好嗎? 我: 因為了解你呀!沒事你不會找我聊班! 忙碌中, 我不忘丟個訊息關心, 因爲直覺M肯定遇棘手事兒了。 M教學功力深厚, 帶班也很有一套。 曾經和M當過多年的同事, 年年百款學生迎來的大小事, M
一禪:師父, 為什麼說讓你失望過一次的人, 還會讓你失望第二次呢? 師父:他的對不起是用來解決你, 而不是解決問題的。 他說對不起, 只是叫你不要再計較了,
不要懷疑, 無論遇何人何事,都請優先置頂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昨晚M打電話來: 為什麼問我,班級還好嗎? 我: 因為了解你呀!沒事你不會找我聊班! 忙碌中, 我不忘丟個訊息關心, 因爲直覺M肯定遇棘手事兒了。 M教學功力深厚, 帶班也很有一套。 曾經和M當過多年的同事, 年年百款學生迎來的大小事,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