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中的前世回溯是真實發生還是虛構情節呢?

催眠中的前世回溯是真實發生還是虛構情節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論前世是真是假,更重要的是,妳在於催眠療癒的過程,以及回來之後,獲得了什麼呢?領悟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呢?

在台灣,前世回溯與前世今生的探討實在太火紅了,幾乎談到催眠就會想到前世回溯,所以分享一下個人心得,順便說說米爾貓催眠療癒的概念。

關於前世回溯,主要可以先分成兩大對立方向的概念,其中一方認為,前世故事是內心的投射,另外一方則相信,潛意識(靈魂)存載累生累世的記憶,或是一種「習氣」。

這部分需要先定義,潛意識是什麼?有些人覺得潛意識是大腦的長期記憶區,全方面的紀錄器;有些人認為潛意識是隱藏起來,觸及不到,連自己都搞不清楚的思想與慾望;也有些人相信潛意識即是靈魂,跨越時空的入口與神秘力量。

前世回溯正是催眠眾多手法之一,經由催眠師的引導,進入潛意識連結與探索前世有關的記憶,釋放莫名的痛苦與恐懼,藉此改善一些無解的負面影響。

催眠前世回溯的兩種解釋方向

第一種,前世故事是內心的投射情節,這樣的案例很常見,最普遍來說就是夢境,我們在睡覺或是發呆、做白日夢的時候,自動撥放一些畫面與情境故事,往往來自於日常生活間的衍生,可能是擔心、壓抑,或是釋放壓力、整理記憶與情緒的過程。

在催眠療癒的過程中,前世回溯適用於還沒準備好要面對自己議題的人,當事者還無法直接面對現實、真實的事件,經常是以前世的情境,或是一些抽象畫面的方式呈現,類似透過寓言故事、虛構情節,或其他的人生真實故事,保持一點安全的距離,但仍然可以從中感受與經歷,換一種角度思考,產生新的領悟與想法。

第二種,潛意識存載累生累世的記憶,基本上不是相信潛意識是靈魂,就是相信潛意識能夠通往某個宇宙源頭,米爾貓個人也是傾向於相信靈魂或前世之說,但坦白說,其實我們一般很難去考證,催眠過程中看見的前世是否真實存在。

雖然,的確有許多神奇呼應的例子,例如米爾貓與貓太太的親身經驗,相隔數年,在不同途徑的引導下,看見了一模一樣的故事情節與時空景物,無意間聊起,發現對方剛好就是劇情中另外一個角色,不經感到訝異,不可思議的「巧合」。

其中米爾貓特別認同一種說法,將前世回溯視為一種靈性修行,人類在前世回溯中看見的前世,並不是當事者自己的前世,而是一種原型經驗,祖靈、前人遺留下來的痛苦經驗或是歷史上重大事件,也就是榮格所說的集體潛意識。因為當事者內在某些相似的狀態與生命歷程,喚醒與共享了遠古的生命經歷與記憶,過去與現在相互糾葛。修行者需要透過療癒自己,來療癒原型,讓「共業」得以安息,幫助自己得到解放,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與蛻變。

催眠療癒是在潛意識進行的工作

所以總結來說,在催眠療癒的概念,米爾貓還是覺得,比起知道自己的前世,更重要的是,妳在於潛意識探索的過程中看見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體悟到了什麼,以及回來之後,又願意為了現在的生活做什麼改變呢?

如果這個前世回溯的故事,沒有讓當事者產生新的領悟或啟發,無法跳脫過去到現在的困境,依然停留在原地,什麼都沒有改變,持續輪迴原本的惡習或宿命,那這個前世就算真實存在,頂多是一部看了沒什麼記憶點的影集或故事,還可能啟動其他負面效應,影響了現在的生活。

而即使這個前世是偽記憶,只是大腦作祟,但只要當事者能從中看見自己,看見從前沒發現的影響、沒意識到的信念,得到抒發,找到答案,有新的想法與流動,感覺安全與放鬆,願意陪著自己慢慢走出很沉重的傷痛,這樣就足夠了。

催眠療癒是一種探索意識的途徑,更是一種可以改變生命的工具,經由潛意識的探索,看見問題的根源,與自己連結,找回自己的力量。

所以,是否可以進行前世回溯?當然可以,只是需要先去理解想要探索的原因,其實大部分的狀況都不需要進行到前世回溯,而是回到小時候或僅是與自己的內在對話,就可以轉化那些負面的影響,變成寶貴、可使用的資源。

某個程度上,大多會苦苦追尋著前世,都是對於這一世的無力與絕望,產生寄託與依戀前世可能美好或輝煌的種種,想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如意,短暫的逃避並無不妥,但過度的沉淪,反而囚禁了自己,交出了力量,加深了空虛感,更加孤立無援。

因此,米爾貓不特別主動進行前世回溯的議題,如果過去的業,仍然深深影響著現在的一切,那現在正是解決的關鍵,專注在今生今世的自己,完成輪迴的課題,如果前世已經不影響我們,遇到了就一樣讓故事流動,但我們不需要執著前世的蹤跡。

請好好感受此時此刻,生命所帶來的一切,允許自己去哭、去笑、去鬧、去奮鬥,腳下的每一步都是歸屬感。

avatar-img
米爾貓(Mir Cat)
13會員
23內容數
美國NGH認證催眠師及授證講師 內在世界的嚮導,與潛意識溝通 相信最強大的力量與智慧,源自於個人內在 實踐催眠、塔羅、魔法與薩提爾生活 像貓一樣善變、韌性、翻滾耍廢的女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米爾貓(Mir Cat) 的其他內容
妳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即使不做任何事情也很有價值呢?自我價值感需要建立在接納與喜歡自己,純粹認可自己存在的價值。
無法好好睡覺,其實是一種內心傳來的警訊 這幾年因為疫情,強制觸動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不知道外出是否安全的疑慮下,整個大環境,總有一種被限制住的沮喪與躁動,無處宣洩的壓力,似乎讓夜晚更加煎熬,越來越難以入眠,情緒也跟著越來越失控,但其實這是一種內心傳來的求救訊號,提醒著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沒
妳今天愛自己了嗎? 這幾年掀起了一陣「愛自己」風潮,什麼品牌或行銷掛上愛自己就好像很愛自己一樣,那妳是否曾經思考過,對妳個人而言,愛自己是什麼嗎? 說真的,愛自己並沒有辦法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只能描述如果妳愛自己了,大概是什麼模樣或感受,因為事實上,每一個人愛自己的方式都不會完全一樣,沒有一套適用所有
標題說起來好像有點怪罪大腦,但大腦的防衛機制,很多時候就像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是照顧者一樣,即使帶著愛的意圖,仍然會做出許多讓孩子難受,甚至受傷的行為,像是過度的保護與溺愛、專制、掌控等等……
其實,催眠非常日常,每天、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也會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不過這邊以「催眠現象」來解說,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簡單來區分,負責是一種態度與行動,願意改變自己,但自責是一種情緒,怪罪自己,而往往是沒有根據或習慣性的後悔,同時也是一種慢性的自我傷害。
妳是否曾經覺得,自己即使不做任何事情也很有價值呢?自我價值感需要建立在接納與喜歡自己,純粹認可自己存在的價值。
無法好好睡覺,其實是一種內心傳來的警訊 這幾年因為疫情,強制觸動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不知道外出是否安全的疑慮下,整個大環境,總有一種被限制住的沮喪與躁動,無處宣洩的壓力,似乎讓夜晚更加煎熬,越來越難以入眠,情緒也跟著越來越失控,但其實這是一種內心傳來的求救訊號,提醒著妳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沒
妳今天愛自己了嗎? 這幾年掀起了一陣「愛自己」風潮,什麼品牌或行銷掛上愛自己就好像很愛自己一樣,那妳是否曾經思考過,對妳個人而言,愛自己是什麼嗎? 說真的,愛自己並沒有辦法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只能描述如果妳愛自己了,大概是什麼模樣或感受,因為事實上,每一個人愛自己的方式都不會完全一樣,沒有一套適用所有
標題說起來好像有點怪罪大腦,但大腦的防衛機制,很多時候就像是我們的父母親或是照顧者一樣,即使帶著愛的意圖,仍然會做出許多讓孩子難受,甚至受傷的行為,像是過度的保護與溺愛、專制、掌控等等……
其實,催眠非常日常,每天、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在意識清晰的情況下也會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不過這邊以「催眠現象」來解說,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簡單來區分,負責是一種態度與行動,願意改變自己,但自責是一種情緒,怪罪自己,而往往是沒有根據或習慣性的後悔,同時也是一種慢性的自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