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各方面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從女兒升上小一後,我終於感到考試的壓力,兒子小三課業越來越深,要加把勁,女兒學習能力較弱,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溫習。
昨晚做完功課後和女兒溫習英文口試,溫習了好幾天,她還是很多答案記不住。
她很氣餒的說:「我英文一定考零分了。」
「我英文真的好差。」
「英文我一點也不會。」
然後我說,還沒有考試為什麼快就這樣說自己?
我說,你心裏的神聽到,就會幫妳實現願望,衪不會理你心裏想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只要是你經常掛在口邊,在心裏想的事,衪就會幫你實現。
而且,妳只要有用心溫習,就算真的考的很差,也不要緊,因為妳有努力過。我說妳幼稚園也不是很多中文字也不會,現在妳能讀完整篇中文課文,不也是進步很多了嗎?所以英文也會進步的。
然後我教她說:「我的英文會越來越好。」
心理暗示之父庫埃在《暗示自我的力量》中,就有提到暗示的力量,我們每天掛在口邊的說話,都會成為我們的潛意識,特別是小孩,他們的意識處於潛意識與顯意識之間,更容易受到暗示,若是經常說著這種否定自我的話,將來就會變得更加沒有信心,也會影響人格發展。
可是,若然你突然說:「我的英文很好。」這也是不行,因為與自己認知與意識相差太遠的事情,意識會出現更大的反彈,就是你自己也不會相信吧,這種過於強烈的對比,是無法說服意識的。
所以,庫埃創造了一句很受用的暗示,可以說是無可取代:「每一天,每一天,我在各方面都會更好、更棒、更進步!」
所以我改了一點給我女兒:「我的英文會越來越好。」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的意識不會相信過份誇大其詞的肯定句,但這種水滴般的微小暗示,卻能滲進我們的潛意識中。
你每天在想什麼,與孩子說什麼,最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是什麼,其實都是一種自我暗示。
身心靈所講求的自我覺察,就是觀察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話語,當發現自己越來越負面時,就要停止。
但這並不代表要你完全忽略正在困擾你的事情,而是從恐懼擔憂的情緒抽身而出,用理性去想事情要怎樣解決,或者放空自己,不要被情緒困擾。
其中一個方法是將所有最壞的結果在腦內預演一次,然後再設想自己會怎樣應對。
可是,有時真的沒法子不恐懼啊。
這個我有經驗,有一陣子我擔憂某件事,到了夜不能眠的狀況,我試過寫作發洩情緒,卻仍然沒有用。
那時我發現了一個能鎮靜心靈的方法,就是抄寫,抄充滿正能量的句子。而當時令我冷靜下來的,是抄寫《潛富》一書中的自我暗示語。
文字是有能量的,也有頻率的(應該說世界都是由頻率所組成),當讀者與書中的文字頻率相同時,就會從書中得到能量。
特別是心身靈或一些勵志的書藉,有些會說這些書完全沒用,但有些人看了卻會改變人生,感到強烈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頻率,有的人充滿正面能量,有的人充滿負面能量,負面能量的人看充滿正能量的書時,就是頻率對不上,接受不了。
也有人有這樣的經驗,年輕看經典名著的時候,覺得不懂在說什麼,可是相隔十多二十年再看,卻非常有共鳴。
更神奇的是,書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只要你呼喚它。
在女兒一歲多,兒子三歲多的時,應該是我人生育兒的黑暗時期,躁動、易怒、歇斯底里、自我價值跌到最低點,和先生的關係也不好。有一天我生氣得不行,將孩子交給先生就出門喘喘氣,在逛書局的時候,我的心裏一直在想,有沒有一本書可以幫助我解決困境,我受不住了。
然後,就有那麼一本書在底層書架的最角落,毫不起眼的,卻被我發現了,我讀了那本書,跟著書中的方法寫了一年多日記,整個人生觀都改變了。
試試改掉自己的掛在口邊的否定與不滿,還有自嘲。
改而說:「我在各方面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觀察看看你的人生會不會有改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會員
119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去到雅思9分或者DSE英文5**,是想為「學習」洗白。 很多在學學生認為學習,尤其學習英語是為了應酬社會,而若芯想說的是激發自己對英語的興趣比對自己實施負強化說不考個Level幾就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的某學系來學習得舒服。 若芯崇尚愉快學習,母親總對若芯說:「你學不好,只因方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小妤是一個口語能力很好的小女孩,然而她在理解力方面卻有些困難。她表現出的果決性格和良好的記憶力是她的優勢,然而這也讓她的學習障礙很難被家人及早發現。專為特殊需求孩子服務的需求更需要被看重,以便發現並幫助這些孩子。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去到雅思9分或者DSE英文5**,是想為「學習」洗白。 很多在學學生認為學習,尤其學習英語是為了應酬社會,而若芯想說的是激發自己對英語的興趣比對自己實施負強化說不考個Level幾就不能進入心儀的學校的某學系來學習得舒服。 若芯崇尚愉快學習,母親總對若芯說:「你學不好,只因方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34FNbOKXc&t=4s 前幾天跟其他老師聊到教育小孩的問題,聊到有些家長只因為自己上學期間,某個科目不好,例如家長數學不好,當他的小孩數學成績不理想時,就覺得沒關係,而他擅長某個科目(例如英文),他的小孩英文就要很強。每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一書強調自我調整能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涵蓋控制衝動、情緒管理等關鍵元素。作者提倡三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作為培養此能力的有效方法,透過共情理解、詳細解釋增進理解,以及鼓勵表達,來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這不僅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益,更對其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小妤是一個口語能力很好的小女孩,然而她在理解力方面卻有些困難。她表現出的果決性格和良好的記憶力是她的優勢,然而這也讓她的學習障礙很難被家人及早發現。專為特殊需求孩子服務的需求更需要被看重,以便發現並幫助這些孩子。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否定了孩子?這是一個值得每位父母深思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為了快速有效的教育孩子,不自覺使用了許多帶有否定性的話語。 比如:「不要用跑的!」或「要講幾遍你才聽得懂?」這些話語背後的意圖可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或是希望孩子學會聆聽和理解,但在孩子的心中,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