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堂:接納自己有時無力改變自己、幫助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4 (六)
有時候我們想改變,
卻發現無法改變,
這個時候產生的無力感會非常的濃厚,
就好像小時候考試考不好,
再怎麼努力都無法考好,
還有在同儕之間吵架了!
想要幫忙卻無法幫忙的無力,
長大後職場或是成為父母,
有些時候也在很多的地方無法改變的無力,
聆聽這集的時候,
非常的有共鳴,
小時候真的考試容易考不好,
粗心大意不打緊,
還常常忘東又忘西,
不是帶錯課本,
就是忘了帶作業,
不是忘了讀考試的內容,
就是忘了考試的日期,
我懷疑我是怎麼讀書的呢?
求學時,
很幸運遇到很多的好老師,
也很幸運老師看到我不同的天賦才能,
讓我可以發揮,
長大後,
太多事情無能為力了!
即使怎麼努力好像我都無法有任何動力,
直到當了父母,
我才知道這根本就是博士班等級以上的學習呀!
我永遠記得自己那種無力感的操作,
非常非常無力,
夜晚的哭泣,
但卻不放棄地尋找方法,
常常忘了要休息,
我還記得,
為了幫助孩子,
我整整好幾個晚上都是熬夜到天亮,
就是要找出一絲絲的線索來幫助我的孩子,
現在想想,
當時的自己真的太瘋狂了!
也因為那樣的體驗,
現在比對起來,
真的幸福無比呀!
就如同我在福音中學習的,
沒有痛苦,
就體驗不到歡樂的!
沒有苦難,
就體驗不到生命的喜悅,
這堂課老師提供了三個方向:
1. 第一,調整期待,做能力之內的事,不要超出你能力之外的事。這叫做「量力而為」。
2. 第二,學習新方法、新知識,提昇自己能力,你本來做不到做不好的事,在你的能力提升,可以做好了,自然就不會有無力感了。
3. 第三,不要將目光放在事情的結果,也把目光放在整件事的過程中,去看見並且欣賞自己在過程中的努力,你就不會有無力感了。
(完整音頻請聽老師的內容喔!只是截取)
這三個方向簡直是寶典,
我記錄下來後,
貼在牆上提醒自己,
當我有無力感時,
可以用這三個方向來操作,
最後,
居然還有另一個葵花寶典就是:
「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
老師談到: “這並不是一種消極、負面的選擇,相反地,這很積極、很正向。”
音頻中老師分享他過往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我聽了好幾回了!
因為太觸動了!
我想起一件往事跟這個有點雷同,
在我小學時,
我總是無法理解數學,
這個讓我好氣餒,
爸爸有天決定帶我北上去做更精密的儀器檢查,
這是因為我常暈倒,
常常頭痛的嚴重,
檢查後,
醫生告訴我的爸爸,
他說我掌管記憶體的部分沒有成熟,
是萎縮的狀態,
也容易導致失智的可能性很高,
我記得當天,
醫生用了一個杯子比喻著,
他拿著水倒進杯子裡,
那個水滿出來了!
醫生說: “就像這樣!即使是給她多少的刺激,都是滿出來的!沒有辦法了!”
我看著爸爸眼神空洞的樣子,
走出醫院之後,
我印象很深刻,
他坐在長廊上無助的樣子,
因為爸爸跟我的媽媽是數理資優生,
而且他們學什麼就會什麼,
當時,我很難過又悲傷,
我無能為力的自己的狀態,
我記得回程的路上,
爸爸邊開車邊對我說: “小丸子!今後妳就做妳喜歡的事情吧!讀書的事就別管了!”
從那天起,
我只要想學的,
爸爸都支持,
可我都學兩天就頭痛起來,
“放棄”這兩個字,
在當時是我的標籤,
我做什麼都無力感,
做什麼都放棄,
有一次,
我頭痛的嚴重,
產生了失憶的問題,
父母跟祖父母半夜掛急診帶我去醫院,
醫生幫我打了營養針,
還問我一些問題,
我都無法回答,
家人很擔心是否開始要退化了!
我記得我足足請假了一星期之久
甚至可能更久吧!
我都忘了那段時光,
每一天,
晚上我躺著哭,
聽著光禹的廣播,
哭著哭著就睡著了!
因為我發現我沒有未來,
我上一秒的事情,
下一秒就忘了!
寫再多的日記,
完全都記不得,
還記得我曾打電話要跟光宇說我的狀況,
電話那頭接上線了!
我趕緊掛掉電話,
那樣的人生我整整經歷了快六~七年,
現在回想起來,
我好訝異呀!
那是我嗎?
我真的有那麼慘嗎?
何時重生,
又是另一個轉折的故事,
不過,當時我要是提早學會無能為力的方法,
我可能可以縮短痛苦的日子吧!
也因為這樣,
遇上志仲老師的帶領後,
我學習得很快,
因為,
那是我等待已久,
就是想要釋懷的東西,
就是…
接納
我的接納帶我走向更寬廣的道路,
我的接納讓我學習便快速,
我的接納打破了醫生當時的診斷,
其實,
在爸爸過世之前,
我有回診進行核磁共振,
想知道我的狀況如何,
那一次,
醫生意外發現沒有萎縮的狀態了!
當時我還沒有完全接觸老師的課程,
我想可能是在加入教會後,
學習了福音,
接納了自己很多的無能為力吧!
但內在還是很多對父母的自責,
對自己的自責都有,
但是現在學習得更深入了!
更能真正貼近自己的感受,
看見並欣賞自己一路走來的努力,
很感謝過往的自己好多的體驗跟故事,
原來,
人生是這樣的豐富美好。
今天的兩個練習:
1. 第一個練習:感到無力的時候,請你坐下來,花一些時間,去感受你的無力感,看看這股無力感會帶給你的身體什麼反應?會有一種崩塌、垮掉的感覺嗎?還是別的?無論是什麼感覺,都請你只是去感受它們,和那些感受在一起。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讓你去靠近、認識你的無力感。
這本身就是對無力感的一種接納。
2. 第二個練習是:請你思考,你曾經想幫助某個人而幫不上忙嗎?對方最後是否有度過難關?如果有,他是如何做到的?你可能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資源和潛能,能夠幫助自己度過難關。看見這一點,可能會讓你對自己的無能為力釋懷一些。
想要更完整知道老師音頻的故事,
真的要上去聽才能真正體驗喔!
我真心覺得老師的音頻超級值得當我的傳家寶的,
兒子還說以後要當他的葵花寶典,
當然人生遇到瓶頸時,
他可以開音頻就可以找到方向了!
這個說法讓我覺得好溫暖喔!
今天的小丸子音頻就休息,
讓自己好好感受這個學習帶來的驚奇之旅
#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8會員
593內容數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生活,原來這一趟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歷程,歷經照顧母親生病的那段歲月,母親的好轉,我們求子的不容易,試管的失敗,決定走上收養的旅程。這趟旅程看似溫馨又幸福,沒想到伴隨著孩子的特殊性,我們輾轉之間做了好多的嘗試,搬了無數次的家。最後落腳在先生的家鄉,這裡有著我們的故事,希望我門的故事也能帶給你生命的希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貼近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3 (五) 第十六堂:接納自己有時不想改變 時代的變遷快速, 真的讓我這個70年代的人, 都想要回到過去呢! 不過無法回到過去的自己, 只有在生活中停頓下來, 想起以前育兒的時候, 市面上的書超級多, 新手上路的我, 買了超多的書來研究, 可是育兒的方法實在太多了! 有時這個有效, 有時這個無效
2/1 (三) Day 14: 用豐富的眼光看自己與他人 學習找出三個自己不錯的地方, 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用豐富的眼光看事情的全貌, 這幾天學習到自責的時候, 就練習看到自己三個不錯的地方, 這不僅可以看到陰暗面, 也看到光明面, 因為一件事情是一體兩面的, 往往我們會只是看到自己哪裡做不好, 卻忘記
1/31 (二) Day 13 :如何不自責(四) 今天學習如何用更好的方式看待自己, 志仲老師分享有一次到新加坡演講的時候, 他對於這場演講很在意, 也有點患得患失的, 後來深深覺得實在是講得爛透了! 我聽到這裡, 我居然大笑起來: “什麼?老師也有這樣感覺自己的時候呀!那我最近分
1/30 (一) Day 12 : 如何不自責 (三) 小嬰兒是不會自責的, 自責是來自後天的學習, 這個學習來自於兩個途徑 1. 身邊的大人有自責跟指責的習慣 2. 常被指責 如何知道自己的自責怎麼來, 可以用個簡單的方法: 「回溯」 回溯小時候的歷程, 老師談到他參與工作坊的時候,
1/29 (日) Day 11 : 如何不自責(二) 人的大腦袋瓜裡有很多的東西, 有時會出現來干擾一下, 可這干擾偶爾會帶來失眠, 嚴重影響了生活跟身體狀況, 音頻老師分享到托勒書中談到: 「無法停止思考是個可怕的折磨,但我們無法意識到這點,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在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為這是理
1/28 (六) Day 10 : 如何不自責(一) 自責就好像一把雙刃劍, 劈開關節與骨隨, 常常讓會讓自己的狀態陷入漩渦, 這一集學習到, 設定目標不要自責, 但是要給自己時間, 即使半年也好, 甚至更久都好, 我們不能期待自己一下子就不自責, 反而是給予自己時間, 允許自己慢慢來, 音頻中老師
2/3 (五) 第十六堂:接納自己有時不想改變 時代的變遷快速, 真的讓我這個70年代的人, 都想要回到過去呢! 不過無法回到過去的自己, 只有在生活中停頓下來, 想起以前育兒的時候, 市面上的書超級多, 新手上路的我, 買了超多的書來研究, 可是育兒的方法實在太多了! 有時這個有效, 有時這個無效
2/1 (三) Day 14: 用豐富的眼光看自己與他人 學習找出三個自己不錯的地方, 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用豐富的眼光看事情的全貌, 這幾天學習到自責的時候, 就練習看到自己三個不錯的地方, 這不僅可以看到陰暗面, 也看到光明面, 因為一件事情是一體兩面的, 往往我們會只是看到自己哪裡做不好, 卻忘記
1/31 (二) Day 13 :如何不自責(四) 今天學習如何用更好的方式看待自己, 志仲老師分享有一次到新加坡演講的時候, 他對於這場演講很在意, 也有點患得患失的, 後來深深覺得實在是講得爛透了! 我聽到這裡, 我居然大笑起來: “什麼?老師也有這樣感覺自己的時候呀!那我最近分
1/30 (一) Day 12 : 如何不自責 (三) 小嬰兒是不會自責的, 自責是來自後天的學習, 這個學習來自於兩個途徑 1. 身邊的大人有自責跟指責的習慣 2. 常被指責 如何知道自己的自責怎麼來, 可以用個簡單的方法: 「回溯」 回溯小時候的歷程, 老師談到他參與工作坊的時候,
1/29 (日) Day 11 : 如何不自責(二) 人的大腦袋瓜裡有很多的東西, 有時會出現來干擾一下, 可這干擾偶爾會帶來失眠, 嚴重影響了生活跟身體狀況, 音頻老師分享到托勒書中談到: 「無法停止思考是個可怕的折磨,但我們無法意識到這點,因為幾乎所有人都在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為這是理
1/28 (六) Day 10 : 如何不自責(一) 自責就好像一把雙刃劍, 劈開關節與骨隨, 常常讓會讓自己的狀態陷入漩渦, 這一集學習到, 設定目標不要自責, 但是要給自己時間, 即使半年也好, 甚至更久都好, 我們不能期待自己一下子就不自責, 反而是給予自己時間, 允許自己慢慢來, 音頻中老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勉強說出 你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 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面臨許多選擇,他們可能不明白每個選擇背後意義。本文使用「要....還是...」句型,幫助孩子思考不同選擇後果與影響,並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引導他們理解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實際的對話練習和例子,讓孩子了解化學果汁與天然果汁的區別。瞭解選擇不僅僅是即時的決策,更影響到長遠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還記得在國小實習的那半年,或說是從開始決定考教程時,一直都認為是為了媽媽的擔心而去做的事情,等到開始實習後、遇到也許也是年輕力盛對班級經營還待增進的班導,讓我最後即便考取了教師證,我還是沒有選擇執教這條路。 可能是因為最後看到孩子純真的臉掛著狐疑的樣子,讓我覺得為難他們實在太難狠下心,或許為難自己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在教導孩子理解'A好像B'的概念時,需要讓他們通過實際事例和觀察來加深認知。例如通過動物、物品、建築等的相似和不同來展示'A好像B'的概念。這樣的討論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比較和分析的能力。
Thumbnail
「A是B/B在A」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許多事情與物品像是一串一串的連結,讓孩子們能理解一樣物品背後會有很多連結。 認識柑橘類水果,哪個是柳丁?哪個是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勉強說出 你為我寄出的每一封信  都是你 離開的原因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孩子常面臨許多選擇,他們可能不明白每個選擇背後意義。本文使用「要....還是...」句型,幫助孩子思考不同選擇後果與影響,並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引導他們理解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實際的對話練習和例子,讓孩子了解化學果汁與天然果汁的區別。瞭解選擇不僅僅是即時的決策,更影響到長遠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還記得在國小實習的那半年,或說是從開始決定考教程時,一直都認為是為了媽媽的擔心而去做的事情,等到開始實習後、遇到也許也是年輕力盛對班級經營還待增進的班導,讓我最後即便考取了教師證,我還是沒有選擇執教這條路。 可能是因為最後看到孩子純真的臉掛著狐疑的樣子,讓我覺得為難他們實在太難狠下心,或許為難自己
Thumbnail
這陣子學啟示,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克服打破”對自己沒自信”。其實以前的我不會沒自信,我反而成績很好,無論任一方面至少都有中上程度的表現,綜合起來是位令人感覺各方面都還不錯的女孩。但越長越大,我看到別人有些我沒有的生活,也產生了追求,我對學習慢慢失去耐性,越來越沉重的科目,已經不是一下就能理解,
Thumbnail
在教導孩子理解'A好像B'的概念時,需要讓他們通過實際事例和觀察來加深認知。例如通過動物、物品、建築等的相似和不同來展示'A好像B'的概念。這樣的討論方式有助於培養孩子比較和分析的能力。
Thumbnail
「A是B/B在A」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許多事情與物品像是一串一串的連結,讓孩子們能理解一樣物品背後會有很多連結。 認識柑橘類水果,哪個是柳丁?哪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