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5) 正向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語言會成為自己的潛意識,你平日所常說的,就好像一種日常的催眠。腦科學與心理學研究證實,你平時所說的話,正在塑造你的人生。

努力累積正向語言的資本額

就像愛的存款一樣,我的父母沒有給我太多正向的語言,我只能先將朋友給的肯定支持予以存檔,他們說喜歡你的文字,他們說喜歡你的想法,他們認為你特別的地方。

我也會與那些會讓自己感受自己是"好的"人相處,讓自己先有一個正向支持感受,讓自己大腦願意相信自己是身處在一個正向的情境與狀態。

改變日常的口頭常

過往以為總是要謙虛的美德,習慣了自貶自損,一個讚美來就非得找一個自己的缺點來回應,或是從小學習到了「完蛋了」「死定了」,也或者災難性的言語會引來別人的關心,或者當自己不夠好時,得先自損,才能夠避免別人的苛責。

更多的是,看見父母總是以負面的言語詮釋生活中的事物,或許因為他們的生活的確很辛苦,但也因此幫自己建構了一個這世界很麻煩沒有資格快樂的想像。

我會練習用更客觀的言語,去描述目前的情境,我會練習用更鼓勵自己的言語,取代生活中災難性的語詞。

我會儲備蒐集其他人如何鼓勵自己的言語,在困頓中,拿出來試著安撫自己。
我會下載正向鼓勵言語的app,像是學英文一樣的,在它每整點提醒自己時,跟著覆誦一遍。

假裝久了,就會成真了。

逆境也也值得讓自己開心

當自己很開心時,媽媽總會說:「你開心什麼,有什麼好開心的?」但,即使逆境也同時會有值得開心的事情發生,我依舊有資格可以在這個開心的當下,去感受取體會,去儲存正面的情緒,努力沉浸正面的情緒裡,試著產出發自內心真心的正面語言。

換句話說會更好

挫折當中的正面語言會很困難,或許先生出一些關心關懷,溫暖的理解,也許一開始自己也忍不住懷疑,總有種衝動跟自己說:「少來了,你才不是真的關心呢!」

那麼就還是耐心的跟自己對話,換句話說的詮釋那些對自己極具殺傷力的言語。

「少來了,你才不是真的關心呢!」
「或許你還有點懷疑,但我會努力的證明,我真的很關心你,很想好好的呵護你。」

「你真的是一個很糟糕沒有人喜歡你,你只是個麻煩。」
「人際互動的確很困難,研究顯示人際互動的不開心真是十之八九,人際互動很麻煩,你一點都不麻煩。」

「你又搞砸了,總是做不好。」
「事情有在進步,但是反反覆覆的好壞總是正常的,心很累我懂。」

試著把每一句充滿殺傷力的攻擊,慢慢的讓它柔軟些,一開始很難,但練習久了就會是你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的沙龍
12會員
32內容數
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好好的陪伴自己重新長大。
Fis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3/09/25
先謝謝朋友寄來這本我一直想看的書,真的好看易懂。 還沒有看書前,憑著對這本書的書評,自己依樣畫葫了的寫了未來日記,這樣的未來日記對我來說,很受用。 寫下了今天在某個層面,或某件事情會是美好的一天,然後一開始竟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巧合往自己期待的方向走。 從科學角度看,可能是因為書寫了,所以你會刻意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9/26
在這裡我們是團隊合作,我們跟孩子說:「孩子們每天都是在看老師如何合作的。」對於孩子我們有所閱讀過的書籍文章教學經驗,試著理解包容學生,但回到教師群的互相對待,仍是退回到我們被傳統經驗所教養的狀態。 對孩子談論情緒,但在彼此互動中只求功效,不談論情緒,甚至厭惡彼此在工作中所產生的負面感受,我們教孩子談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2022/06/23
那天在實驗教育youtube聽到一段話"被好好照顧的人,自然會長出照顧它人的力量,如何讓更多的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就從鼓勵老師們長成自己的樣子。" 校長打電話給我先問問我的想法,然後我們一起聊到我個人教學經歷、特質、以及初到這所學校的狀況,以及考量整個教學團隊的運作。 願我的實驗教育旅程一切順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