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方格子發了一個罐頭電郵給我,說我好久沒有寫有關育兒的專題。
很久沒有寫,是因為對自身的不確定,我在疑惑還能分享嗎?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加上兒子日漸的反叛個性,我經常出現挫折感,常常讓我不禁撫心自問,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呢?
隨著不斷的反思,及與兒子的磨擦碰撞,我漸漸的明白。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活成我們理想的樣子,但是無論怎麼的教育,孩子自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想法,強硬的扭轉他,不如就接納他本來的樣子。
有一天,女兒問我,媽媽你喜歡怎樣的小孩子?
我說,我喜歡你們,無論你們是怎麼的樣子也喜歡。
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是我時刻提醒自己要做的事。
作為父母,我們很容易走入一個迴圈,就是孩子做得好,乖巧,我們就會稱讚。無形中令孩子以為,我們只有在他們乖的時候才愛他們。時時刻刻的讓孩子知道,無論任何時候,你都值得被愛,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才會被愛。
最近,最熱門的盛事就是阿根廷贏得世界杯,我對足球沒有什麼興趣,無意中點了一個關於美斯的視頻來看,知道他來在十一歲時患上了侏儒症,幾乎斷送了球員的生涯,但是他沒有放棄,成就了今天的他。其中有一段頗為感人的是,他的外婆在他小時候,經常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你會成為全世界最棒的足球員。
我很相信語言的力量,特別是對於小孩子,七歲前的小孩都是處於潛意識的狀態,你對他們說什麼,大多直接在他們心中植根,所以成人對小孩子的說話,特別是關於自我認知的說話,尤其需要謹慎。
很多人覺得小孩不懂,說什麼不要緊,就是因為他們處於懵懂無知,對所有的形容他們的說話都是照單全收,不會判斷,所以更加要好好的對他們說話。
不過,現在的家長常常都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
一是讚美過多,讓小朋友變得自負,甚至有種輸不起的心,變得自視過高。
另一種是過份貶低,叫他們學會謙虛,致使小朋友缺乏自信。
讚賞實際的內容,而不是「你好叻」、「你很聰明」這種空泛形容詞。
讚賞實際的內容。
「我看到你自動自覺的去做功課,我很欣賞你的主動。」
「你做功課好認真啊。」
另外,對於一些學習能力比較差,但是有認真學習的小孩,我很喜歡用這句:「看到你這麼用心學習,你一定會學得越來越好。」
他們自知比不上一些很聰明的人,而且在課業上也常有很大的挫折感,可是他們很用心學習,我們不要拿他們與其他人比較。只要讓他知道,他每一天,每一天都會比之前的自己做得更好,一天一天的進步就好,將焦點放回自己的身上,而非與同儕比較。
相互的尊重很重要。家人之間相處,隨著時間長久,習慣了家人的照顧,便會開始覺得所有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缺乏感謝的心。
前幾天正值寒流來襲,兒子剛洗完澡,頭髮濕濕的,先生二話不說,馬上拿起吹風機給他吹頭。然而,兒子卻非常厭棄,大聲喝罵先生吹風機的聲音令他聽不到影片的內容。我馬上喝止兒子,要求他與父親道歉。
小孩子是天生就是階級精靈,他們熟知家庭裏每一個人的位置與權力。先生比較和善,在家裏多數也是我在決定大小事務,漸漸發現他們對先生有點不尊重。
孩子眼中的父母形象,都是從照顧者口中的講述而建立的。很多時候,母親總會在不自覺中,常常抱怨另一半,小孩聽得多了也會跟著討厭,或者看輕這位父親。所以,母親口中如何形容不在場的父親,孩子便會對父親建立怎樣形象。
孩子長大了,有時我們也會請他們幫忙做事。有些父母或許有一種心態,就是我既然養大你們,叫你們做些小事情,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你本身對人缺乏感恩與尊重的心,孩子將來也不會擁用感恩與尊重別人的心。
我很喜歡《一本你希望父母都讀過的書》這本書所講的主旨,當我們常常在教育孩子時,聚焦在孩子的問題上,其實有沒有想過,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其實很多時是因為成人本身的問題而導致的,孩子是被影響的那一位。下一次,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應先自省,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了什麼而影響到孩子的身心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