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故宮,都會聽到有人駡乾隆,說這個皇帝附庸風雅,愛蓋印章,破壞文物。
這種人一定是書畫藝術的門外漢,但是駡皇帝可以顯得自己好像很內行,至少很爽。
殊不知,乾隆是古今中外的最大收藏家,他對文物的精通,從他的在書畫器物上的題識可以看得出來絕對是一等一的行家。
別輕易說他是皇帝,所以可以擁有那麼多實物,擁有是一回事,了解、熱愛、研究又是一回事。
乾隆對書畫的愛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熱情,很多人討厭他在書畫上題識、蓋章,其實很多書畫沒有他的題識,後來的人就不會那麼重視。
例如〈快雪時晴帖〉,一小件黑黑的書法,乾隆以前的人大概只有趙孟頫識貨,所以留下精湛的題款,到了乾隆手上,前前後後題了78次,也找了他欣賞的文學侍臣「同樂」,題跋因而密密麻麻,乾隆自己的字有的只能擠身於臣子的題識之下、之中,他也不在乎。不是真正的熱愛,沒有一定的見識,不會做這種事。這樣的例子很多。
乾隆的收藏有不少是他自己花錢買的,雖然皇帝老子不缺錢,但花錢買書畫至少是基本的正確態度,也對得起原來的收藏家。
乾隆最崇拜的是明朝的大收藏家項元汴,因為乾隆內府收的一級書畫國寶,十之八九來自項元汴的個人收藏,項元汴財力雄厚,本身能寫能畫,眼力又高,一個平民百姓可以做到這樣,乾隆想必十二萬分的佩服,所以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到項元汴的故居去懷念項元汴,其中心境,大概類似楊過懷念獨孤大俠罷。
乾隆的字
批評乾隆的人,除了駡他亂蓋章,很多是批評乾隆的書法拙劣、低俗。
乾隆的字當然不能與歷史上的一流大師們相提並論,但說他的字拙劣、低俗,未免太苛,而且失之無知。
乾隆的書法極有根柢,在歷代帝王中,除了宋徽宗、宋高宗父子與唐太宗之外,大概就屬乾隆的字最有功力。
乾隆的書法筆畫流暢、結構圓融,楷書行書都很到位,可惜缺乏好字的骨力,之所以這樣,是有原因的。
康熙、雍正、乾隆都推崇董其昌的書法,董其昌的書法清秀、圓潤,是文徵明之後首屈一指的大師,後世師法者甚多,得到皇帝喜愛,也是應有之事,但董其昌的字學得不好就會輕軟,沒有個性。
儘管如此,三位皇帝的字都寫得很通順流暢,尤其以乾隆最為整齊、飽滿。
受到皇家品味與宮庭美學的影響,乾隆的字一般都是用墨飽滿、用筆流暢,可說是接近「館閣體」,「館閣體」是明朝初年開始流行的字體,取其筆墨飽滿、烏黑、結體端正整齊,其目的是為了科舉寫卷方便閱讀,流風所及,自然不免流於僵化刻板、沒有變化,但好處是版面清爽、容易閱讀。皇帝寫的文字以這種風格為基礎,有其應用上的必然性,當然不能期待那種龍飛鳳舞、時又不知所以的書法技術。
康熙、雍正、乾隆都是非常勤政的帝王,寫字畫畫都有一定的功力,尤其是寫字,歷代帝王中像他們那樣能夠長篇大論書寫的,非常少見,寫字技術的嫻熟,只是基本要求而已。
雍正帝是中國歷史上無人能及的勤政皇帝,他每天都要批閱大量的奏摺,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時他的批語甚至比奏摺本身的文字還要多。今天,在留存下來的清宮檔案中,就有數以萬計的雍正帝批過的奏摺。
乾隆有此「家學」,當然筆下功夫不遑多讓於乃父,重要的文章有時長達數千字,寫得氣勢通暢、文理嚴謹,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非有高明的寫字技術不可。
批評乾隆的書法拙劣,真不知根據的是什麼。乾隆的書法大字最弱,但愈小愈工,〈快雪時晴帖〉上的題跋有的小到要用放大鏡才看得清楚,但筆畫結構依然端正整齊,行草也是絲毫不苟,別說一般人,當代書法家中有這樣功力的,尚不多見。
乾隆對書畫文物的熱愛,也可以從他用的紙張中看出端倪。他許多題跋,都寫在原來印佛經的「金粟山藏經紙」的背面,還可以看出透背而出的佛經印跡。
金粟山藏經紙原本是宋元刊印佛經的特製紙張,工藝精湛,文徵明等明朝書法大師偶有作品也是寫在這樣的紙張上面,但大都是空白的紙張,乾隆用的是佛經殘本,可見其珍惜寶愛古紙的心情,有這樣的心境,寫字自然不會馬虎。
下次再聽到有人說乾隆的字不好,可以大聲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