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日重讀阿城的中篇「棋王」,其中有關飢餓的篇章,入木三分的刻畫,再度引起共鳴。
我們都生於那個不幸的年代。正當身體發育需要營養的階段,偏偏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那種刻骨銘心的飢餓感,一生一世也記得。
那個時代,人的又餓又饞的程度,說起來難以置信:外婆去世,大人在火葬場和職員商討何時爐子有空,我卻以為他們在安排何時「煮豆腐羹」。在學校,給同學改花名都是「食物」:不是「蘿蔔頭」就是「麵疙瘩」;不是「黃芽菜」就是「白斬雞」…,想想都會流口水。
當年母親參與了「上海市中小學教科書編纂」,得到100多元的稿酬,這在六十年代可是一筆不小的「外快」。媽媽用這筆錢買了「奶油白脫」(butter)和一種叫「卵磷脂」的營養品,專門給我們四個孩子補充體力。
「奶油白脫」入口即溶,在喉嚨裏甜絲絲的感覺,同樣畢生難忘。記得我們四個孩子圍在母親身邊,享受完「白脫」,好想再來一啖時,媽媽拿出一個玻璃瓶,揭開蓋子,用調羹舀出類似蜂蜜的黏液,一一送入我們嘴裏。
哇,好腥氣呀!我火速吞下肚,又猛喝一口水,但口腔裏的魚腥味混合羶臊味始終揮之不去。
母親說:「這東西有營養,和魚肝油一樣。」我說:「魚肝油的腥我能忍,但卵磷脂實在受不了。」阿媽知道我不是「善類」,故把「白脫」鎖在櫃子裏,卻將卵磷脂放在外面。當我的腸胃唱起「空城計」時,便打開卵磷脂的瓶蓋,大大方方地吃起來,也顧不上那種腥臊味了。
說來奇怪,食完黏液,肚餓的感覺少了很多。四個孩子中,數我最身高馬大,現在回想,應該與當年偷食卵磷脂有關。
有一次大弟弟告訴我,他讀了一本書,裡面有一個小朋友偷吃果醬,滿瓶的果醬吃了一勺又一勺,發現瓶子仍然滿滿的,因為果醬會發酵膨脹。
這件事給我好大的啟發,也大膽嘗試起來。母親過年做豆沙餡,我手持湯匙,扮匆匆有事,對住誘人的豆沙走過去一瓢,回過來一瓢。氣人的是,豆沙可沒有果醬那麼聽話,好快碗裏少了一大截!
眼看做湯圓的豆沙餡被我偷食幾盡,阿媽苦笑著再準備黑芝麻餡。當黑芝麻酥混合白砂糖同生豬油捏成一團時,對本人總算起了阻嚇作用。
上世紀的「三年天災」,害人實在不淺。
剛剛過去的「三年瘟災」,歷史會否重演,我們拭目以待。
    5會員
    222內容數
    中國的文革浩劫,眨眼五十年過去了。片言隻語的回憶回顧和緬懷,既可以紓緩我們的心結,又可以教育啟發我們的後代,防止悲劇重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葛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hatGPT成為城中熱話,一時風頭無兩。眼看電腦越來越聰明,人們難免感到恐懼,擔心日後自己的飯碗被AI搶走。 不過在我看來,擔心純屬多餘。「人工智能」畢竟由人類開發,由人類掌控。今天即使很多工作可以被電腦取代,但新的行業新的工種仍會不斷衍生。機器人永遠不會取代人類,除非人類自己宣佈「躺平」。殊不知
    野薺菜 下午包薺菜餛吞,用的是「同順興」的「速凍薺菜」拌肉糜蝦仁做餡。然而吃在口裏,總覺得少了舊時野生薺菜的那種清甜芳香和淡淡的苦澀。 傍晚帶狗狗散步,在草叢發現,原來長著不少旺盛的野薺菜。看見翠綠發光的鋸齒型葉子,頓時想起年輕時鄉下務農的生活。 那一天是清明,朝鮮族人拜山祭祖掃墳的節日。農活再忙也
    世侄和嬸嬸 兒子回家過年,順便把兩隻貓咪「兒子」也帶來了。去年這時候,貓兒子才幾個月大,調皮搗蛋得很。我把他們安置在廚房,避免被12歲大的狗狗Jackie 欺負或傷害。狗狗每天會透過廚房的門玻璃觀看貓貓,時而好奇,時而怒吼,也不知心裏想些甚麼。 這次決定讓貓貓狗狗「共存」(應該不會「共赴黃泉」了吧)
    自從港中兩地通關後,因為要探望居住深圳的老母親,先後北上五次。每次去前都要取出手機,在「微信」平台登入「海關旅客指尖服務」的「小程式」,詳細填寫「個人健康申報」資料,然後獲得一個「健康通關黑碼」,憑此方可順利出入境。 對此我曾經寫文表示難以理解:一個泱泱大國,竟然把邊防海關的出入境健康申報資料交由一
    這天,我上了一輛屯門至上水的巴士。 車廂座位幾乎滿員,唯獨三排兩人「關愛座」,分別坐了三個老人家,也即是說,還有三個空位。 然而掃視之後甚感失望:右前排座椅,一個瘦瘦的阿婆把屁股放置兩座椅的中間,她望了望我無動於衷,顯然不想與本人「分享」;後排的一個阿伯倒是規規矩矩坐一個位子,不過他把自己的背包放旁
    人們常常為「活在當下」的真諦而感到糾結:究竟是應該「今朝有酒今朝醉」呢,還是應該「把握當下,嚴於律己」呢?老實告訴你,我也不知如何才對。 舉例說,逢年過節,朋友相聚,面對美酒佳餚,好想大快朵頤,開懷暢飲。然而心底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己:喂,請節制一下哦,別忘了你年過七十,還有「三高」呢! 這時候,另一把
    ChatGPT成為城中熱話,一時風頭無兩。眼看電腦越來越聰明,人們難免感到恐懼,擔心日後自己的飯碗被AI搶走。 不過在我看來,擔心純屬多餘。「人工智能」畢竟由人類開發,由人類掌控。今天即使很多工作可以被電腦取代,但新的行業新的工種仍會不斷衍生。機器人永遠不會取代人類,除非人類自己宣佈「躺平」。殊不知
    野薺菜 下午包薺菜餛吞,用的是「同順興」的「速凍薺菜」拌肉糜蝦仁做餡。然而吃在口裏,總覺得少了舊時野生薺菜的那種清甜芳香和淡淡的苦澀。 傍晚帶狗狗散步,在草叢發現,原來長著不少旺盛的野薺菜。看見翠綠發光的鋸齒型葉子,頓時想起年輕時鄉下務農的生活。 那一天是清明,朝鮮族人拜山祭祖掃墳的節日。農活再忙也
    世侄和嬸嬸 兒子回家過年,順便把兩隻貓咪「兒子」也帶來了。去年這時候,貓兒子才幾個月大,調皮搗蛋得很。我把他們安置在廚房,避免被12歲大的狗狗Jackie 欺負或傷害。狗狗每天會透過廚房的門玻璃觀看貓貓,時而好奇,時而怒吼,也不知心裏想些甚麼。 這次決定讓貓貓狗狗「共存」(應該不會「共赴黃泉」了吧)
    自從港中兩地通關後,因為要探望居住深圳的老母親,先後北上五次。每次去前都要取出手機,在「微信」平台登入「海關旅客指尖服務」的「小程式」,詳細填寫「個人健康申報」資料,然後獲得一個「健康通關黑碼」,憑此方可順利出入境。 對此我曾經寫文表示難以理解:一個泱泱大國,竟然把邊防海關的出入境健康申報資料交由一
    這天,我上了一輛屯門至上水的巴士。 車廂座位幾乎滿員,唯獨三排兩人「關愛座」,分別坐了三個老人家,也即是說,還有三個空位。 然而掃視之後甚感失望:右前排座椅,一個瘦瘦的阿婆把屁股放置兩座椅的中間,她望了望我無動於衷,顯然不想與本人「分享」;後排的一個阿伯倒是規規矩矩坐一個位子,不過他把自己的背包放旁
    人們常常為「活在當下」的真諦而感到糾結:究竟是應該「今朝有酒今朝醉」呢,還是應該「把握當下,嚴於律己」呢?老實告訴你,我也不知如何才對。 舉例說,逢年過節,朋友相聚,面對美酒佳餚,好想大快朵頤,開懷暢飲。然而心底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己:喂,請節制一下哦,別忘了你年過七十,還有「三高」呢! 這時候,另一把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考高分"的方法的確有許多種, 其中有一種是, 在正式大考前給予"難度倍增"的試卷練習, 原理是: 試卷難度提高, →孩子考不好, →從"分數"上看來令人挫折、失去學習的信心、產生考不好的罪惡感。 →為防止正式大考也會考差,因此更努力用功念書,甚至搞定了難度倍增的卷子! →孩子因努力
    Thumbnail
    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 在這繁忙而充滿挑戰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之中。生活的變數無窮無盡,種種困難可能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正是在這些逆境中,我們需要學會趕走邪惡的思維,並選擇擁抱積極的生活方式。 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邪惡的思維,它可能是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Thumbnail
    上海馬路的複雜與容量,幾乎在一個街區裡,能看到復古的、現實的、遙遠的、前沿的、凌亂的、浪漫的、市井的、精緻的、活潑的.....或許這就是中國人將上海喚做魔都的原因,這種魔法般的容量讓各種文化在街頭巷尾交織,也像是一股數百年來,回望歷史後由被動轉為主動的力量,在上海生活的人們或許也因此被滾動著向前——
    Thumbnail
    依稀記得有那麼一段時間也忘了幾年前了,貪睡的我總是沒時間吃早餐直接到辦公室,卻是異常的高效工作直到中午,清爽無負擔的讓大腦恣意運作,中午剛好有空虛的胃讓午餐更形美味。社會充斥早餐要吃得如皇帝的言論,關心我的人如媽媽也不斷囑咐要好好吃早餐,所以這樣的體驗並未形成常態性習慣,多年後的今天有了時間細細品味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吃雞塊,但雞塊除了外皮要裹上一層麵糊是高熱量以外,油炸的烹調方式也是高熱量,再加上市售的雞塊本身,為了口感好,還會額外添加一些玉米澱粉、樹薯澱粉和其他添加物等等,可想而知,雞塊的量熱和碳水真的超高。  繼「低醣雞肉水餃」之後,又做了「低醣雞塊」。自己製作的雞塊除了熱量低,少了市售的添加物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帶有政治立場的謊言。細究台灣許多老建築的形制、格局、乃至構造細節,就能發現其不是純粹的中華或日本。這些由移民或是外來政權引進台灣的文化,在我們的習以為常中出現各種折衷、拼湊與融合,早已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傳統,台南鹽水的蔡和泉故居即為一例。
    在靠近森林的童話世界裡,孩子們因飢餓而被迫走進黑暗,為了不讓自己被嗜血嗜肉的婦人吞吃,他們靠智慧謀略求生。 饑寒,迫使他們必須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接下來這個部分,則帶入一個關於貧窮的應對原則。 關於孔乙己這位故事人物。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於是我問孩子們: 孔乙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考高分"的方法的確有許多種, 其中有一種是, 在正式大考前給予"難度倍增"的試卷練習, 原理是: 試卷難度提高, →孩子考不好, →從"分數"上看來令人挫折、失去學習的信心、產生考不好的罪惡感。 →為防止正式大考也會考差,因此更努力用功念書,甚至搞定了難度倍增的卷子! →孩子因努力
    Thumbnail
    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 在這繁忙而充滿挑戰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深陷於各種壓力和負面情緒之中。生活的變數無窮無盡,種種困難可能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然而,正是在這些逆境中,我們需要學會趕走邪惡的思維,並選擇擁抱積極的生活方式。 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邪惡的思維,它可能是來自於自卑、恐懼或懷疑
    Thumbnail
    上海馬路的複雜與容量,幾乎在一個街區裡,能看到復古的、現實的、遙遠的、前沿的、凌亂的、浪漫的、市井的、精緻的、活潑的.....或許這就是中國人將上海喚做魔都的原因,這種魔法般的容量讓各種文化在街頭巷尾交織,也像是一股數百年來,回望歷史後由被動轉為主動的力量,在上海生活的人們或許也因此被滾動著向前——
    Thumbnail
    依稀記得有那麼一段時間也忘了幾年前了,貪睡的我總是沒時間吃早餐直接到辦公室,卻是異常的高效工作直到中午,清爽無負擔的讓大腦恣意運作,中午剛好有空虛的胃讓午餐更形美味。社會充斥早餐要吃得如皇帝的言論,關心我的人如媽媽也不斷囑咐要好好吃早餐,所以這樣的體驗並未形成常態性習慣,多年後的今天有了時間細細品味
    Thumbnail
    很多人喜歡吃雞塊,但雞塊除了外皮要裹上一層麵糊是高熱量以外,油炸的烹調方式也是高熱量,再加上市售的雞塊本身,為了口感好,還會額外添加一些玉米澱粉、樹薯澱粉和其他添加物等等,可想而知,雞塊的量熱和碳水真的超高。  繼「低醣雞肉水餃」之後,又做了「低醣雞塊」。自己製作的雞塊除了熱量低,少了市售的添加物
    Thumbnail
    台灣保留傳統中華文化---是一個帶有政治立場的謊言。細究台灣許多老建築的形制、格局、乃至構造細節,就能發現其不是純粹的中華或日本。這些由移民或是外來政權引進台灣的文化,在我們的習以為常中出現各種折衷、拼湊與融合,早已是我們身為台灣人的傳統,台南鹽水的蔡和泉故居即為一例。
    在靠近森林的童話世界裡,孩子們因飢餓而被迫走進黑暗,為了不讓自己被嗜血嗜肉的婦人吞吃,他們靠智慧謀略求生。 饑寒,迫使他們必須找到活下去的方法。 接下來這個部分,則帶入一個關於貧窮的應對原則。 關於孔乙己這位故事人物。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於是我問孩子們: 孔乙己是君子還是小人? ***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
    Thumbnail
    台南鹽水為台灣知名古城鎮,清朝時期憑藉倒風內海與急水溪河運,於雍正、乾隆年間發展為台灣著名港區。因其地形略微彎曲,狀似新月,故有「月津」之雅稱,與府城(今台南中西區與安平區)、彰化鹿港、台北艋舺,並稱台灣四大港,留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時代記憶,側寫了先民開墾台灣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