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本小說的感想是有點忐忑的,因為作者算是我熟識的人。剛買到書的時候,擱置了一陣子沒讀。一方面是看長篇小說需要一些時間和耐性;另一方面是有點擔心小說不合我胃口怎麼辦?趁著二二八連假出遊,在晃晃悠悠的火車上讀完這本書,我原先的擔憂沒有發生,反而豐富了車上百無聊賴的移動時光。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有點類似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作者心中有個遠大的理想,但又有很多顧慮與考量,而把不同族群、不同類型的人,於同一地點重疊展現出來的一種群像。好處是我們可以藉由這種敘說對不同族群的人有個基本認識與體悟,但同樣的,可惜的是每個族群/性別/狀態的角色,以及作者想表達的各式主題,綜合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有一點浮光掠影。然而考慮到作者的意圖,我覺得這點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認為主要角色並沒有因此褪色,他們的形象還是很鮮明的。
書中的主要角色是三個國中生,他們象徵的應該是台灣島上的不同族群,主角琉璃是本省人,男配角承揚是外省人與新住民,女配角彥姍是原住民。藉由玄幻的手法,讓他們與北投這片土地上過去的人們產生交集,一方面療癒了現世裡自身的認同與創傷,一方面讓過去的人們產生釋然與理解。雖然本書是作者第一本書,但作者已然有相當成熟的文字駕馭功力,角色的音容笑貌都很符合他們該有的樣子,故事情節敘述得首尾貫連、互相呼應。請不要小看這些似乎很基礎的優點,某些純文學作家不知是意欲展現非凡的「文學素養」,還是刻意標新立異,連好好說一個故事都吝於表現。反觀本書的作者,讓我真正感到她想說好一個故事的誠意。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受到作者的知識廣博與仁慈之胸懷,而且很巧妙的把這些生硬知識編織進故事的錦繡裡,如同歷史學家陳寅恪所說的:「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本書的名字「美玲」,就是來自數十年前,備受汙名的「侍應生」花名。如同侍應生,這片土地上數百年來因時代巨變,遭受命運捉弄而顛沛流離(正是主角名字的涵義)的人們,作者不願他們的一生就這樣淹沒、消失於後世人們的記憶裡,為他們立碑作傳。透過本書,我們得以理解他們善惡功過難以分明的各式立場,又憐憫他們人生中遭遇的各種困頓與危難。現在正值二二八期間,我想這是我們需要好好思考與面對的。
我對北投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上台北念大學之後,第一場正式出遊的地點就是新北投站那一帶。北投溫泉的氤氳水氣,特殊的地貌,各個時代不同類型的建築,我都還保有深刻的印象。作者從自己的原鄉出發,交出了第一本佳作,也期待將來能讀到作者更上一層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