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讀墨的票選讀了這本小說,透過作者虛構一位作者蒐羅的故事,在各個故事間再串起隱約的連結,圍繞著日治前後的臺灣,幾個女性的故事穿插了原住民族、漢人社會習慣和日本人殖民所帶來的不同國族間的互動關係,留著既可分開來讀,但連著看又有某個關聯的閱讀體驗。
殖民的歷史對日本或對臺灣來說,都建立了個關於國族的階層關係,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權力不對等,不管被統治者是原住民族抑或是生活在城鄉中的其他族群,都是不同於日本的群體。這個關係再加入性別的元素,使得女性在大歷史中,也扮演了一個不是主要敘事者,但穿梭其中而不可或缺的角色。
統治者對於被統治者的想像,除了社會階層之外,有時還涉及婚姻、男女關係。那個不容易跨過的國族差距,進到男女之間的情愫累積,自然擺脫不開權力不對等的架構。但故事中的角色終究是沒有這麼理所當然的認為上下關係具有某種必然,在日常生活中累積的情感,恐怕早已越過了這些隔閡,進到人際互動的層次。只是再回到社會框架下的格格不入,難以撼動的框架又不是個人可以輕易改變的。這樣的糾葛在每個故事中,是無奈,但也是現實。
原住民族的生活和經驗,有時被當作一種展演,呈現出不夠文明的模樣,而城鄉中的其他族群,則是在統治經驗中,學會遭受壓迫,以及在壓迫中間找到一點可能的漏洞。女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經常被當作次等、可交易的,與男性有著不同的地位和生命想像。進到所謂文明社會,打入了新的群體,還是容易碰得滿身傷,而有了不甚美好的結局。買了鞋襪、有了家庭、學會了主流強勢語言,帶來的不必然是幸福快樂的生活,這些來來去去的角色,肩負的可能是世界社會局勢的變革下,那些能動性有限的樣貌。能去哪呢?有時好似一開始就命定了。
統治者的形象,在這本書中顯得特別有情。單純的容易產生男女情愫,雖然在國族想像中掙扎,但大抵有情有義,有時離棄了一開始來到殖民地的那些刻板印象,不都是氣勢凌人的剝削,儘管仍不免得看出優勢群體、具備多數特權的樣子。
書中有許多的典故,在推薦序中有提到,但不熟稔這些細節也不影響閱讀。中間看得出有諸多彩蛋似的元素在故事中,但也明明白白知道,這終究是一本多數情節虛構的小說,呈現的那個時代下可能的樣貌,但並不是考證過的史實。即便如此,仍不影響閱讀的趣味,透過小說的方式,去認識過去臺灣可能的樣貌。
推薦給也對臺灣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