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靈魂的選擇|經典童話改編繪本《漁夫和他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We are not human beings having a spiritual experience. We are spiritual beings having a human experience.
—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Philosopher

《漁夫和他的靈魂》是「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卓霈欣改編自王爾德以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為藍本寫的童話,描述了漁夫為了和沒有靈魂的美人魚廝守,寧願拋棄靈魂的故事。

卓霈欣的繪本《漁夫和他的靈魂》改編自王爾德以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為藍本寫的童話故事。

卓霈欣的繪本《漁夫和他的靈魂》改編自王爾德以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為藍本寫的童話故事。

安徒生的《小美人魚》於1837年發表後,啟發了諸多創作者將其改編,王爾德在約莫半個世紀後出版的《漁夫和他的靈魂》便是其中之一。《小美人魚》描述了養尊處優的人魚公主為愛情放棄了海中的生活,化身為人的故事。《漁夫和他的靈魂》則描述了漁夫為了和沒有靈魂的美人魚廝守,寧願拋棄靈魂的故事。

兩則童話皆以不被祝福的命運開始,最後以死亡收場。不過,《小美人魚》算悲劇嗎?

小美人魚的祖母告訴她:「人魚雖然可以活三百年,但死後只會化成泡沫;人類的壽命短暫,但他們的靈魂能在天堂得到永生」。小美人魚愛上了王子,嚮往擁有人類的靈魂。她為愛情犧牲了一切,卻沒得到王子的愛,還失去了生命,變成泡沫。

很顯然迪士尼認為這是個悲劇,所以把故事改編成小美人魚和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我有個信奉上帝的朋友卻認為《小美人魚》不是悲劇,因為她最終在神的國度裡得到了永生的靈魂。

安徒生宗教式的救贖,沒有說服王爾德。
於是,在《漁夫和他的靈魂》裡,漁夫不只一次哀嘆:「靈魂對我來說有什麼用處呢?我看不到它,也碰不到它,更不認識它。

漁夫一再拒絕靈魂的誘惑,自始至終與惡對抗,神父卻拒絕給予明明沒有罪的他祝福。曾因同性戀而入獄的王爾德,藉由漁夫之口提問:「如果我的靈魂會在我與我所愛的東西之間形成障礙的話,那麼,我的靈魂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選擇愛,還是靈魂?

卓霈欣是2021年「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

卓霈欣是2021年「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

今年台北書展,聯經出版吸睛的攤位設計讓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卓霈欣這位才華洋溢的台灣新銳插畫家。卓霈欣2021年以作品《樹冠羞避》獲得了「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殊榮,接著便與西班牙SM基金會合作,推出了《漁夫和他的靈魂》繪本,中文版由聯經出版。

這部作品色調優雅內斂、筆觸質地細膩、氛圍神秘奇幻,非常符合原作感性的唯美主義風格。卓霈欣表示選擇用綠色來畫海,是因為綠色帶有神祕和對大自然恐懼的想像。

卓霈欣選擇用綠色來畫海,因為綠色帶有神祕和對大自然恐懼的想像。

卓霈欣選擇用綠色來畫海,因為綠色帶有神祕和對大自然恐懼的想像。

我很喜歡本作的角色設定,尤其是人魚的形象,完美表現出少女的纖細靈動。卓霈欣根據王爾德的描述進行角色設計,希望盡可能貼近原著的風格與想像。

看看王爾德描述的人魚,再看看卓霈欣筆下人魚精緻的貝殼耳朵,多可愛呀!

「她的頭髮像濕漉漉的金羊毛,每一根髮絲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細金線。她的身體潔白如象牙,尾巴如同珍珠的銀白色。她的耳朵像貝殼,她的嘴唇像珊瑚。冰涼的波浪衝擊著她的胸膛,海鹽在她的眼皮上閃閃發光。」

漁夫愛上了人魚,但有著靈魂的漁夫,和沒有靈魂的海族是無法相愛的。在愛與靈魂之間,漁夫該如何抉擇?

漁夫愛上了人魚,但有著靈魂的漁夫,和沒有靈魂的海族是無法相愛的。在愛與靈魂之間,漁夫該如何抉擇?

此外,我也非常喜歡卓霈欣運用了動畫、漫畫的分鏡方式敘事。她說:「漁夫和女巫跳舞、捨棄靈魂的畫面,我以漫畫來表現時間的流動感、跳舞的臨場感;漁夫用刀子割開影子、緩緩退進海水裡,也以漫畫來表現漁夫跟影子的距離愈來愈遙遠。」

漁夫用刀子割開影子,拋棄了靈魂。

漁夫用刀子割開影子,拋棄了靈魂。

我特別喜歡那些模擬透過攝影鏡頭的視窗去凝視的畫面。比方漁夫和女巫跳舞時,文字和影像都刻意做了模糊和疊影的處理,在閱讀時很有代入感。當故事接近尾聲,用失焦的海浪和泡沫細膩描繪大海,讓大海將一切淹沒,讓故事安靜下來。

什麼是靈魂?

雖然我們看不到靈魂,也碰不到它,更不認識它,但我們還是得來聊聊,靈魂到底是什麼?

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可從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以及死後的天堂看出來。這種深植於基因的恐懼使大多數的我們願意相信:我們能以一種超越肉身的、精神性的方式存在——稱之為「靈魂」。

無論是科學、哲學、神學,對靈魂皆有不同的假設和論述。曾有科學家聲稱,透過實驗證明了靈魂的重量是21克。那麼,《漁夫和他的靈魂》中的「漁夫」、「靈魂」和「心」又分別代表什麼?

卓霈欣以珊瑚為意象,把「心」畫成了心臟的樣子,並為此做了很多珊瑚化石的田調。我覺得她畫得很美,不過,我想像中的「心」是以松果為意象的松果體。

卓霈欣以珊瑚為意象,把「心」畫成了心臟的樣子。

卓霈欣以珊瑚為意象,把「心」畫成了心臟的樣子。

松果體,古埃及人敬之為「真知之眼」,它是靈魂之座、人類的第三隻眼。

笛卡兒認為人是一種二元的存在物,肉體由物質實體構成,心靈由精神實體構成。只有人才有靈魂,而動物只屬於物質世界。心靈和肉體透過松果體互動,互為因果、相互作用。我本人並不同意這個說法(我認為動物也有靈魂,但是我沒有證據),不過許多神秘學者相信,松果體可彙聚宇宙能量,感知宇宙資訊(這個我相信,但我還是沒有證據)。

倘若「心」以松果為意象的「松果體」形貌出現,會不會比以珊瑚為意象的「心臟」形貌出現更神秘些?當然這純粹是我個人的想像(希望卓霈欣不要介意),王爾德肯定不是這麼想的,因為那時笛卡兒還沒出生,也還沒發現松果體。

王爾德以影子為意象,讓漁夫和他的靈魂形影不離。

王爾德以影子為意象,讓漁夫和他的靈魂形影不離。

We are not human beings having a spiritual experience. We are spiritual beings having a human experience.
—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Philosopher

法國哲學家德日進(同時也是神學家、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曾說:「我們不是有著靈性經驗的『人』,我們是正在體驗身而為人擁有的種種經驗的『靈魂』。」

在我試圖為生命中的挫折和痛苦尋找解答的時候,這句話曾經拯救我。
我們受苦,是因為靈魂渴望成長。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我願意相信,我們都是可被稱之為靈魂的某種靈性存有(spiritual being),寄生於人類肉身上,藉此體驗身為人的貪嗔癡怨,經歷生離死別的種種課題,豐富靈魂的閱歷,獲得成長。

我們必須如此相信。
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靈魂選擇的藍圖和道路,如此才能承受生命中的種種失去和遺憾,才能釋懷。

漁夫是肉身的我,靈魂是靈性的我。

漁夫是肉身的我,靈魂是靈性的我。

「漁夫」是肉身/物質的我(Physical Me),是我今世寄生的載體,藉此體驗人世的一切;

「靈魂」是靈性/精神的我(Spiritual Me),是一種能量體的存在,渴望成長和揚升;

「心」是神性(Divine)的我(Higher Self),是源於內在的一種智慧,一種高頻共振下才能聽到的內在聲音,與神聖的宇宙意識連結。

「心」明白「靈魂」真實的渴望,透過「漁夫」的肉身去經歷並成長。

靈魂的旅程

原著故事中,「漁夫」和「靈魂」分道揚鑣後,踏上各自的旅程並接受試煉。繪本限於篇幅,描述的是以漁夫為主要視角的故事,但原作中王爾德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靈魂黑暗的旅程。

被漁夫拋棄的靈魂不停詢問:神在哪裡?他為了回到漁夫的身體不擇手段,用「智慧」、「財富」、「美女」誘惑漁夫,終於得逞。失去了心的引導,靈魂變得邪惡。他慫恿漁夫作惡,讓漁夫非常痛苦。

或許王爾德試圖傳達,違背自己的心,才是最大的惡。

多少人求神問卜,求的是功名、財富和愛情,但真能求得內心的富足嗎?那些世俗定義的價值和成就,真的就是心之所向嗎?

真正的智慧在我們心中,無需神的封號。「向神求取力量」是向外求取,與內在智慧共振,「聽取自己內在的聲音」,才是豐盛的所在、力量的泉源。向外尋求,一無所有;向內探求,無所不有。

靈魂回到漁夫身體後,漁夫透過自身體驗到的痛苦,漸漸明白了靈魂在獨自流浪的旅程中,承受了許多痛苦和折磨。於是,漁夫和靈魂和解了。最後,漁夫和靈魂擁抱著破碎的心,一起死去,化做美麗的白花。

寬恕和愛,帶來最終的救贖。

在原著中,白花的芬芳感動了神父,讓曾經宣稱不會祝福大海及海裡生物的他,願意用愛的語言,對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給予祝福。
理解一部作品,無法不去考慮其創作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本人的生命經驗。我相信對王爾德來說,愛就是愛,無關乎性別、宗教或任何條件。所有的生命都是宇宙的造物,都是美的、善的,都應得到祝福。

在《漁夫和他的靈魂》中,王爾德藉由一個選擇「愛」還是「靈魂」的問題,進行「當下」與「永恆」的辯證,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叩問——
肉身短暫,我們是要相信自己的心,活在當下、勇敢去愛,還是要遵從世俗禮教、寄望於死後的永生得到救贖?

無論是小美人魚還是漁夫,都選擇了勇敢去愛。你呢?
我相信唯有遵從自己的心,誠實地活著,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恆。

經典文學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時間的長河,歷經百年之後依舊打動人心,在於作品內核觸碰了我們內心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與追求,讓我們有機會更了解人生,或者,更能忍受人生。

書名:漁夫和他的靈魂
改編/繪者:卓霈欣
原作:奧斯卡.王爾德
譯者:海狗房東
出版社:聯經出版

閱讀更多作品

雲海上的小郵差》獻給生命中的失去和別離
流浪的島》獻給曾是孩子的大人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LikeCoin請幫我拍拍手,或透過追蹤/贊助支持我,這對我是很大的鼓勵!歡迎在文章底下留言和我交流,也歡迎分享與轉載,但轉載請註明出處與連結,謝謝你~~ 我是如遇,用溫柔的故事擁抱世界的不完美。

我是如遇

合作洽詢→dreamkeepr.post@gmail.com
★ 個人網站 www.dreamkeepr.com
★ 追蹤部落格《如遇的書寫練習
★ 訂閱電子報《貓頭鷹郵報
★ FB | DreamKeepr
★ IG @DreamKeepr.Post

貓頭鷹郵報》2021年春分後的初次月圓之夜,貓頭鷹郵報誕生。往後,每逢月圓之夜,它乘著夢想的翅膀飛向你,與你分享創作者孤獨而浪漫的靈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如遇的沙龍
42會員
34內容數
我是如遇,用溫柔的故事擁抱世界的不完美。
如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2
《什麼將把你帶走》是插畫家Croter以詩人王小苗的詩作為本,創作並獨立出版的詩繪本。Croter以當代生活的切片,橫跨時間的長河,溫柔地凝視人世間的離散。
Thumbnail
2023/08/02
《什麼將把你帶走》是插畫家Croter以詩人王小苗的詩作為本,創作並獨立出版的詩繪本。Croter以當代生活的切片,橫跨時間的長河,溫柔地凝視人世間的離散。
Thumbnail
2023/07/04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以台文/中文兩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姿態,透過兩個男孩、一隻狗,帶我們一起回到最純真美好的童年時光。
Thumbnail
2023/07/04
《熱天的時陣:嚕嚕的夏天》以台文/中文兩種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姿態,透過兩個男孩、一隻狗,帶我們一起回到最純真美好的童年時光。
Thumbnail
2023/06/05
《他們的眼睛》是海狗房東和陳沛珛合作的哲學繪本,透過輕盈簡短的文字,循序漸進的相對比較,引導讀者用開放的眼光,換一個角度來閱讀自己和這個世界。
Thumbnail
2023/06/05
《他們的眼睛》是海狗房東和陳沛珛合作的哲學繪本,透過輕盈簡短的文字,循序漸進的相對比較,引導讀者用開放的眼光,換一個角度來閱讀自己和這個世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始終認為,當我通過阿卡莎場域的能量感知,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意思寫下阿卡西紀錄的訊息,不一定就是絕對真相的事實,只能說是我個人詮釋的主觀片面敘事,同樣可以當成是科幻小說來看待。
Thumbnail
我始終認為,當我通過阿卡莎場域的能量感知,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意思寫下阿卡西紀錄的訊息,不一定就是絕對真相的事實,只能說是我個人詮釋的主觀片面敘事,同樣可以當成是科幻小說來看待。
Thumbnail
自迪士尼改編安徒生童話的那刻起,《小美人魚》的故事就已一分爲二。兩個版本乍看相似,實際上卻完全不同。你可以說,迪士尼拿了劇情輪廓,但替換了故事的核心寓意,它顯然有一套自己想訴說的價值觀。以下透過比較安徒生童話與迪士尼版本《小美人魚》的差異,試著論證:迪士尼從一開始就無意「傳承」,僅著重在「改編」。
Thumbnail
自迪士尼改編安徒生童話的那刻起,《小美人魚》的故事就已一分爲二。兩個版本乍看相似,實際上卻完全不同。你可以說,迪士尼拿了劇情輪廓,但替換了故事的核心寓意,它顯然有一套自己想訴說的價值觀。以下透過比較安徒生童話與迪士尼版本《小美人魚》的差異,試著論證:迪士尼從一開始就無意「傳承」,僅著重在「改編」。
Thumbnail
「老師,當然要殺死王子回到海裡啊,誰會選自己變泡沫死掉啊?」 小美人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最近真人版電影上映,也引發一波討論,先撇開其他議題不談,我在用這部電影教孩子閱讀寫作時,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問孩子們小美人魚遇到的兩個選擇——殺死王子還是變成泡沫,99%的孩子連一秒都不猶豫地選擇殺死王子,這
Thumbnail
「老師,當然要殺死王子回到海裡啊,誰會選自己變泡沫死掉啊?」 小美人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最近真人版電影上映,也引發一波討論,先撇開其他議題不談,我在用這部電影教孩子閱讀寫作時,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問孩子們小美人魚遇到的兩個選擇——殺死王子還是變成泡沫,99%的孩子連一秒都不猶豫地選擇殺死王子,這
Thumbnail
最近 #小美人魚 討論熱度很高,但我小時候只有聽過 #UderTheSea 這首歌,可能天生對純愛故事比較沒什麼想法,原版化作泡沫的小美人魚好像更淒美。 近期看過最印象深刻的人魚愛情故事,要首推 #吉勒摩·戴托羅 導演的《水底情深》,推薦給喜愛這類故事的朋友。 給邊緣人的愛情異色童話 其實故事主
Thumbnail
最近 #小美人魚 討論熱度很高,但我小時候只有聽過 #UderTheSea 這首歌,可能天生對純愛故事比較沒什麼想法,原版化作泡沫的小美人魚好像更淒美。 近期看過最印象深刻的人魚愛情故事,要首推 #吉勒摩·戴托羅 導演的《水底情深》,推薦給喜愛這類故事的朋友。 給邊緣人的愛情異色童話 其實故事主
Thumbnail
《漁夫和他的靈魂》是旅居倫敦的插畫家卓霈欣的第一部繪本。在研究過王爾德的童話之後,她決定替它塗抹上充滿各層次「綠」的神秘色彩。 在卓霈欣的改編裡,除了保留原始情節,她將主要焦點放在漁夫與靈魂的對話中,剔去了原本王爾德的異國情調,突顯出身體、心靈與靈魂三者的關係。
Thumbnail
《漁夫和他的靈魂》是旅居倫敦的插畫家卓霈欣的第一部繪本。在研究過王爾德的童話之後,她決定替它塗抹上充滿各層次「綠」的神秘色彩。 在卓霈欣的改編裡,除了保留原始情節,她將主要焦點放在漁夫與靈魂的對話中,剔去了原本王爾德的異國情調,突顯出身體、心靈與靈魂三者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王子會游泳,是不是就不需要美人魚來救他?? 如果王子長的不夠帥,是不是美人魚就不會喜歡他了??
Thumbnail
如果王子會游泳,是不是就不需要美人魚來救他?? 如果王子長的不夠帥,是不是美人魚就不會喜歡他了??
Thumbnail
《漁夫和他的靈魂》是「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卓霈欣改編自王爾德以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為藍本寫的童話,描述了漁夫為了和沒有靈魂的美人魚廝守,寧願拋棄靈魂的故事。
Thumbnail
《漁夫和他的靈魂》是「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卓霈欣改編自王爾德以安徒生的《小美人魚》為藍本寫的童話,描述了漁夫為了和沒有靈魂的美人魚廝守,寧願拋棄靈魂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