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一山《清代通史》與《清史大綱》

2023/0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本人稻葉君山曾編寫《清朝全史》,有一少年讀畢全書,竟覺其中「觀點紕繆,疏舛頗多」,遂發憤另撰一部清史著作。他在大學預科階段便「專力於蒐集有關清史之資料,擬訂編寫大綱,並著手編寫導論」。進入大學後,利用課餘時間,致力著作。1923 年底,當時少年只是北京大學三年級學生,卻已完成逾三十萬言的《清代通史》上卷,這位堅毅而有大志的少年是誰?正是一代清史大家蕭一山先生。
蕭一山,江蘇銅山人,先世系出蘭陵,家世顯赫。父親蕭文彬是位塾師,略通經史,家學淵源,令蕭一山從小即培養起對歷史的興趣。蕭一山愛讀《資治通鑑》,1919 年入山西大學預科,開始研究清史。蕭一山在山西大學預科畢業後,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政治系,未幾轉往歷史系,受教於朱希祖、孟森等人,並開始撰寫《清代通史》。《清代通史》上卷完成,內容自滿人入關講到雍正朝。1924 年底完成的中卷,由乾隆迄道光末年,六十多萬字。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五巨冊,共四百餘萬字,1963 年完成。
民國初年,自覺從事清史研究的人並不多,能以少年人的身份寫這麼多字,條分縷析,章節分明地疏理清史,蕭一山都算難得的奇葩。故此,《清代通史》上卷甫出版,即引來不同著名學者的讚譽,如梁啟超讀上、中卷後,便說:「(蕭一山) 志毅而力勤,心果而才敏」,又說:「余窮一日夜力讀卒業,作而嘆曰:蕭子之於史,非直識力精越,乃其技術,亦罕見也。」至於李大釗,則表示「取材既極宏富,而於文明與政治諸象統攝貫通,以為敍述,且合於社會諸象悉相結附、不能分離之史理。」日本人今西龍指出「能將浩瀚的舊史料融化成自己的東西,又加上許多新史料,並且記敍也安排得宜,詳而且確,實是從來未睹的佳作。」朱希祖甚至寄予厚望:「蕭君年富力強,既以通史自任,則俟清史成後,尤深望其再作民國史,即所謂現代史;推而上之,繼成上古、中古、近古諸史,以定成中國全部通史,其功德尤為無量。」
誠然,《清代通史》有相當多的優點:
(1) 參考書籍不下六七百種;
(2) 採用章節體述史;
(3) 徵引史料往往大段抄錄,不加刪減,保存了大量原始歷史文獻,讓初入門者減省自行搜檢、尋覓的工夫。
不過,另一方面,它也有一些不足,例如非常強調大一統的中國觀 (所謂國族敍事,見「所述為清國史,亦即清代之中國史,而非清朝史或清室史也」)、把所有漢族反清活動看成「民族革命」等。竊以為受到國民黨官方意識形態影響。
鄭成功是明末清初一重要人物,且看蕭一山如何評價他:
鄭成功開闢台灣,保持明朝正朔。
吾國歷史上,有振奇三人:一箕子,二耶律達石,三鄭成功。皆當故國破滅以後,率志士另闢疆土,建一王國…………箕子之朝鮮,耶律之西遼,遠處邊陲,與中國關係尚少。惟成功開闢台灣,駐逐荷蘭人,留存革命基地,至今崇譽弗衰。
將鄭成功與箕子、耶律達石並列,這是通史的眼光,不囿於清朝一代。既點出三人的共同點,又知道三人的迥異處,簡單數語,便知蕭君之史學造詣,儘管使用「革命基地」值得斟酌。
又再看他寫同治死因,竟再三強調其死於梅毒。這與前清御醫李德立的曾孫李鎮表示「同治梅毒潰爛後,流膿不止,奇臭難聞,曾祖父 (李德立) 每日必須親自為他清洗敷藥,一個多月來受到強烈惡臭刺激,從此失去嗅覺」呼應,慈禧聽到李德立的診斷結果後,強迫他宣佈是天花。
1944 年,蕭一山撰成《清史大綱》,是書由博返約,對有清一代的歷史大勢,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作鳥瞰式的考察,時有獨到的見解,與《清代通史》為姊妹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