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參加兒子幼兒園的家長座談會,在等候跟老師一對一面談的空檔,隨意搜尋著教室內有沒有兒子上課的蛛絲馬跡,走道門口聽到隔壁班,應該是大班老師在跟多位家長做進入小學前的準備說明。簡報中列舉了大約10項屬於學習基本能力,我看到最後一項「成績重要?不重要?」;我認為身為現代家長,應該會覺得成績不重要,學習過程才是重要的。在老師還沒解說到這一項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重要",因為那是檢視該階段學習過程中的成果。
老師將這題開放性的讓家長思考,但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小學生原本成績都很好,有一次的考試突然不想認真準備,當然拿到了不好的成績,當被問及為何這次的成績變差了,小學生回答「因為爸媽說成績不重要」。的確,成績不是人生的重點,而那是在"大人"的生命經驗中,所獲得的成熟認知,「成績不重要」這句話背後有其隱含的意思,在不同的大人身上也有不同詮釋意義,但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他聽到、認知到的,可能就只有字面上的意思;然而這卻會影響到當下的他做出判斷和行為。是說做為家長跟孩子溝通也是一門很深的藝術,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思維去片面的解釋一句話,但又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轍我們小時候或年輕時候的遺憾。
試想如果我的孩子上了小學,成績總是落後,我該如何處理?我覺得根本不需要說出「成績重要或不重要」這樣的絕對性話語,我會說「你的考試成績讓你可以知道這段時間的學習,你學會了多少」,也許孩子會說「可是我會的沒有考,都考我不會的呀」,這又是另一個可以引導學習的面向了。考試是一個評測,當你的學習有效吸收了,就不會存在只考你不會的題目,當我們發現我們在總體評量上是落後的,應該先檢討反省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怪老師的出題。
從這兩個面向來看,我認為是態度的問題,成績重不重要?態度才是重點!學習當然不是為了考試,考試只是階段性的確認自己吸收了解了多少,儘管老師會用成績來評量學生的程度,學生何嘗不能也用成績來衡量自己的強弱特點呢。沒有人喜歡被打分數,要跳脫分數的限制,不需要提早否定它,能否試著從分數去找出自己的強項跟興趣。再說,現階段需要被學習的技能,在幾年後的將來都可能被AI取代,現代孩子要學習的東西遠遠比我們要多得多,找到生活/人生的學習目標,也許會是不斷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適應環境變化,適者生存的道理是不會變的。
也許等到我的孩子上小學,我會遇到更多不同的挑戰,到時候再來分享我當下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