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3/11《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X《動漫遊戲研究的新時代與發展性》新書分享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3/11下午,紀州庵文學森林來了三位ACG作品,也有許多男生前來和他們拍照,為什麼呢?喔~~原來是因為下午有個《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X《動漫遊戲研究的新時代與發展性》新書分享會。
分享會一開始,心靈工坊總編輯徐嘉俊表示,心靈工坊給既有讀者的印象都是心理專業出版社,比較嚴肅,當《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封面一推出時,看到有人在臉書驚訝地討論:「這個封面心靈工坊給過?」徐總編笑著說:「給過啊,哪次不給過?」。
回到這本書的出版因緣,是兩年前重回心靈工坊擔任總編輯時,發行人王浩威醫師建議,這本書的作者齋藤環,是拉岡取向精神分析實踐者,他的著作涉及的範圍很廣,除了心靈工坊已經出版過的《繭居青春》,或許可以再選幾本他的書來出版。
當時從書單中,看到《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後,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加上副總編輯也提及幾年前魏與晟心理師曾經跟心靈工坊推薦過這本書,後來便下定決心出版這本書。這本書現在才出版,是分析御宅族心理的開山之座,有其時代性的意義,書中對於現實與虛構都有獨特的說法。
徐總編簡介兩位講者:主講人魏與晟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師,之前在「思想起」擔任精神分析督導,去年轉往台中開設「躺椅上的貓心理諮商所」,不管在學術、臨床、宅力都是滿點。另一位講者梁世佑老師是U-ACG的創辦人,也是電玩藝術展策展人、巴哈姆特論文獎主辦人,相信他們的對談會激起不一樣的火花。
魏與晟心理師說,《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對於御宅族有大篇幅的描述。大家對御宅族的感覺就是足不出戶的人,通常對於休閒動漫花費大量時間。他們不只是愛好這個文化而已,也投注慾望在這些客體上,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會有一群人對於虛構的對象有這麼強烈的慾望?
慾望這件事,像是流行語講的「某某控」──「控」這個字由日文而來,而這個日文字則由英文而來,即complex──精神分析講的「情結」這個字的首音。佛洛伊德講的戀母情結,其實就是「母控」。
「陽具少女」有意思的就是她們具有男性元素的東西,譬如拿著巨型武器。我們可能覺得很奇怪,與美漫的神力女超人等形象如同混身肌肉的戰鬥女大兵相比,日本出現的是有少女情懷、滿腦子都想談戀愛卻拿著巨大的武器要摧毀敵方,是很奇怪的意象。但是為什麼大家會喜歡這樣的意象?御宅族最喜歡的虛構對象,很柔弱又很有攻擊性,其中內含很多複雜的心理議題。
談到這本書能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收穫,魏與晟心理師說,這本書有很有趣的科普知識。魏心理師觀察到,現場的人大多應該都是御宅族。也身為御宅族的他,身邊總有人覺得御宅族為什麼這麼喜歡這樣的東西──譬如胸部那麼大,和一般女生比起來未免太不真實,比起活生生的人,卻對2D的虛構人物產生欲望,對於不是御宅族的人來說實在很奇怪。
但是,虛構是一個特別創造出來的特殊現實。日常生活中,御宅族看動漫常有很多心得,也會互相推坑,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動,這就有想要自我了解的味道在裡面。即便是做動漫評論的人,也對此沒有很貼切的評論。很深入的評論很少,不禁令魏心理師想,心理學界是不是太不宅了?作者齋藤環說自己是個御宅族,是一個想研究御宅族的御宅族,不管說的對不對,至少是個開端──有人試著很嚴肅地去研究自己。
對於任何一個成熟的群體,去做出堅固的自我認同時,都需要心理學的理論來支撐,這本書可當作認識自己的開端。認識自己不是那麼容易,但我們還是可以去看看自己的整個心境發展和動漫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就像回想學生時期是何時「走歪」的。
佛洛伊德很早就曾提出性心理的發展論,性會很大幅度影響自己的身心,御宅族在某個時期開始,就會發現自己和一般族群不一樣。而在這當中,「慾望」和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建構是非常有關聯的。
梁世佑老師則從日本文化意義及其產業價值說起。日本是亞洲的強國,什麼都想做到最大也最強,但卻又曾遭到原子彈轟炸與二戰戰敗的事實,這種巨大的精神、經濟的反差,產生很多充滿對比性的卡通,像是「戰鬥美少女」就是一例,這也體現在很多表裡不一的社會溝通。
巡禮御宅族文化的興起,有其歷史脈絡。對照來說,台灣接受日本、西方、中國大陸外來文化的刺激,1950年出生後到1970年的人當時非常想去美國留學,到了1970年日本的宅文化興起,90年代開始有哈日族產生等等,之後又有韓流的強勢文化,近年從對岸傳來的文化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這樣夾在強勢文化之間的地緣態勢,也是台灣內容產業難以發展獨創性,但卻顯得容易兼容並蓄的一個原因。
回到日本,戰後出生的日本人,小時候就知道日本是戰敗國,二十歲長大後,發現日本起飛成為經濟的巨人,但卻是政治的侏儒,一切都得聽美國的。當時學生產生很大的反差,例如當時甚至有「左手拿著《朝日新聞》,右手拿著《週刊少年》」參與抗爭運動的說法,漫畫人物成了讓人投射的理想型對象。1980年代左派思想消退,日本經濟高度起飛,每個人都有很好的工作,感受到社會安定,只要不犯錯,就不會被裁員,可以按照「年功體制」一路往上爬,不會有年輕人爬得比老年人高。體制教導就是年輕時要好好讀書才會有好工作,接下來成家生小孩,開始成為每個人的圓滿人生步驟,後來成為「無止境的日常」。
日本人在這樣講求高度一致性的壓力下,發明了居酒屋文化,下班後得以抒發自己的工作不滿。如果我們把上班族當成所謂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穿著一模一樣的衣服,每個人都不發表意見、成為大公司的螺絲釘;反過來看御宅族,他們臉上無光、穿著動漫服裝、通常較肥胖、未婚沒穩定交往對象,可說是上班族的對比樣態。上班族在1960-1980年,都是大家最嚮往身分的前三名。但在經濟泡沫化影響下,終身雇用制喪失,於是失業的人迫於現實的壓力,開始前往到虛構的世界尋求慰藉,至此,上班族與御宅族開始融合在一起。
日本動漫的特質是少男少女背負著世界的興亡,成為很多人對現實無力的出口。2012年,U-ACG第一次舉辦研討會時,曾邀請東浩紀來臺灣演講,當時出版了《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十年後心靈工坊出版《戰鬥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可說是非常值得紀念一件事。
攝/趙士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初任教職,卡爾‧羅傑斯與一群心理學系學生擠在一塊,當時,他約三十八、九歲的年紀。錄音帶剛問世不久,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場心理治療晤談的錄音,只見他不時停下來,重複回放治療的片段,指出晤談不妥的地方,或詳細說明案主在什麼時候有了重大進展。   那是羅傑斯出現在《存在之道》中的一幀身影,當然,他還
  一個偉大的理論觀點,必是歷久彌新、永垂不朽的,永遠對後學者有深遠的影響。卡爾.羅傑斯正是偉大觀點的創發者,而我也是其中一位受感召的人。   卡爾.羅傑斯被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並創立以人為本的治療學派(Person-Centered Therapy,台灣多譯為「個人中心」學派,編按:也可譯
2023台北國際書展《孩子有話,不跟你說》在書展最後一天舉行。作者多爾多醫師的親子育兒觀點跨越古今,至今仍讓我們共鳴。在這場座談中,黃之盈心理師和余琬儒(以下稱魚丸醫師)針對書中重點議題交叉討論。 孩子何時會有秩序感 魚丸醫師是四寶媽,原本是職業婦女,直到生了老三才當了全職媽媽。她很喜歡這本書,因為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本場講座的引言人謝文宜老師,和《認同創傷》作者王曙芳老師是多年朋友,也是諮商心理師。她說,每次看曙芳老師的書都感到非常驚豔,因為書中和自己諮商的經驗是相呼應的,回想第一次見到曙芳老師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很有仙氣,記得有次去英國找她時,她也教自己跳騷莎,當時玩得很開心。   看見曙芳老師後來走上能量
  一月11日晚上的《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新書分享會,19位作者齊聚一堂,這些作者都是黃素菲老師指導的碩士學生。2016年起,大家齊做敘事治療演練,兩兩一組,一個人說自己的故事,擔任「來訪者」,另一位擔任「心理師」,而其他人擔任「反映團隊」。演練後一個月大家再分享反思、整理結果。從2016年開始演練,
  初任教職,卡爾‧羅傑斯與一群心理學系學生擠在一塊,當時,他約三十八、九歲的年紀。錄音帶剛問世不久,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聽著一場心理治療晤談的錄音,只見他不時停下來,重複回放治療的片段,指出晤談不妥的地方,或詳細說明案主在什麼時候有了重大進展。   那是羅傑斯出現在《存在之道》中的一幀身影,當然,他還
  一個偉大的理論觀點,必是歷久彌新、永垂不朽的,永遠對後學者有深遠的影響。卡爾.羅傑斯正是偉大觀點的創發者,而我也是其中一位受感召的人。   卡爾.羅傑斯被譽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並創立以人為本的治療學派(Person-Centered Therapy,台灣多譯為「個人中心」學派,編按:也可譯
2023台北國際書展《孩子有話,不跟你說》在書展最後一天舉行。作者多爾多醫師的親子育兒觀點跨越古今,至今仍讓我們共鳴。在這場座談中,黃之盈心理師和余琬儒(以下稱魚丸醫師)針對書中重點議題交叉討論。 孩子何時會有秩序感 魚丸醫師是四寶媽,原本是職業婦女,直到生了老三才當了全職媽媽。她很喜歡這本書,因為
  引言人王浩一老師說,非常喜歡台中中央書局民眾的眼神,感到很舒服,浩一老師本身學數學,因此他將人生當作X軸,把別人當Y軸,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自我感覺良好 第二象限:很喜歡照顧別人 第三象限:把別人當作別人,類似禪宗 第四象限:把自己當作別人,無我狀態   很多人沒辦法饒過身邊的人,似乎因為
  本場講座的引言人謝文宜老師,和《認同創傷》作者王曙芳老師是多年朋友,也是諮商心理師。她說,每次看曙芳老師的書都感到非常驚豔,因為書中和自己諮商的經驗是相呼應的,回想第一次見到曙芳老師時,就覺得這個女孩很有仙氣,記得有次去英國找她時,她也教自己跳騷莎,當時玩得很開心。   看見曙芳老師後來走上能量
  一月11日晚上的《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新書分享會,19位作者齊聚一堂,這些作者都是黃素菲老師指導的碩士學生。2016年起,大家齊做敘事治療演練,兩兩一組,一個人說自己的故事,擔任「來訪者」,另一位擔任「心理師」,而其他人擔任「反映團隊」。演練後一個月大家再分享反思、整理結果。從2016年開始演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又是一本小川系的書,我真的很喜歡他寫的文字,暖洋洋又貼近生活, 描述了各種不同面向,身份,還有遭遇的女性(我目前看過的幾本主角都是女性為主,由於沒有看過所有的作品不確定是否有男性為主的作品)之前寫過的獅子之家的點心日 也是一本我很喜歡的作品。 這本書我看簡介的時候實在不知道內容要講什麼,在沒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御宅的起源,最開始是從【超時空要塞】電視版第三集男主角稱呼鈴明美時,所說的おたく。由於超時空要塞的高度科幻以及創新劇情,引發了一波風潮。尤其是可變型戰機機器人,以及飛彈發射軌跡。之後的【宇宙戰艦大河號YAMATO】、【機動戰士鋼彈】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旋風。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宅」又如何?我們對於「宅宅」或「御宅族」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但是一則新聞卻打破了有色的眼鏡,讓人看見動漫族或御宅族的光輝之處。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主講:松浦優(九州大学大学院博士後期課程) 與談、講稿翻譯、解說:廖希文(台灣紙性戀集散地、臺大御宅研究讀書會) 口譯:小松俊(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 主辦:臺大御宅研究讀書會、女書店 場地:2023年8月23日,女書店與線上直播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又是一本小川系的書,我真的很喜歡他寫的文字,暖洋洋又貼近生活, 描述了各種不同面向,身份,還有遭遇的女性(我目前看過的幾本主角都是女性為主,由於沒有看過所有的作品不確定是否有男性為主的作品)之前寫過的獅子之家的點心日 也是一本我很喜歡的作品。 這本書我看簡介的時候實在不知道內容要講什麼,在沒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日本電影如何描繪邊緣族群及其與社會主流的互動。《長夜盡頭的微光》講述兩位身心障礙的主角通過彼此支持,展現了友情和理解的重要性;而《正欲》則深入探討了具有特殊癖好的小眾族群,挑戰了對「正常」和「一般」的定義。透過這些故事,觀眾得以反思自我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Thumbnail
  作者:阿鏡   作品 一:字貓(R18)   類型:輕鬱、愛情   昨日和格友聊到車文,由於自己曾寫過,也很愛,所以也觀摩了不少這類大手們的創作。   有趣的是,男頻、女頻,寫法不太一樣,我個人較偏「情慾」的描寫,當然,和人設也有關。   我不敢說自己多會寫,情、慾有合一..
Thumbnail
御宅的起源,最開始是從【超時空要塞】電視版第三集男主角稱呼鈴明美時,所說的おたく。由於超時空要塞的高度科幻以及創新劇情,引發了一波風潮。尤其是可變型戰機機器人,以及飛彈發射軌跡。之後的【宇宙戰艦大河號YAMATO】、【機動戰士鋼彈】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旋風。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宅」又如何?我們對於「宅宅」或「御宅族」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但是一則新聞卻打破了有色的眼鏡,讓人看見動漫族或御宅族的光輝之處。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Thumbnail
主講:松浦優(九州大学大学院博士後期課程) 與談、講稿翻譯、解說:廖希文(台灣紙性戀集散地、臺大御宅研究讀書會) 口譯:小松俊(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 主辦:臺大御宅研究讀書會、女書店 場地:2023年8月23日,女書店與線上直播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一本由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合著的心理學書籍,透過對話的形式探討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我很喜歡這本書,這本書是以一位青年和一位哲學家之間的對話形式展開,透過五個夜晚的深入交談,揭示了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關係、自我成長和幸福的深刻見解。對我來說,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心靈的啟發,更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