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特斯拉工程主管於投資人日活動現場宣布:考量開採稀土造成的健康與環境風險,特斯拉的下一代電動車平台上,以維持電動車效能與性能為前提,將減少75%的碳化矽(SiC)用量,而設計出無稀土的永磁馬達。
這項決定,確實大幅降低了特斯拉製造電動車的成本;消息一出,SiC龍頭廠和稀土材料商的股價就迅速重挫。
有趣的是,2008年特斯拉推出電動車時,初衷之一就是環境與能源的永續,但工程主管指出的「開採稀土造成的健康與環境風險」,原來竟與當年的初衷背道而馳。
根據CNBC報導,電動車的「碳足跡」(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比傳統燃油汽車低;但在製造電動車電池會使用許多金屬礦物原料,已有報導指出,其開採與加工過程均危害環境與人體健康。而製造一輛電動車所需的金屬礦物,約為燃油車的6倍,所以生產時的碳足跡,是高於傳統燃油汽車的。
電動車電池危害人體與環境健康的相關報告,既已存在一段時間了,為什麼特斯拉選在這個時間點發表此番宣言?
其實還是受美中貿易戰餘波的影響。目前生產電池集中於少數國家,因為金屬礦物等稀土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而特斯拉打造永磁馬達新聞一出,首當其衝者,便是中國大陸稀土的概念股了。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師進一步指出,特斯拉想採用的混合架構,僅僅是打造新平台,瞄準低價、小型、較低性能的車款;而現有的Model S、X、Y 和 Model 3或是電動皮卡Cybertruck,皆不會使用永磁馬達。不難想像,特斯拉的策略——「低價、小型、較低性能的車款」,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比亞迪所擬定。
目前全球電動車的市占率排名,依序是特斯拉、比亞迪、上汽與福斯。特斯拉雖然擁有高市占率,但若只看2022年全球的電動車銷量,卻是以比亞迪等為首的大陸車廠拔得頭籌,市占率占四成;特斯拉等美國廠,市占率三成;以福斯為首的歐洲廠,市占率兩成;而日本廠的市占率僅2%-3%。
這個現象也許能間接說明,為何特斯拉近期祭出了降價策略,當然是要與大陸出產相對低價的電動車決戰。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地方是,目前新興的電動車市場,全球車銷量僅10%,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不少電動車廠已開啟削價競爭,是在全球經濟緊縮下為民眾打強心針,還是為國家政治經濟出一口氣?
不論是科技廠還是傳統車廠出的電動車,若沒有搭配「自動駕駛」功能,都不能歸類於「科技業」;所以即使是特斯拉,在美國上市的掛牌屬性還是屬於「車業」,這意味著它不會有數位科技產業的幾個特性。
舉例來說,正統的數位科技產業,有市場先行者優勢。當集團規模成長到一定程度,其屬性會逐漸由「分流」轉變成「匯流」,像亞馬遜,已從網路購物平台擴展到雲端、數位醫療、應用影音服務等匯流產業。
而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雖是先行者,目前全球市占率也還排名第一,但後進者無不加足馬力迎頭趕上,如比亞迪、福斯等車廠,特斯拉可真得繃緊神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