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好散步》

2023/03/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評價一座城市的方式很簡單,全看它適不適合散步,能不能令我流連忘返。
我習慣用雙腳丈量每一座曾經居住的城市,探索它的肌理紋路,領略它的風土人情。有一段時間,我的案子很少,每日閒到發慌。與其閒閒度日,我拿起底片相機,走訪當年仍舊荒廢的老市區。我信步走在密密麻麻的巷弄裡,彷彿爬行在洗石子牆的螞蟻,專心於每一處起伏和曲折,捕捉最自然的生活片段。
幾年前,因內人實習之故,我們攜家帶眷,拎著家裡三貓,前往南部住了兩個月。我每日外出,以捷運站為軸心,探索鄰近的社區樣貌,吃在地的小吃和料理,逛在地人常去的公園,拜訪了每一間步行可及的咖啡店和二手書店。我觀察每一區在不同時間的人口分布,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職業階級,端詳建築新舊與風格,深入感受每處的生活脈動。
偶爾北上出差或看展,我會特意提早出門,以便騰出時間,看看附近有沒有什麼好吃好玩的,景緻分外好的,或是哪裡地貌奇特,建築頗有年歲的。
即便外出旅行,我會懷著同樣的習慣,用雙腳踏遍我造訪的城市,以人的角度和速度,感受街區的每一寸土地。
我曾去過集眾多慾望於一身的拉斯維加斯,搭乘地鐵探索有風城之名的芝加哥市區,在喧鬧的倫敦街頭慶祝女皇的生日,漫步在京都山間的神社和風情萬種的川流和小巷。它們有些地方讓我鍾愛,尤其是老街區,悠遠的建築百年來屹立不搖,渾身上下散發著歷史的脈絡。隻身走在巷弄裡,欣賞文化美感,沾染古老的丰采,找一處休憩遙想當年,總讓我心醉神迷。
雖然閱歷不廣,無妨我的評價。一座城市是好是壞,走上一回,我自心裡有數。
我目前所居住的東岸小城,評價恰好介於好與不好之間。它有極佳的天然資源,偏偏人為設施不好,欠缺思考不說,不少設備和裝置跟本像是憑空長出來的,跟地方沒有關聯,更糟糕的是該有的沒有,雙手一攤任其荒蕪。明明有幾處老街區,房屋的形式從日治時期的木造老房到民國初期的洗抿石子應有盡有,可惜拆得拆,毀得毀,空出來的地挪去當停車場或蓋房,而新蓋的建物沒有一項能看的,缺少文化也不符美感。
更別說流淌市區的溪,硬是切斷了橋,鋪上厚石板,蓋成一條高於兩旁住戶導致路面傾斜且維修昂貴的大道。明明說好是為了預防淹水,每逢颱風,仍舊避不了淹水的命運。
我常常在想,怎麼一手得天獨厚的好牌,偏偏打成爛局。
我知道,官方愛面子,要快錢與人潮,用了大量的資源打造觀光熱點,然後規劃行程,大力宣傳,安排活動與市集。結果此舉的確吸引了不少追求新奇的族群紛紛來玩,只是來了幾次,欣賞膩了就匆匆離去。他們帶來的熱度很快就消褪,消費力道不大,又會排擠想要深度旅遊的人,本非長久之計。
要讓旅人絡繹不絕,靠的是社區的建設與發展。這種模式的優點在於觀光客能夠自由穿梭於街頭巷尾,尋找喜愛的店家,不僅人群分散,維持旅遊品質,也能夠吸引他們不斷回訪。缺點是這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必須進行上下整合與多方合作,短時間內難以見效。
假使有誰能出來負責資源整合,能夠拉攏財團投資,說服官方配合規劃,找合適的公司接案,將市區的多個景點全數拉成同一陣線,攜手發展地方人文,理出一段供旅人步行數日也不會厭煩的區塊,那該有多好。但凡能夠吸引人潮重訪,各方人才自然願意投注心力在景點之間的巷弄裡,形成多方共榮的旅遊圈。
耗費半日光陰,寫了這麼多字,我不過是要表達我想在我居住的城市好好散步的心情,如此而已。
27會員
197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