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Obsidian 22個月後,讓我成為進階知識工作者的3個重大體悟】

【使用Obsidian 22個月後,讓我成為進階知識工作者的3個重大體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Obsidian是我用過最好用的個人知識管理軟體。

Obsidian跟其他PKM軟體比起來,「連結筆記」的能力非常的強。

而Obsidian這種強調筆記連結的軟體天性,在過去22個月裡面,重新定義了我與知識互動的方式。

在這22個月與Obsidian 朝日相處的經驗裡,這是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知識工作者的3個重大體悟。

  • 體悟1 - 體會到對話真正的意義:累積了5000+個卡片筆記以後,我開始能與我們Obsidian筆記庫對話,發現我舊有知識之間的新連結。這些新連結啟發我新的實踐,讓我快速試錯,累積智慧。
  • 體悟2 - 體會到量變引發的質變:每張卡片筆記,都是我在與我的第二大腦對話的紀錄。我與它的對話愈多,我的思考就愈銳利,愈能看見事物背後的底層祕密。
  • 體悟3 - 體會到大量寫作的心流:在Obsidian裡面自由寫作,我能夠很快進入心流,專注在當下與過去的自己留下來的筆記進行對話。心流是大人的娛樂,進入心流,於是掌握從知識中取得無限幸福的能力。

你也使用Obsidian嗎? 快來感受與自己的第二大腦對話的魔力吧!

raw-image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閱讀一個文章或者書本的時間,都安排多長呢? 我的閱讀預算,會在10, 25, 52分鐘三者做選擇。 並根據不同的閱讀時長,搭配不同的輸出目標。 具體來說,這些輸出目標是 10分鐘-淺閱讀 —> 輸出「為什麼我願意花時間看這個?」「這個講的東西可以怎麼融入我的日常?」兩個問題的答案。 25分鐘-中閱
最近太忙了,實在沒有辦法一次性完成整篇文章 😭 還好!現在有GPT3.5作為對話夥伴, 一下子就能將「自言自語」轉為「原子短文草稿」 而且具體的五步驟其實超級簡單🥰 步驟一:開一個OB筆記,紀錄當下自己想要討論的東西. 步驟二:請ChatGPT幫忙總結三個要點
你有多經常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呢? 我從10年前開始,就會在每週五都試著培養一個小小的新習慣。 新習慣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流,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控制,也能實驗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目前培養新習慣的框架,就只有簡單的三步驟:
我試過10+款數位筆記,但唯一跟著我15+個月的只剩下Obsidian與Notion。 根據我寫作4000+份筆記的心得,要判斷Obsidian與Notion哪個好用,你必須要能很好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在你心裡,筆記與文件的差異大嗎? 在你的日常,與自己溝通還是與他人溝通的機會比較多? 根據你的認知
你有在學外語嗎? 我學過10種語言,但很多都堅持不下去。 其中一的大原因,就是沒有找到自己很喜歡的閱讀材料。 還好,現在有生成式AI讓我們想學什麼就生成什麼! 而且很簡單!只要下面三個步驟:
我們都被教育開卷有益。 但根據我讀過8000本以上的書的經驗,其實,閱讀過程存在很多陷阱。其中閱讀量少的人自動會陷入的三個陷阱: 想從網路文章獲得知識 想從論文書本裡面獲得知識 想從課本與課程中學會應用 而不讓閱讀徒勞無功的秘訣,就是想清楚「這個源文本適合讀出什麼」。
你閱讀一個文章或者書本的時間,都安排多長呢? 我的閱讀預算,會在10, 25, 52分鐘三者做選擇。 並根據不同的閱讀時長,搭配不同的輸出目標。 具體來說,這些輸出目標是 10分鐘-淺閱讀 —> 輸出「為什麼我願意花時間看這個?」「這個講的東西可以怎麼融入我的日常?」兩個問題的答案。 25分鐘-中閱
最近太忙了,實在沒有辦法一次性完成整篇文章 😭 還好!現在有GPT3.5作為對話夥伴, 一下子就能將「自言自語」轉為「原子短文草稿」 而且具體的五步驟其實超級簡單🥰 步驟一:開一個OB筆記,紀錄當下自己想要討論的東西. 步驟二:請ChatGPT幫忙總結三個要點
你有多經常想培養一個新習慣呢? 我從10年前開始,就會在每週五都試著培養一個小小的新習慣。 新習慣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流,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控制,也能實驗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目前培養新習慣的框架,就只有簡單的三步驟:
我試過10+款數位筆記,但唯一跟著我15+個月的只剩下Obsidian與Notion。 根據我寫作4000+份筆記的心得,要判斷Obsidian與Notion哪個好用,你必須要能很好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在你心裡,筆記與文件的差異大嗎? 在你的日常,與自己溝通還是與他人溝通的機會比較多? 根據你的認知
你有在學外語嗎? 我學過10種語言,但很多都堅持不下去。 其中一的大原因,就是沒有找到自己很喜歡的閱讀材料。 還好,現在有生成式AI讓我們想學什麼就生成什麼! 而且很簡單!只要下面三個步驟:
我們都被教育開卷有益。 但根據我讀過8000本以上的書的經驗,其實,閱讀過程存在很多陷阱。其中閱讀量少的人自動會陷入的三個陷阱: 想從網路文章獲得知識 想從論文書本裡面獲得知識 想從課本與課程中學會應用 而不讓閱讀徒勞無功的秘訣,就是想清楚「這個源文本適合讀出什麼」。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