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依照時間線索來排序的話,最早是由著名的調酒師
Harry MacElhone於1919年在倫敦的仙樂絲俱樂部Ciro’s Club工作時發明的,當初的酒譜也被記載於他的著作 1923年第二版
ABC of Mixing Cocktail最早期的白色佳人使用的基酒為白蘭地,加入了薄荷利口酒以及柑橘利口酒。整體來說會比較像是以側車為導向的變形,而這樣非比尋常的版本持續了將近十年。
Harry MacElhone 1923年第二版ABC of Mixing Cocktail
據傳聞1929年Harry MacElhone更改了white lady的酒譜,但更改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美國禁酒令或者供貨不均,而是當時的他在巴黎的酒吧 Harry’s New York Bar裡工作時調整的結果,雖然於1930年推出第九版的
ABC of Mixing Cocktail比起以往更增加了一些經典調酒的酒譜,但是第330項White lady依舊沒有看到琴酒為基底的轉變。
Harry MacElhone 1930年第九版的ABC of Mixing Cocktail
Harry MacElhone開設了Harry’s Bar,並經營到1958年去世。Andrew MacElhone從16歲開始在Harry’s Bar工作最後也繼承了這間酒吧,然後又把它傳給了他的兒子Duncan MacElhone,並於2006年推出了最新版本的Harry’s ABC of Mixing Cocktail
在這本書裡強調關於白色佳人是由Harry MacElhone發明,並且宣稱是在1919年於倫敦Ciro’s Bar發明,1929年轉戰法國巴黎Harry’s Bar時又更改酒譜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雖然至始至終都沒有看到更改酒譜的證據,但是身為處在後輩的我們,也需要敬佩前人對於雞尾酒文化的努力。
可能一杯雞尾酒在同一時間或者文獻紀錄下前好幾年就已經被發明過了,只可惜當時的網路流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關於其他地區的新發現都無從得知。
記憶裡的White Lady
White Lady在我的味覺記憶庫裡的代表風味是如同寶礦力水得那樣,一點點柑橘調性(cointreau/ 柑橘利口酒)檸檬汁與之相輔相成,琴酒在這裡扮演的角色除了烈酒的主調風格,也帶出一些草本香氣。
有些美式的作法會在酒譜裡添加蛋白,蛋白的用途不但可以讓酒體更圓潤,也能使得所有素材混合更均勻,原本來自烈酒鋒利的酒精感會因為蛋白的存在而被弱化,進而保留烈酒本身的香氣。下次進到酒吧可以試著點看看這杯材料簡單又不失格調還不容易喝醉的雞尾酒吧!
喜歡今天的文章嗎?這是我這陣子開始學習到的調酒之一,希望每個禮拜不間斷的文章更新,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調酒文化及背後的歷史。
如果你喜歡本週的經典調酒介紹,記得分享給你所有喜歡調酒的朋友,也可以透過我的Instagram帳號 @thedrink_doramade 找到文章連結轉發到你的動態上或者直接加入我的沙龍訂閱「經典調酒系列」,謝謝各位的支持,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