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你要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事呢?原來指數化投資根本就是在告訴大家不要去做交易。

「然後呢?這跟其他投資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很多投資方式不也是告訴我們要減少交易頻率嗎?」

對喔!確實很多投資方式也都在強調不要頻繁買賣。因為頻繁交易就會讓你的財富跟肥皂一樣,只會越洗越小。但是指數化投資又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差異在於心態。

大多數的投資方式都會強調使用他們的投資方式能賺到多少錢。通常會帶進許多似有若無的金錢數字來告訴追隨者,如果要成功就該達到怎樣的金錢數字。

這就會帶給投資人一種緊迫感,會讓人想要趕快追上這個數字。

股票要有多少張、每年可以領到多少股息、能不能用投資賺到的錢去買到理想的房子,能不能用股息幫自己換台更好的進口車。

然後能不能提早退休。

所以投資人雖然嘴巴說要降低交易頻率,但總是會因為緊迫感而將自己不斷變換投資組合的行為合理化。

但真的有需要"得到"這麼多嗎?你真的需要這麼多嗎?

或許我們不用像書中的凱西一樣,讓自己只能生活在小小的休旅車中。但你真的需要追求很大的房子、昂貴的家具嗎?

你有想過這些是你需要的,還是因為別人覺得你有需要?

換個角度來想,就算這些高級享受不是必須,而是你想要的。那麼,是真的你發自內心想要擁有,還是因為同事、親友因為你的工作、身分就認為你該擁有?

如果屏除掉這些困擾,或許你就可以省下許多不必要的花費。

現實講,少花錢就代表你不需要過度追求金錢。在投資上你甚至可以因為不需要這麼多錢而降低自己的預期報酬。

降低報酬預期就代表你不必承擔過大風險來換取報酬,也代表你更容易讓投資組合表現符合你的計劃。

講個極端的例子,假設有個投資人每年可以靠投資賺進幾百、上千萬,然後累積出十位數身家。你認為他每年需要多少錢?

如果回歸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再加上更好的品質要求,我相信他目前所賺到的錢絕對夠他用上一輩子。但為什麼還要追求更多?

扣除為了追求成就感這個論點(但真的是嗎?),會不會是因為他身邊的朋友總是以更奢華、更富裕來作為比較的基準呢?

你住敦南、我住信義,你開賓利、我開麥坎倫。但要是我住金山、深坑,搭公車捷運(抱歉,這只是比喻沒有貶低的意思),我想我應該打不進這些人的小圈子裡。

但同樣的意思,當你過度追求奢華、富裕,也就代表你得要更努力地去追求金錢。然後承擔更大風險。而且這裡指的風險不單單只有投資,更多的可能是人生。

現今社會不管是在投資或是人生發展上總會互相"提醒",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但沒多少人告訴你,這樣就夠了,不用再更多了!

更難聽到的是,原來更多更好並不代表更快樂,更多更好也不見得能帶給你健康。

或許有人看到這本書會覺得指數化投資、追求財務獨立根本就是魯蛇的象徵。七早八早就放棄賺更多錢的機會,這樣怎麼邁向成功呢!

但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還在汲汲營營的朋友想想,你需要被某些世俗觀點綁架嗎?你能回歸內心,只追求自己所需嗎?

說不定當你減少了無謂的慾望,反而能幫助你得到更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補充說明的沙龍
288會員
96內容數
讀書心得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很多人都在追求財務自由,以為存下很多錢投資,讓被動收入達到所需花費,即可辭去工作,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是不需要為生活收入做甚麼事情,達到所謂的財務自由。 這本書針對財務自由給了很清楚的定義與脈絡,你需要知道你為什麼要追求財務自由。書裡有兩句說得很好,財務自由並不意味著逃避生活中令人厭煩的事物,而
Thumbnail
很多人都在追求財務自由,以為存下很多錢投資,讓被動收入達到所需花費,即可辭去工作,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或是不需要為生活收入做甚麼事情,達到所謂的財務自由。 這本書針對財務自由給了很清楚的定義與脈絡,你需要知道你為什麼要追求財務自由。書裡有兩句說得很好,財務自由並不意味著逃避生活中令人厭煩的事物,而
Thumbnail
「 存股」還是「 價差」? 想想這問題還真讓人頭疼呀 ! 你想像一下,就好像「 理財」跟「 購物」有時候需要做取捨一樣。 你是否曾經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 逛了一間不錯的商店,好多你喜歡的東西,內心無比的雀躍。 但想著 :「 我全部都想要,可惜預算不夠.....」,不得不做出取捨一樣。
Thumbnail
「 存股」還是「 價差」? 想想這問題還真讓人頭疼呀 ! 你想像一下,就好像「 理財」跟「 購物」有時候需要做取捨一樣。 你是否曾經也遇到這樣的情況 ? 逛了一間不錯的商店,好多你喜歡的東西,內心無比的雀躍。 但想著 :「 我全部都想要,可惜預算不夠.....」,不得不做出取捨一樣。
Thumbnail
我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事呢?原來指數化投資根本就是在告訴大家不要去做交易。 「然後呢?這跟其他投資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很多投資方式不也是告訴我們要減少交易頻率嗎?」 對喔!確實很多投資方式也都在強調不要頻繁買賣。因為頻繁交易就會讓你的財富跟肥皂一樣,只會越洗越小。但是指數化投資又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我發現了一件事。 什麼事呢?原來指數化投資根本就是在告訴大家不要去做交易。 「然後呢?這跟其他投資方式有什麼不一樣?很多投資方式不也是告訴我們要減少交易頻率嗎?」 對喔!確實很多投資方式也都在強調不要頻繁買賣。因為頻繁交易就會讓你的財富跟肥皂一樣,只會越洗越小。但是指數化投資又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你對你的投資了解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ETF的指數化投資,也有不少人正在用這套方法來累積資產,但未必每個人都真的理解其優缺點、限制、與風險。 碰到FED準備要升息,股市開始下跌,就開始問是不是應該要減少持股了。過幾年股市又開始飆漲,又會問是不是不需要持有債券了,我的備用金可不可以進場加碼。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看太多這類的,你也是嗎? A達人說金融股好,他就買一點。 B達人說民生股好,他就買一點。 看到0050不錯,他就買一點。 看到VT說不錯,你就買一點。 反正通通都買一點,這樣風險一定會更分散。 其實你錯了知道嗎?風險並非多買幾檔股票或ETF就能分散,有時候多買反而是更集中了。 原本市值加權的005
Thumbnail
把知識邊界往外推本就是種甜蜜的負擔,我突然想來聊點輕鬆的。  
Thumbnail
把知識邊界往外推本就是種甜蜜的負擔,我突然想來聊點輕鬆的。  
Thumbnail
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離不開錢,在現今社會,每個人都需要會賺錢也需要會理財,合理安排我們的儲蓄是一門大學問。 但是在面對現在愈來愈多的理財方式和產品,有存股、有當沖、有長期投資、走短線操作,還有人選擇買基金、有人投資ETF、有人資產配置、有人選擇資金重壓自己看好
Thumbnail
錢的確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離不開錢,在現今社會,每個人都需要會賺錢也需要會理財,合理安排我們的儲蓄是一門大學問。 但是在面對現在愈來愈多的理財方式和產品,有存股、有當沖、有長期投資、走短線操作,還有人選擇買基金、有人投資ETF、有人資產配置、有人選擇資金重壓自己看好
Thumbnail
本文所探討的投資,並不侷限於「錢財」投資,也包括針對「個人」的投資,尤其是對「子女」的投資。 經歷了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前所未見的瘋狂波動後,2021才剛過完一個月,就又發生好幾起令人難以置信的財經事件。全世界各國(也包括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或主動、或被迫關注(或者加入)「投資」這件事。
Thumbnail
本文所探討的投資,並不侷限於「錢財」投資,也包括針對「個人」的投資,尤其是對「子女」的投資。 經歷了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前所未見的瘋狂波動後,2021才剛過完一個月,就又發生好幾起令人難以置信的財經事件。全世界各國(也包括台灣),有越來越多人或主動、或被迫關注(或者加入)「投資」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