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無法精進的原因 - 無常是別人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金剛兄弟問:你說的「精進的理由-無常」,我早就懂了。

 

可是我依然無法精進。

 

這是怎麼了?

 

我:我相信『無常』這個名詞,佛弟子一定都聽過、也都不陌生。

 

但是有一個關鍵,就是:無常,是別人的。

 

他:什麼意思?

 

我:就是不相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啊』的一聲,陷入了沈思。

 

我繼續說:

 

我們看見別人的意外,但是『不相信』自己也會發生。

 

我們看見別人的災難,但是『不相信』自己也會遭遇。

 

我們看見別人的變化,但是『不相信』自己也會面對。

 

尤其....

 

他:尤其什麼?

 

我:尤其是『有信仰』的人。

 

他又『啊』了第二聲!

 

我:有信仰的人,容易犯的迷思就是:我的神會保護我。

 

所以,別人會發生無常,是因為:他沒有信仰、他的信仰不對、他信仰的方式出了問題。

 

我『不會發生』這些無常的。

 

他馬上『啊』了第三聲!然後沒有說話。

 

我: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越虔誠的人,越容易出現。

 

還記得『精進的理由-無常』裡,提到的蓮師的修行程序書嗎?

 

開宗明義就寫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釋迦牟尼佛在四個城門,看到:生、老、病、死後,問隨從:他們為什麼會這些痛苦?

 

當祂明白,所有人都要面對這一切時,升起了強烈的厭離之心。

 

無常,不是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

 

要想想,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而自己沒有做好準備,那該怎麼辦?

 

我的老師 蓮生活佛說:

 

每天晚上睡前都唸誦祈禱:往生淨土、超生出苦。

 

這是什麼意思?

 

我的老師就是在身教:無常,隨時都可能發生。

 

所以,當我們瞭解了無常,也觀察、體認到之後,要常常想:

 

如果無常隨時會發生,那現在該做什麼準備?

 

如何讓自己有把握:往生淨土、超生出苦?

 

如果沒把握,那還有什麼:不精進的理由!

 

您說是吧?

 

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即使你是長年唸佛人或覺修者,甚至是出家人,面對無常時,切勿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和定力。 我聽許多學佛朋友說,每當有高僧圓寂時,他的弟子或侍者,即使明白一切如夢幻泡影,諸行無常,毋須戀棧,但仍無法阻止悲愴情緒,如排山倒海而來的衝擊,有的弟子甚至放聲大哭。 例如,根據佛經記載,佛陀圓寂時,阿難就不
Thumbnail
【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你說還有誰不能辦呢,只是他不肯辦。沒有說是,我就是天賦上有缺陷,我做不了沒有這人。所以老有這個,就【佛法時時現前 塵勞處處解脫】「佛法時時現前」,時時心裏頭都有佛法。佛法能够時時現前,「塵勞就處處解脫」。你只要時時都有佛法,你就處處都可以解脫塵勞。
本文探討了無常的概念及其在佛法學習中的重要性,強調即使在輪迴的苦難中,仍應該修習無常。在回顧與上師的結緣及其精神指引下,作者分享了自我在佛法學路上的努力與思考,並表達對佛法傳承的尊重與堅持。
無常 世事多變,未來難測,常讓人有世事「無常」的感概,「無常」總有負面的語意。 在《佛說無常經》中的ㄧ段經文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ㄧ事,未被無常吞」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即使你是長年唸佛人或覺修者,甚至是出家人,面對無常時,切勿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和定力。 我聽許多學佛朋友說,每當有高僧圓寂時,他的弟子或侍者,即使明白一切如夢幻泡影,諸行無常,毋須戀棧,但仍無法阻止悲愴情緒,如排山倒海而來的衝擊,有的弟子甚至放聲大哭。 例如,根據佛經記載,佛陀圓寂時,阿難就不
Thumbnail
【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你說還有誰不能辦呢,只是他不肯辦。沒有說是,我就是天賦上有缺陷,我做不了沒有這人。所以老有這個,就【佛法時時現前 塵勞處處解脫】「佛法時時現前」,時時心裏頭都有佛法。佛法能够時時現前,「塵勞就處處解脫」。你只要時時都有佛法,你就處處都可以解脫塵勞。
本文探討了無常的概念及其在佛法學習中的重要性,強調即使在輪迴的苦難中,仍應該修習無常。在回顧與上師的結緣及其精神指引下,作者分享了自我在佛法學路上的努力與思考,並表達對佛法傳承的尊重與堅持。
無常 世事多變,未來難測,常讓人有世事「無常」的感概,「無常」總有負面的語意。 在《佛說無常經》中的ㄧ段經文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ㄧ事,未被無常吞」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當修學密咒乘之後,就必須知道正確的觀修次第,一切的本尊是由上師而生。所以壇城的主尊就是金剛上師。如果一個密乘的行者毀謗金剛上師,這種罪業就是很難清淨的。《密集金剛》典籍也講:「世人雖犯無間等,墮落性之種種罪,若已趣入金剛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詆毀上師者,修亦不可得成就。」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