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取經(1) 2021.10.2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開始拜訪咖啡達人
第一人選自然是我那退休同事
--化學專業,待過私立高職,
在我們學校是家政老師。
因為被學生絆倒
請了很長一段時日的公傷假
據說為了手部復健,接觸到烘豆、手沖咖啡。
(那時,整個龍潭沒有幾家做精品咖啡的
誰知現在連便利商店或超商甚至加油站都賣起了咖啡)
到後來自己製作耳掛式咖啡包分享給學校同事
辦公室裡的老師因為她的熱情也紛紛增長了不少關於咖啡的知識
尋覓許久,最終在我們龍潭小鎮郊區買了塊地蓋了間貨櫃屋小小工作室
簡值羨煞人
她挑豆非常講究。
一個人滔滔不絕分享咖啡,看得出來對咖啡室是非常熱衷在研究的。
雖說沒有租金壓力,但貨櫃屋裡邊用好的檜木打造一個空間要防風要防蟲也是煞費苦心。
對於我們這種頂下觀光區一間22坪咖啡店的門外漢
我想她是寄予同情吧!
開店前,連著幾周的星期三晚間,非常好心的收了我們一點點學費,讓我們到她的店裡學習,後面還有嚴格的考試
學習
這次在她的店裡
看她熟練手沖現磨咖啡
真的是很不計成本熱情投入興趣
她說從接觸咖啡到開工作室歷經7年
而我們是先頂下開始學習
想想真是任性極了
可是都活了半百的人了
想做啥快點去做吧!
況且
很多事不是等到很強了才開始
而是要先開始才會變強吧!
我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闆娘隨便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公退休後一直嚮往到宜蘭找一塊農地,跟土壤近一些,跟老婆離遠一點! 疫情尾聲時在網上發現這間位在礁溪的咖啡店要頂讓 頂讓金和房租都很吸引他 想著可以一邊經營咖啡店一邊再試著找農地 很快的約好看店面 三面採光、裝潢和設備都很不錯 只營業一年多 年輕的夫妻請朋友裝潢,所有設備因應俱全 原本還賣早午餐還有
孩子們都上大學。老公也去追求退休後第二春事業。 我一人守著一間屋子,平日白天上班還有同事聊聊天,晚上假日回到家一個人挺空虛。 於是報名了附近大學的推廣課程,利用假日去上西點烹飪證照課。 初衷 瀏覽過推廣中心的課程後發現學費還能接受,大概幾千吧!(相較於之前考的自然療法執行師證照和粉彩畫便宜多了。)
教職退休,轉身成為森林系咖啡店老闆 從礁溪火車站前左轉,穿過停車場,就可以看見被各種植栽簇擁著的「工藝咖啡店」。 由退休的陳老師和姊姊共同經營。 熱衷學習的陳老師,退休之後,一度重拾對3D動畫的興趣,學習遊戲設計,參加資策會和職訓局課程,學習虛擬實境等技術、還考取空調、水電等證照。 他說,人不應該被
一個學生一年來一直處於失聯的狀態 剛開始家長說是因為害怕疫情不願到校 幾次家訪 都只能跟他的大伯和堂姊在住家門口碰面 後來鐵門深鎖 原本爸爸經營的工廠人去樓空 據說生意失敗 從此全家人過著躲債的日子 最近社會局透過就醫紀錄 才找到這一整家人 原來已經搬離到偏鄉租屋 全家躲在2樓 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這一年看到許多 父母離異後 各自有交往對象的 對孩子不聞不問 或者有許多家長都不知如何照顧好自己的 這些孩子很容易就成為一個需要協助的個案 一個母親從小經歷性侵 父親和先生都因吸毒入獄 家中支持系統薄弱 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  經濟狀況不穩定 疑似過動的兒子原本就讀寄宿學校 後因
 上個月我轉介了一個個案給慈濟尋求協助 一開始是因為收到系統來的信 得知這個孩子是目睹家暴的個案 和社工聯繫後 發現複雜的家庭背景 親生爸爸是泰國籍 媽媽從事特種行業 親生的哥哥幾個月前過世 親媽拿走了保險金後似乎對孩子很是疏離 下面還有一個就讀小學的弟弟 這個爸爸有一個印尼籍同居人  這年約60歲
老公退休後一直嚮往到宜蘭找一塊農地,跟土壤近一些,跟老婆離遠一點! 疫情尾聲時在網上發現這間位在礁溪的咖啡店要頂讓 頂讓金和房租都很吸引他 想著可以一邊經營咖啡店一邊再試著找農地 很快的約好看店面 三面採光、裝潢和設備都很不錯 只營業一年多 年輕的夫妻請朋友裝潢,所有設備因應俱全 原本還賣早午餐還有
孩子們都上大學。老公也去追求退休後第二春事業。 我一人守著一間屋子,平日白天上班還有同事聊聊天,晚上假日回到家一個人挺空虛。 於是報名了附近大學的推廣課程,利用假日去上西點烹飪證照課。 初衷 瀏覽過推廣中心的課程後發現學費還能接受,大概幾千吧!(相較於之前考的自然療法執行師證照和粉彩畫便宜多了。)
教職退休,轉身成為森林系咖啡店老闆 從礁溪火車站前左轉,穿過停車場,就可以看見被各種植栽簇擁著的「工藝咖啡店」。 由退休的陳老師和姊姊共同經營。 熱衷學習的陳老師,退休之後,一度重拾對3D動畫的興趣,學習遊戲設計,參加資策會和職訓局課程,學習虛擬實境等技術、還考取空調、水電等證照。 他說,人不應該被
一個學生一年來一直處於失聯的狀態 剛開始家長說是因為害怕疫情不願到校 幾次家訪 都只能跟他的大伯和堂姊在住家門口碰面 後來鐵門深鎖 原本爸爸經營的工廠人去樓空 據說生意失敗 從此全家人過著躲債的日子 最近社會局透過就醫紀錄 才找到這一整家人 原來已經搬離到偏鄉租屋 全家躲在2樓 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這一年看到許多 父母離異後 各自有交往對象的 對孩子不聞不問 或者有許多家長都不知如何照顧好自己的 這些孩子很容易就成為一個需要協助的個案 一個母親從小經歷性侵 父親和先生都因吸毒入獄 家中支持系統薄弱 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姐姐  經濟狀況不穩定 疑似過動的兒子原本就讀寄宿學校 後因
 上個月我轉介了一個個案給慈濟尋求協助 一開始是因為收到系統來的信 得知這個孩子是目睹家暴的個案 和社工聯繫後 發現複雜的家庭背景 親生爸爸是泰國籍 媽媽從事特種行業 親生的哥哥幾個月前過世 親媽拿走了保險金後似乎對孩子很是疏離 下面還有一個就讀小學的弟弟 這個爸爸有一個印尼籍同居人  這年約60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5歲的田中一郎和25歲的妻子佐藤美子,剛在咖啡館附近開設了一家小型餐廳。他們在咖啡館討論著如何經營這家新店,店主耐心地提供建議,分享自己多年經營咖啡館的經驗。
Thumbnail
如果愛吃平民小吃的話,有時會發現,經營者或是師父、學徒會再另起爐灶,以類似的店名做起生意來,甚至推出改良版的口味,生意同樣是強強滾,和創始店的人氣都一樣好,堪稱開枝散葉。而在咖啡界也有類似的情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某年逛家樂福看到特價就入手一套金屬濾網+手沖壺+手搖磨豆器+馬克杯。兩年前我還會自己磨豆子,自己手沖咖啡,給自己生活來點儀式感。會買不同焙度或產地的豆子回來,自己練習沖出一杯有風味的咖啡給自己來點生活閒情。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找到這家,只記得有學生有被我帶來這裡。這邊算是學生和一些知道門路的朋友常常過來,我是喜歡喝老闆手沖,冰的尤其特別。 跟老闆
Thumbnail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35歲的田中一郎和25歲的妻子佐藤美子,剛在咖啡館附近開設了一家小型餐廳。他們在咖啡館討論著如何經營這家新店,店主耐心地提供建議,分享自己多年經營咖啡館的經驗。
Thumbnail
如果愛吃平民小吃的話,有時會發現,經營者或是師父、學徒會再另起爐灶,以類似的店名做起生意來,甚至推出改良版的口味,生意同樣是強強滾,和創始店的人氣都一樣好,堪稱開枝散葉。而在咖啡界也有類似的情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某年逛家樂福看到特價就入手一套金屬濾網+手沖壺+手搖磨豆器+馬克杯。兩年前我還會自己磨豆子,自己手沖咖啡,給自己生活來點儀式感。會買不同焙度或產地的豆子回來,自己練習沖出一杯有風味的咖啡給自己來點生活閒情。
Thumbnail
深夜巷弄,木拉門打開,老闆手沖咖啡,對話拉開序幕。縱橫娓娓,誰是誰,過往與現在,生活與日常,尋求存在的普通。 雜糅中,找到那些可能性。 背景鼓舞著思考與行動,對比與選擇的傳承。人們猶豫、困惑、掙扎、挑戰、崩壞,然後再重生,到底是誰,選擇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故事劇終,眼前停留,文字仍在等待被理解。
Thumbnail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找到這家,只記得有學生有被我帶來這裡。這邊算是學生和一些知道門路的朋友常常過來,我是喜歡喝老闆手沖,冰的尤其特別。 跟老闆
Thumbnail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