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閱心得:疫起去那片海,是我的、也是你的

2023/04/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時決定去看這部片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留意到主題曲是蘇打綠的「是我的海」,在 SARS 發生的那年,是我剛進入政治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感受疫情的方式,幸運地,並不是透過周遭親友有人染病,而是當時集體性地活動取消。
像是政大當年的校慶運動會、我們系上第一次參加的競技啦啦隊比賽取消,又或是政大有名的音樂比賽金旋獎,當年的總召是吳青峰,在政大金旋獎被取消後,他帶著這樣的感受,創作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是我的海」。
二十年,這件事情跟這首歌,這樣地一起出現在同部電影,希望能讓當年的一些遺憾,用另外一種聚合來稍微填補。
以電影的技巧上我覺得相當流暢,但相較於近期看的「關於我和鬼」以及「做工的人」,因為這個主題必定會包含哪些劇情還有情感衝擊,應該是去看這部片的人都想像得到的,所以即便不去猜測、下意識地還是會對那些情感時刻有所預防,算是先天就具備相對劣勢的地方。
薛仕凌、王柏傑跟曾敬驊三個主要男演員都非常傑出,細節的部份我就不多說,他們都很緊扣住這部電影想要呈現的主軸來做自己的演出。
回到關鍵的,這部片用什麼視角來切入那個對於我們這輩的人來說很重要的一個事件,尤其是在這個才剛試圖要讓 Covid-19 開始於我們生活無感的時刻上映?
因為過了二十年,關於當時 SARS 的事件已經有很多角度的探討,包含我當年作為法律系學生,也參與到許多防疫政策的法律議題討論,所以如果期待這部其實劇本寫在 Covid-19 還沒發生前的片,是要去從整體公衛政策角度來檢討、牽扯到最近的防疫思維的話,恐怕這部片並沒有要放太多心思在這個視角。
更多想強調的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的決定到底能不能改變些什麼?有時候可能是顆直接默然掉進湖裡的石頭,有時候也許能激起稍微會讓其他路過者看到的漣漪,而有時候,那撲通的水聲說不定能帶動的共鳴還有頻率,比起你自己想像中的多。
問題是,你總是要對自己在這當中的角色,有個決定,才會知道後面的結果是什麼,每一個結果當然都會是另外一個過程的通過點;自己有許多的親身體會,在 2009 年的八八風災到職棒假球案的球迷遊行,這有機會會來談到。
在裡面,當一個角色,去體會一個人在一個事件當中的感受,是領略這部片最好的角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