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諷刺、漫畫-從耶穌的比喻來看創作與藝術的社會運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常可以在報章雜誌上看見一些諷刺漫畫,尤其是政治諷刺漫畫……現在人很少看報紙,但總會有人在社群媒體上轉貼對吧!
總之這類漫畫,往往不會很直白的描述事件,而是透過漫畫的特性,用各種尺度的梗,來達到針對政治人物或事件的嘲笑(對,幾乎都是嘲笑,那怕是帶著憤怒或哀痛)。
其實諷刺漫畫甚至被直接等同於政治漫畫看待,因為對象幾乎都是政治(或至少是社會事)。
說起來,現代的諷刺漫畫越來越直白了,讓諷刺漫畫那種走在邊緣的魅力減少很多,如果大家去看戒嚴時期的諷刺漫畫,我是說,罵國民黨的(挺國民黨的不需要諷刺),那是因為稍不小心就會被抓去關(例如只是翻譯就被抓去關的大力水手事件),所以漫畫家必須非常小心,很多東西不能說得太白,然後嘲笑掌權者。
當然也因為這樣,所以國民黨要進行文化滅絕,因為母語本身就是最好利用的武器--他們聽不懂。
其實前蘇聯時期也出了不少優秀的諷刺漫畫藝術家,中國也是,只可惜這兩個國家的政治改革都失敗了,現在連這種人才都很稀少,因為極權統治原本就會造成文化水準下降,越久就越沉淪……
總之,這種「偷罵」的事情,可說是歷史悠久。
我要說的是耶穌幹過得事情。
耶穌愛說比喻是很有名的,其實福音書裡記載了許多耶穌說的比喻,每個比喻都在接下來兩千年不斷被人重複闡明,運用在不同時代。
這當然是好的比喻可以達到的效果,但耶穌這樣做,可不單單為了應驗古代先知的預言:「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
實際上,祂也必須這樣做才行。
耶穌傳道的早期,祂是在堂會裡開講的,通常拉比的教導是這樣的:首先宣讀一段經文,然後講解經文的意義,以及現在的人該如何遵守。這是很標準的拉比、教師在做的事情。這時期,耶穌的傳道內容還是依照舊約聖經,但是祂的解釋顯然更合邏輯、更有說服力,而且更合乎當代人的需求,所以這個時期,眾人聽祂講道,都覺得「稀奇」,而且覺得祂說的話「有權餅」。
這裡面有幾個重點,祂把舊的翻新了(但沒有推翻),簡單說,詮釋權被祂奪走了,這當然會冒犯掌權者。
對,雖然耶穌也行很多神蹟,但祂講的「道」才是種下殺機的最大原因,而且老實說,這些道才是關鍵,因為祂不管行多少神蹟、救多少人,只要耶穌停留在「表演特異功能」的層次,祂在政治上都不會是威脅,因為真正會從靈魂拯救的權力上面顛覆的不是這些神蹟奇事帶來的感動,而是那些「話語」,因為話語會改變認同,重塑價值觀。
這也是為何耶穌要特別提到約拿的神蹟的理由,因為神蹟不是用來表演的,實際上神蹟的說服力很低,我們看到上帝透過歷世歷代的先知施展多少神蹟,但其實願意回心轉意的例子少之又少,反倒約拿的神蹟是個非常諷刺的例子,但卻是最真實的,是我們每天都能看見的--假如你屬靈的眼睛有打開的話。
聖經記載法利賽人起了殺機,而之後耶穌講道的地方就改到曠野,也開始說比喻了。
是的,耶穌開使用這些故事來傳講信息,因為不同的人領受到的東西不一樣,聽不懂的人依然聽不懂,懂的人就能得救。
跟那些諷刺漫畫一樣,那些漫畫家在繞圈子。
但這樣做雖然可以拖延一點時間,帶來的羞辱卻更強--當掌權者發現自己被嘲笑了。
這種諷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耶穌說的比喻當然不全是諷刺,但絕對都是對舊神學詮釋是種冒犯),以至於歷世歷代的藝術家不斷使用各種方式,不管是詩歌、小說、畫作、雕塑、音樂,當然還有漫畫、寓言故事之類,總之就是要嘲笑掌權者,而且是讓你永世被笑。
台灣現代因為比較沒有這種畫漫畫會被殺頭的事情(只是比較而已,酸民還是很恐怖,但至少不是政府公權力),所以雖然還是很多人在畫諷刺漫畫,但呈現方式越來越直接了。某方面來說也算和平的象徵啦!但如果願意好好研究,歷史上有很多很高段的作品可以欣賞呢!
當我們傳講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說著國王的新衣的童話,甚至看著孫悟空大鬧天宮,別忘記一直有人在傳遞著弦外之音阿!
這可是很高明的創作手法阿!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3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到寫作興趣與寫作紀律,這要分開對待,有寫作興趣的人不見得有寫作紀律,有寫作紀律的人可能根本就討厭寫作。 這是因為,寫作的範圍太廣了。 寫廣告文案、寫新聞稿、寫致詞稿、寫工作日誌、寫說明書、寫答辯狀、寫日記、寫散文、寫小說、寫吃、寫歌詞…… 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寫作「任務」,可能是工作內容,也可能是休閒
是這樣的,前一陣子我發了一篇「累積、堆疊、日復一日」 ,有讀者提到說想知道我是如何堅持寫作的。 這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他用的詞是「堅持」。 這讓我想起,什麼情況下你會用「堅持」。我的意思是說,光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因為我目前的情況完全不適合「堅持」這樣的描述,但的確有段時間是這樣的。 這讓我想分析一下
讀到好的作品會感動很自然,但如果讀自己的作品受到感動,那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是這樣的,因為我前一陣子把歸途二:駱沙利南的封面圖交出去,也算完成一個小段落,但想到光明繼承者LIKADO2跟3的稿子可是前年就交出去了,於是興起拿出來重看的念頭,畢竟歸途二:駱沙利南順利的話下半年會出版,再來就換光明繼承者
前幾天方格子送來年度統計,原來我去年在方格子上貼了超過25萬字,兩百多篇文章,等於平均一篇1000字上下。 因為方格子的文章都是從旭日之丘轉貼過去了,這代表我去年大概就是寫了這麼多東西,而去年還算創作數量稍少的一年(但不是最少)。 算一算,我成立旭日之丘也已經超過17年了,如果就用一年25萬字來算,
新年開始,整理一下自己最近創作的狀態,畢竟再來我該專心寫論文才對(其實是早就該專心了)。 自從歸途2:駱沙利南的封面圖交出去以後,進入出版前編輯作業,也代表我該認真處理第三集了……當初第一集因為有九成的內容是二十年前就寫好的,其實只是做點修正就能出版。但第二集我的舊稿只有大概五成進度,可都是十多年前
這裡先貼一段歸途1:納席華裡的作廢稿件: ------------------- 等席華跟庫妮睡醒過來時,六具焦黑的屍體已經被海水澆熄了。 「我有小心不讓火燒的太猛,免得煙被人家看到。」 「很好玩嗎?」席華看著利南,這個尚未出師的年輕人正在為自己小小法術的效果在洋洋得意著,席華有點擔心這個年輕人在這
說到寫作興趣與寫作紀律,這要分開對待,有寫作興趣的人不見得有寫作紀律,有寫作紀律的人可能根本就討厭寫作。 這是因為,寫作的範圍太廣了。 寫廣告文案、寫新聞稿、寫致詞稿、寫工作日誌、寫說明書、寫答辯狀、寫日記、寫散文、寫小說、寫吃、寫歌詞…… 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寫作「任務」,可能是工作內容,也可能是休閒
是這樣的,前一陣子我發了一篇「累積、堆疊、日復一日」 ,有讀者提到說想知道我是如何堅持寫作的。 這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他用的詞是「堅持」。 這讓我想起,什麼情況下你會用「堅持」。我的意思是說,光問題本身就很有意思,因為我目前的情況完全不適合「堅持」這樣的描述,但的確有段時間是這樣的。 這讓我想分析一下
讀到好的作品會感動很自然,但如果讀自己的作品受到感動,那就有點不好意思了。 是這樣的,因為我前一陣子把歸途二:駱沙利南的封面圖交出去,也算完成一個小段落,但想到光明繼承者LIKADO2跟3的稿子可是前年就交出去了,於是興起拿出來重看的念頭,畢竟歸途二:駱沙利南順利的話下半年會出版,再來就換光明繼承者
前幾天方格子送來年度統計,原來我去年在方格子上貼了超過25萬字,兩百多篇文章,等於平均一篇1000字上下。 因為方格子的文章都是從旭日之丘轉貼過去了,這代表我去年大概就是寫了這麼多東西,而去年還算創作數量稍少的一年(但不是最少)。 算一算,我成立旭日之丘也已經超過17年了,如果就用一年25萬字來算,
新年開始,整理一下自己最近創作的狀態,畢竟再來我該專心寫論文才對(其實是早就該專心了)。 自從歸途2:駱沙利南的封面圖交出去以後,進入出版前編輯作業,也代表我該認真處理第三集了……當初第一集因為有九成的內容是二十年前就寫好的,其實只是做點修正就能出版。但第二集我的舊稿只有大概五成進度,可都是十多年前
這裡先貼一段歸途1:納席華裡的作廢稿件: ------------------- 等席華跟庫妮睡醒過來時,六具焦黑的屍體已經被海水澆熄了。 「我有小心不讓火燒的太猛,免得煙被人家看到。」 「很好玩嗎?」席華看著利南,這個尚未出師的年輕人正在為自己小小法術的效果在洋洋得意著,席華有點擔心這個年輕人在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圖文小說」出現了。有一點不太理解「圖文小說和漫畫有什麼差別」。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整理如下。 . 圖文小說(Graphic Novel)和漫畫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它們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一些重要的區別。 . 一、敘述方式 漫畫:主要以圖像為敘述的主軸,插入對話和文字框作為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我一直不喜歡造神運動,可是媒體喜歡這一套,只要一個人紅了,就開始選擇性地為他造神,什麼樣善良、溫馨的事蹟都會出現在他身上,也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還好我很早就看清這一切。 這一切都應該感謝國小的畢業獎品,那時我領的是縣長獎,得到了一套革命偉人的傳記,裡面講到的民國偉人或黃花崗烈士幾乎無一例外,從小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沒有見過"Budislav"們。」比爾這一番話瞬間讓整個氣氛都凍結住。 拉肖恩這時候才知道原來祂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而自己卻陷入了動漫的幻想之中。祂的想法無疑根本是一個小屁孩才會有的幼稚想法。 為什麼?難道我不是祢們的水神嗎? 下集 第九章 祂們的下落
Thumbnail
「御伽」是大人說給孩子聽的故事,也就是童話;而「草紙」則是指通俗、娛樂的書,因此「御伽草紙」就是說給孩子聽的通俗故事書。日本文學中,經常有「翻案」作品,也就是以耳熟能詳的故事為基礎,以新的觀點詮釋、解析,而這本書便是以幾篇經典日本童話,由太宰治個人的視角,賦予了這些故事全新的面貌。
Thumbnail
初次在網路上看到名為變態的神父的文章時,感覺蠻特別的: 明明是寫關於「母豬教」、林奕含、柯P等社會及政治議題的觀察,卻用著帶有詩性的、文學性的口吻抒寫,時而暗喻時而明諷,但卻感覺不到筆者的情緒激昂,彷彿⋯⋯就真的像是位神父一樣,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民眾娓娓道來這俗世中所發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發現越來越多「圖文小說」出現了。有一點不太理解「圖文小說和漫畫有什麼差別」。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整理如下。 . 圖文小說(Graphic Novel)和漫畫雖然在表面上看起來相似,但它們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一些重要的區別。 . 一、敘述方式 漫畫:主要以圖像為敘述的主軸,插入對話和文字框作為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政府只是大財團的魁儡,人民只選擇相信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從眾的人就被歸為異類,有能力的人搶奪資源,沒能力的人蒙蔽雙眼,麻痺自己好快活到世界末日來臨的那天,這根本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
Thumbnail
我一直不喜歡造神運動,可是媒體喜歡這一套,只要一個人紅了,就開始選擇性地為他造神,什麼樣善良、溫馨的事蹟都會出現在他身上,也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還好我很早就看清這一切。 這一切都應該感謝國小的畢業獎品,那時我領的是縣長獎,得到了一套革命偉人的傳記,裡面講到的民國偉人或黃花崗烈士幾乎無一例外,從小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沒有見過"Budislav"們。」比爾這一番話瞬間讓整個氣氛都凍結住。 拉肖恩這時候才知道原來祂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而自己卻陷入了動漫的幻想之中。祂的想法無疑根本是一個小屁孩才會有的幼稚想法。 為什麼?難道我不是祢們的水神嗎? 下集 第九章 祂們的下落
Thumbnail
「御伽」是大人說給孩子聽的故事,也就是童話;而「草紙」則是指通俗、娛樂的書,因此「御伽草紙」就是說給孩子聽的通俗故事書。日本文學中,經常有「翻案」作品,也就是以耳熟能詳的故事為基礎,以新的觀點詮釋、解析,而這本書便是以幾篇經典日本童話,由太宰治個人的視角,賦予了這些故事全新的面貌。
Thumbnail
初次在網路上看到名為變態的神父的文章時,感覺蠻特別的: 明明是寫關於「母豬教」、林奕含、柯P等社會及政治議題的觀察,卻用著帶有詩性的、文學性的口吻抒寫,時而暗喻時而明諷,但卻感覺不到筆者的情緒激昂,彷彿⋯⋯就真的像是位神父一樣,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民眾娓娓道來這俗世中所發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