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左手寫散文,右手寫兒文——林良 永遠的小太陽〉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為了撰寫論文,找到了一篇訪問林良的文章,讀完後除了對林良更認識之外,也對自身寫作有了些想法。閱讀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舉凡放鬆心情、尋找靈感、體悟生活、解答疑難、增廣見聞,都能藉由閱讀得到幫助。身為中文系學生,讀到了碩二才明白這個道理,似乎是有愧於這些年所花的時間與精力。但只要開始了就不算晚,在23歲意識到閱讀的重要,並且堅持下去,所有努力必能積沙成塔,回饋於日後的自己。
關於讀後收獲,首先是建立了一個很棒的觀念:不加以批評,以旁人視角寫作的風格。這似乎是非常適合我的寫作方向。批判是件難事,許多人愛好批評,卻沒有扎實的立論根據、良好的口才文筆、健全的知識背景,一時的衝動導致漏洞百出,馬上被他人擊潰,貽笑大方。我不想對他人的作品或言行多作評論,只想當個安靜的人,默默觀察事情的原委與後果。
再來是由小見大,闡述生活感觸。這也是散文最常見的手法。即便現在過著非常單純的生活,似乎沒有值得一提的大事發生,也能從閱讀文章、觀看影片、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找到靈感。散文作家好像都多愁善感,也就是所謂觀察入微的能力吧,任何小事的發生都有意義,若能記錄下來,日後回想時或許能發現意料之外的驚喜。
結合日前參與的研討會,發現建立關鍵詞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創作舞台、劇本、文學作品的呈現,或寫論文時,都會細心設立關鍵詞,讓人能立即明白此作品的核心。以往總覺得設立關鍵詞是走個流程,沒想到不同的關鍵詞能帶來不同的觀感,以及旁人定義自己的印象。因此我進一步的思考,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作家?我希望以什麼姿態備人定義?發覺清麗、淡雅、帶給人溫暖等詞彙是我所嚮往的,希望自己能朝這些方向邁進。
最後,林良在訪談中給了後進一些建議:不要害怕被退稿,閱讀與投稿是進步的不二法門。結合他本人每日寫作三小時的習慣,真是帶給我莫大的鼓勵。此文作為網頁發布的第一篇文章,別具意義。
或許懵懂無知、或許稚氣尚存,但成長之路每一步都值得留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堅忍不拔能讓你堅守有意義的艱難事情,也能讓你堅守已經不再有意義的艱難事情。
Thumbnail
文/楊.馬泰爾(Yann Martel) 文章節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皇冠出版 我得先談談恐懼這回事。恐懼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是聰明狡詐的勁敵,這點我再清楚不過。恐懼沒有任何道德規範,不尊重什麼法律條約,不懂什麼悲憫同情。專挑你的弱點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找到天命的秘密是, 誠實回答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衰事三明治」是什麼口味? 所以真正的問題不是「你對什麼有熱情?」 而是「你對什麼有熱情到,願意忍受當中最不堪的一面?」
堅忍不拔能讓你堅守有意義的艱難事情,也能讓你堅守已經不再有意義的艱難事情。
Thumbnail
文/楊.馬泰爾(Yann Martel) 文章節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皇冠出版 我得先談談恐懼這回事。恐懼真的是人生真正的對手,只有恐懼能夠擊敗生命。恐懼是聰明狡詐的勁敵,這點我再清楚不過。恐懼沒有任何道德規範,不尊重什麼法律條約,不懂什麼悲憫同情。專挑你的弱點
Thumbnail
「寫小說的李佳穎」自上一本小說《小碎肉末》16年之後帶來的新作品-一本前青春期小說。據作者本人的說法,本書寫作主軸是,「兩線故事,ABAB,A是主角寫的回憶錄,B是他正在寫回憶錄時所遇到的難題與種種查證,以及對書寫語言能反應多少真實(也就是小說與回憶錄唯一不同)或不反應真實的思考。」
Thumbnail
跑片人早在各家電影院的後門等著接送大明星,加長禮車是腳踏車一輛,在十幾個鐵盤固定腳踏車後座,下一個換本符號浮上之前,腳踏車沿著台北柏油路面猛力踩著踏板往前輸送,銀色輪軸交錯一如電影放映機吞吐膠片正快轉。——《髒東西》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