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04為瀕臨絕種生物所修的一心共修法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藝復興節,但因為早上有法會,以及中午晴邀我到Ooh cha cha 慶生午餐,然後回家小睡片刻後去看牙醫。接著看兩部北歐犯罪電影(其中一部5/2剛開始看沒多久),大約20點左右結束。因為母親要聽歌唱節目。然而怎麼轉眼之間已經是21點多啦!

我在一心共修法會之中感覺因為人類的無知非常對不起所有生物。很深的慚愧與鼻涕眼淚不斷。

raw-image

 

覺得看完北歐犯罪系列之後,慶幸自己的人生煩惱其實根本不算甚麼。其他人的愛慾控制欲超級可怕。 

像這部電影諾貝爾得獎主的日常很規律熱愛工作但卻控制家人還情慾無法自控,性侵。這種天才又如何。這種認真工作又如何。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來,我最喜歡的長頸鹿睡眠時間只有二十分鐘,是電影日最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Sasha的難題並不在「殺人與自殺」的極端。片中一幕她邊吸著血袋邊讀的書叫做《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實在諷刺滿點,許多動物都會思考,但會思考、有感情就能獨立於生命運行的法則嗎?表姊Denis的吸血教學重點反倒是「不要思考」,對應片名所謂的「人道主義」不也是人類「以人類為主體」定義的道德標準?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記得那裝傻伯伯失掉他那個有死老鼠的家,坐在公園板櫈未知何去何從時,還安慰連累他失了家的記者『人生有很多選擇,能選已很好,選對的人更少。請記着,別因你選擇做了對的事而內疚。』?這是最能衝擊我的一句。」
Thumbnail
原來,我最喜歡的長頸鹿睡眠時間只有二十分鐘,是電影日最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Sasha的難題並不在「殺人與自殺」的極端。片中一幕她邊吸著血袋邊讀的書叫做《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實在諷刺滿點,許多動物都會思考,但會思考、有感情就能獨立於生命運行的法則嗎?表姊Denis的吸血教學重點反倒是「不要思考」,對應片名所謂的「人道主義」不也是人類「以人類為主體」定義的道德標準?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
⋯⋯這是一套有關友情及人與人關係的電影,電影的很多橋段也說出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在一個大城市內人際間的疏離,警察和法官的不近人情,另外人就算在物質上豐裕,但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陪伴⋯⋯
Thumbnail
「慾望與性」的荒謬,起因於人類仍是動物,受制於本能的「慾望」,追求安逸與快樂。而「性」在某種程度來說,是最低成本的快樂來源,得到快樂不需要額外付出成本(孩子的事以後才算)。性快感的體驗又非常純粹,不像吃美食、做運動,理論上沒有體驗門檻
Thumbnail
當我在欣賞《大佛普拉斯》這部電影時,我會引用三島由紀夫形容他閱讀太宰治作品的感受:一種「生理性的抵抗」。當我看見了社會的黑暗、人性的墮落,以及小人物的無奈與困難,然而戲外的我什麼事都做不了,只能持續做一個旁觀者,眼睜睜地看著這部悲劇上演,任由自己的意志無限下沉。
Thumbnail
這部電影真的是在測試觀眾的道德底線,很像在看《罪與罰》一般,那種罪孽感油然而生,噁心想吐。邪惡在某些人眼中,是選擇性的,不是義務性的不該做,但這些人竟然把邪惡當作自然性。做了人類文明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事情,心裡也可以一絲的罪與罰都沒有。電影還是真人真事,還是重要歷史。  
Thumbnail
影劇隨筆,用比較精煉的篇幅講這些影劇在我心中的感受。這次帶來的,是以因緣包裝浪漫詩意又些微哀傷的《之前的我們》、尋求自我認知的童真美麗《怪物》,還有以叔姪為核心的奮力生存日記《殺人者的購物中心》。
Thumbnail
「記得那裝傻伯伯失掉他那個有死老鼠的家,坐在公園板櫈未知何去何從時,還安慰連累他失了家的記者『人生有很多選擇,能選已很好,選對的人更少。請記着,別因你選擇做了對的事而內疚。』?這是最能衝擊我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