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第17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賣骨

攢了畢生積蓄梭哈的河岸土地,竟然有死人骨頭,還不止一具,有夠晦氣,還造成孩子心理陰影及家庭革命。本想眼不見為淨,稻田種出的米同樣能吃,但台灣特殊的戰爭歷史剛好在此時需要屍骸入廟奉祀,以滿足巡視官員的面子。突然間豬羊變色,觸人霉頭的遺骸轉瞬間就變成了期貨第一桶金,巴不得越多越好,感覺就像肆虐農作物的荔枝椿象或打屁蟲,政府一說要收購反而有人養起來一樣,本末倒置。本作的精華則在颱風天搶時機,避免「本金」被風吹走、被河水湮滅,煞費一番苦心才捨命搶救下來,差點自身兒也賠了進去。

此作用客語寫成,讀起來有點新奇但不會有排斥感,作者將父子情深的描述、場地背景的交代很像自身經驗的投影;而評審意見對於時代感有瑕疵的部分則太過講究,畢竟此文學獎不是歷史小說獎,只有萬字的篇幅奠基在重點部分、切合主題與情感即成佳作,既然都能接受生動賣狗血的後段奮不顧身劇情,卻嫌義民廟非官方籌設資助不會特此徵收,讓首獎從缺有點雞蛋裡挑骨頭。

溪底無光

藉由與原住民通婚的跑路漢人描寫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模式,賭徒心態凡事只想不勞而獲抄捷徑,反應在電魚而非正常釣魚、捕撈上,且戒不掉賭癮,積攢一點資金就又立刻投入其中,而斬獲一點蠅頭小利就吹噓不止、大肆宴客,造成惡性循環無法翻身,短視近利不求正道恐造成日後注定苟且偷生,標題也良好呼應了浩劫及末路的到來。

這作品開始及結束的很突兀,不經讓人認為是同作者從長篇小說《偽魚販指南》中節錄出來的部分。文章中對於魚種的分辨、市場的生態、作業的模式都有相當貼切的說明,乃來自個人的經歷;刻畫出種種對立與衝突,卻又很自然的融合交織在一起,反諷出社會現象及底層掙扎求生的一面,像是求神問卜的宗教迷信、凡事有錢好商量還辦假離婚、逢迎諂媚等,裝闊的同時又經濟拮据,像極了買二手賓士裝有錢人的8+9。近期筆者看過把原住民及漢人形象表達幾近完美的作品即是《八尺門的辯護人》,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台灣文學作品。

隔夜車

倒敘的手法片段式的描繪小三的心境,娓娓道來難處,又是一個有賭癮躲債跑路的男人跟不願離開女人的案例,似乎成為了苦情計的公式教科書,比起前篇是用了女角的心境代入,藉由點滴的過往雲煙來回穿梭不同時空,譜出完整的故事作品。但是在情感的渲染及動機的解釋稍嫌不足,例如女人在偏僻的鄉鎮落腳、甘願進學校擔任廚工、甚至斜槓照料難搞病人,但既對男主角沒有虧欠更不是圖謀遺產;懦弱有賭癮還遊手好閒的男人,在幾乎還清欠債後幹嘛還要自殺?有廚師技藝怎不東山再起或一同打拼?四年多前就離婚幹嘛不扶正小三再續情緣?會這麼介意是因為曾2年內變更受益人為「同居人」,是很空泛定義難認有十足法律效力,男人女兒是直系血親卑親屬,不因婚姻事由終止而喪失繼承權,恐衍生法律上的爭議。若作為遺產的一部份,有第一順位的請求權,但是會計入遺產與贈與稅的一部份,所以指定受益人應書寫完整姓名以防債權人及繼承人追討、最末順位建議加上「法定繼承人」,避免夜長夢多及遺產稅找上門。

代天行騙

整篇用閩南語寫出的疫情期間,香客與廟公的日常,初讀時有些吃力但逐漸邁入佳境。作者對中外世界的歷史、民俗文化的涉獵、影視傳媒的動態、流行元素的著墨、數位科技的進步都融入在本作品中,有點突兀但是又很合乎情理。擺脫宗教迷信及怪力亂神的思維,開闢出特有的台灣人生態,隱晦的道出同志出櫃家人以為卡到陰、起乩退駕需排練像是地下偶像團、線上直播賣假貨、帶風向等,全都因疫情影響而有全然嶄新的一面,看似荒謬怪誕,卻又十分貼近生活。逢年過節的進香、求姻緣線、人生道路選擇求神問卜,乃至封街阻巷的繞境出巡,都有政治人物及地方角力人士的身影。標題取得很好,騙神騙人,是百姓不得已甘願被哺檳榔、操髒話的大肚腩師公騙?還是早已被制約,不花點錢被人訓斥一番不過癮?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廟不在大,心誠則靈,這也難怪台灣街坊大小廟宇數量跟診所有得拚,甚至還更賺不會倒。民眾寧可排隊拿開運籤、消災解厄也不願去看身心科或做心理諮商,相較其他篇用反諷的語調及誇張的黑色幽默,使讀者更有共鳴感及社會反思。

過橋後才看的見倒影

科幻未來的場景,藉由電腦語言的轉換與相容衝突,同時隱喻日治時期台灣面臨日文轉中文的歷史事件。在大環境中,百姓能做的選擇不多,也平鋪直敘說出政治力影響、思想言論箝制的作為,使得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得不隨波逐流,好安身立命。就像元宇宙Meta整併FB、IG;IOS系統與android系統看似河水不犯井水,且有很多轉換工具及界面可以互通有無,近期歐盟則決議統一充電孔為USB-C接頭,以減少資源耗費,都與作中JN系統被各種手段玩弄掉,強迫上車CH系統有幾分類似。遺憾的點在於有點後設性的架空世界觀,以及不夠白話的轉喻,像實驗性的文創產品或學校修課期末報告一般,相對提升了閱讀、IP化門檻,造成對象為一般大眾的文學作品代入及情感投射不是這麼強烈。作品標題改為《漣漪》形容轉換過程的消長與漸序,或《倒影》映射出自己的無所適從、抉擇未定,可能會更切中要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的沙龍
22會員
101內容數
分享包括但不限於英美歐、日本、華文圈之本格推理、心理懸疑、恐怖驚悚、科幻解謎、刑偵鑑識、法庭交戰等犯罪類小說,偶爾有大眾暢銷、愛情兩性、親子教養、心理勵志等,及一般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心得,希望能攢些購書金形成良性循環。每篇約2000字,隨讀墨《閱讀最前線》及《推理》雜誌發表進度更新。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
Thumbnail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
Thumbnail
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集※此屆首獎從缺 〈賣骨〉 〈溪底無光〉 〈隔夜車〉 〈代天行騙〉 〈過橋後才看的見倒影〉
Thumbnail
第十七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集※此屆首獎從缺 〈賣骨〉 〈溪底無光〉 〈隔夜車〉 〈代天行騙〉 〈過橋後才看的見倒影〉
Thumbnail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Thumbnail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Thumbnail
我們的身份標籤,慣養了生活形態。 一言一行脫離不了那個認知。一點一滴散發不了那股味道。 我們的行業,是一代接著一代,從出生那天起,命中注定承接了祖先走過的那條路。
Thumbnail
我們的身份標籤,慣養了生活形態。 一言一行脫離不了那個認知。一點一滴散發不了那股味道。 我們的行業,是一代接著一代,從出生那天起,命中注定承接了祖先走過的那條路。
Thumbnail
作家林楷倫的散文集《偽魚販指南》與短篇小說集《雪卡毒》讀後感
Thumbnail
作家林楷倫的散文集《偽魚販指南》與短篇小說集《雪卡毒》讀後感
Thumbnail
「這些熱心腸出資出力的,偷偷歸還衣物的,跟先前哄搶我們家產的,恰恰是同一批人。/所以哪能簡單說好人壞人,某個時節上一個人的私欲劣性起心動念了,過一陣子,又返回到敦厚憨實。」 旅韓中國作者的家族史。自土地改革開始談時代如何碾過一個家庭,意識形態的激流如何侵蝕日常,大規模裸露出人的劣根。
Thumbnail
「這些熱心腸出資出力的,偷偷歸還衣物的,跟先前哄搶我們家產的,恰恰是同一批人。/所以哪能簡單說好人壞人,某個時節上一個人的私欲劣性起心動念了,過一陣子,又返回到敦厚憨實。」 旅韓中國作者的家族史。自土地改革開始談時代如何碾過一個家庭,意識形態的激流如何侵蝕日常,大規模裸露出人的劣根。
Thumbnail
沒想到一段垃圾話談天意外在臉書釣出野生作者,偽魚販聽成鮪魚飯,都不知道是貓飯升級還是餓極,傻眼之外,必須說這本書作為非虛構寫作,讀來有股魚味、酸味、人生味,細數其味太細瑣,但品味起來又不只五味雜陳,篇幅不大,是本值得多翻幾次的小書。 說是魚販,其實想講的是自己人生。黃賭毒上癮了真的很難戒的例子,聽來
Thumbnail
沒想到一段垃圾話談天意外在臉書釣出野生作者,偽魚販聽成鮪魚飯,都不知道是貓飯升級還是餓極,傻眼之外,必須說這本書作為非虛構寫作,讀來有股魚味、酸味、人生味,細數其味太細瑣,但品味起來又不只五味雜陳,篇幅不大,是本值得多翻幾次的小書。 說是魚販,其實想講的是自己人生。黃賭毒上癮了真的很難戒的例子,聽來
Thumbnail
自從林立青出版做工的人大賣 開始眼光有巡遊到社會底層或者小人物誌身上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有濃濃的魚味,畢竟書中總是詳實的描寫各種手,塗著指甲油的,長著皺紋的或者魚飯自己的手,捏著一尾尾魚的排泄腔,擠一擠來確認魚的新鮮程度。 那一擠,也似乎聞到了一股混和藥水和屍體的微小腥味...
Thumbnail
自從林立青出版做工的人大賣 開始眼光有巡遊到社會底層或者小人物誌身上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有濃濃的魚味,畢竟書中總是詳實的描寫各種手,塗著指甲油的,長著皺紋的或者魚飯自己的手,捏著一尾尾魚的排泄腔,擠一擠來確認魚的新鮮程度。 那一擠,也似乎聞到了一股混和藥水和屍體的微小腥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