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像一對老太太,細數人生裡的種種失望與沮喪,緊緊依賴彼此。沒有人瞭解我們,只有我們倆。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
新鮮指數:★★★☆☆
作者:艾琳娜‧斐蘭德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12
前言
太多人在推薦這本書了,幾乎所有人在讀完之後都會在網上推薦。
由於我經常觀察兩岸之間閱讀的書單,越是觀察,就越是好奇,為什麼有些書會在中國特別暢銷、特別有名?
這本《那不勒斯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它在豆瓣上的評分竟高達8.7顆星(滿星為10。一般來說,書籍只要有8顆星就算是一本很棒的書了,而這本書竟遠遠超出,甚至快要高達9顆星。)
相信台灣的朋友對這本書是陌生的,不僅對作者陌生、對書名也同樣陌生。因為我們通常不會用「那不勒斯」稱呼拿坡里。可能是因為書名的原因,讓我起初還以為這是哪個虛構的國家?結果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不同的翻譯還真的會讓書的命運和調性從此走向兩條迴然相異的道路。
女孩和女孩之間,永遠都有說不清的東西存在
這本書主軸是在講兩個女孩的故事,兩個女孩同樣出生在充滿暴力的貧民區,一個是幸運地可以繼續升學讀書,另一個則是被迫回到家中幫忙生計。有趣的是,即便兩人發展的道路都不一樣,卻始終都能相互影響著對方。
比如當艾琳娜在求學階段有遇到什麼學習上的困難時,她會求助於莉拉,而莉拉則會從圖書館借許多書來填補無法上學的知識缺口。所以即便莉拉不能繼續讀書,她仍舊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追上艾琳娜的腳步,而艾琳娜也會因此受到鼓舞,更認真專注在課業上。
這讓我想起過往學生時代,確實班上就會出現那個讓你嚮往或是視為競爭者的人,你總會可望超越他、打敗他,但與此同時,又會很珍惜你和他之間的競爭關係,因為如果有一天當這個假想敵消失了,你也會變得空虛難以進步。這種微妙的關係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常發生,只是我們並不會那麼細膩地把這種情緒記錄下來,而作者會,所以他寫下的故事才會這麼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就彷彿他不是在說其他人的故事,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是一個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是我們身上的事情。
出生下來的使命就是擺脫貧窮
這本書精彩的除了看到兩位主角之間的友誼之外,還能通過他們的生活窺探1950年代的義大利。那是個黃金的時代,但卻無形中拉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故事中的主角們都是在貧民區長大,所以他們從小就嚮往著過著「不一樣」的生活。
具體是怎麼不一樣?其實對於當時還很年幼的主角們來說,並不是很清楚。只知道那裡和現在他們居住的地方不一樣,那裡的人會說著流利的標準話,而不會說方言。那裡的人知道怎麼穿著打扮、也知道怎麼娛樂自己、享受生活。這些外在的觀察,無形加深了主角艾琳娜和莉拉對財富的渴望。
他們想要擺脫貧窮,甚至想過各種方法。比如成為作家,就像撰寫《小婦人》的作家那樣,可以靠著一本書家財萬貫。(這當然是他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的看法)或是莉拉總是渴望可以設計出一款厲害的鞋子,然後她就可以因此致富,脫離現在的貧困。
鞋子,或許對莉拉來說不僅是致富的捷徑,也是走向自由的唯一方法。她將童年絕大多數的時間投入在設計一款獨特的鞋子,即便她並不知道這款鞋子最終能不能被製成,或是製成之後有沒有人買,她還是很努力的傾盡所有努力在完成它。
看到這段的時候,我很感慨,莉拉似乎是想利用從事一項確定的事物中,補足對未來與現實狀況的不確定性。可以想見,設計鞋子的過程是很枯燥漫長的,但若不是有這段枯燥漫長的時間,她會因為無法期待未來而日漸陷入平凡。而平凡,是她最不樂意見的。
對應回我們現實生活中,大家不也都是這樣嗎?為了擺脫平凡,所以努力做點什麼,即便並不清楚這些努力究竟可以達到什麼成就,但還是讓自己繼續努力、日夜努力,好像唯有這樣才不會對不起這段難熬的時光。
結語
這本書其實談論到的議題很多,包含戰爭、貧窮、財富、命運和性別歧視問題等。並不能單單把它看作描繪兩個女孩成長的故事。
不過書中對於兩個女生之間的關係描繪得確實很真切動人,她們的關係很微妙,相互比較、相互妒忌、相互喜歡卻又相互厭惡。但仔細對應回我們現實生活中,確實會有遇過這樣的人,你會羨慕甚至憧憬他,然後不禁激發起自己想要變得更好的欲望,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彼此。
我在看完書之後,產生最大的困惑是,為什麼這本書會在中國如此被重視?如此受歡迎?細究了網上的評論,得知原來多數網友把自身的生活經驗和故事主角做了結合,包含對財富的渴望、性別歧視或是保守的家庭觀等等。種種元素相加才使得這本書有了不同的價值。或許台灣的讀者也能看出不一樣的觀點與感悟。
好,以上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心得,期待你也可以在讀完這本書後,和我交流你的感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