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晚明史:讀書計畫書單(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封疆大吏
熊廷弼集:熊廷弼(1569-1625),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遼東經略和兵部尚書。熊廷弼早年在遼東任巡按御史時經營多年,對於遼東邊防有相當了解。薩爾滸之戰後臨危授命,短時間內整頓破敗的遼東軍隊,整修不少防衛據點和城池。可惜僅在任一年餘便被彈劾替換,之後天啟二年復出又多被掣肘,最後竟被捲入黨爭中而被處死。
盧象昇疏牘:盧象昇(1600-1639),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宣大總督。崇禎時因組建「天雄軍」有成,被迅速提拔。之後參與圍攻高迎祥的諸多戰役,一度重創民變勢力。之後調任宣大總督,指揮與清軍的戰鬥。於崇禎十一年因缺乏增援與兵糧於河北戰死。其《盧象昇疏牘》絕版多年,我很幸運能夠在網上拍賣網站上購入。
孫忠靖公全集:孫傳庭(1593-1643),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三邊督師早年多在吏部任職,因不滿天啟朝政局混亂而乞休。後來接任陝西巡撫後,整頓陝西和山西一帶兵防,並成功削弱高迎祥和李自成的有生力量。崇禎十六年為穩定越發混亂的河南流寇勢力,崇禎再度重用傳庭並催促其出關支援河南,卻因為準備不足,主力遭到李自成嚴重打擊。潼關失守後不久,傳庭亦於渭南戰死。由於其秦軍是阻擋流寇勢力進軍北京最後的有效軍力,因此《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3.將領
東江疏揭塘報節抄:毛文龍(1576-1629),東江鎮總兵官。也是晚明遼東軍人中的一位傳奇,爭議也比較大。天啟初年,遼東幾乎全被後金佔領,毛文龍帶領少量部隊孤軍深入,成功收復不少沿海城市和島嶼,以皮島為核心建立東江鎮,招撫流民和建立貿易,儼然成為後金的腹背之刺,多次干擾滿洲軍隊對遼東南部的攻勢。但由於孤懸海外,毛部自主性較強,被認為不受節制,袁崇煥任督師時變將其斬殺,以便更有效控制其所屬部隊和資源。此書為文龍獨子毛承斗所編,可信度值得懷疑,但是研究毛文龍不可或缺的稀有材料,非常幸運能在舊書店購得。
4.其他官員
認真草:鹿善繼(1575-1536),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鹿善繼一家與通為河北出身的閣臣孫承宗和大儒孫奇逢關係良好,善繼於天啟初年與楊嗣昌共同於戶部處理遼餉的財務行政工作,之後與茅坤之孫茅元儀共同擔任孫承宗督師時幕僚,許多孫的戰略部署和奏疏皆由其主筆,之後隨著孫的失勢一起辭官。崇禎九年清軍攻入河北,圍攻其家鄉定興時戰死。鹿善繼由於與孫奇逢等北方儒者共同討論學問,其學術亦有可觀之處,為明末北方心學之代表人物。
5著名學者
涇皋藏稿:顧憲成(1550-1612),萬曆八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反對萬曆的三王並封,並支持吏部尚書孫鑨的京察政策,結果被罷官,家居講學二十餘年。在士人輿論中影響甚大,建立東林學派,與高攀龍一起皆主張朱王會通的學術走向。如果顧憲成如其好友高攀龍活到天啟年間,必定遭受重用。是了解晚明政治和學術繞不開的人物之一。
高攀龍全集:高攀龍(1562-1626),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高攀龍比其好友幸運的是比萬曆皇帝活得更久,因此能跟上天啟初年重新啟用大批萬曆年間被謫諸臣,不出數年便成爲二品的左都御史,但隨著天啟五年東林的失勢,高攀龍以投水自殺結束一生。作為東林學派的代表,其文集不管是在學術史和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馮從吾集:馮從吾(156-1627),同為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馮從吾的仕途與以上兩位類似,同樣是萬曆時因建言長期賦閒,天啟初年復出,迅速受到提拔,但後來隨東林的失勢退出官場。馮從吾是明代官學的集大成者,繼承呂柟等的關學偏重朱學的傳統,同時師承具濃厚心學傾向的甘泉學派中的許孚遠,亦表現出當時朱王會同的學術思潮。
黃道周集:黃道周(1585-1646),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吏部尚書,與劉宗周合稱「兩周」,是崇禎年間的學術界領袖。與劉宗周同樣因攻擊遼餉加派和楊嗣昌奪情等言論,屢次被崇禎皇帝下獄囚禁。雖然因其輿論影響力巨大而釋放,但始終未獲重用,兩人都參與了福王等南明小朝廷的建立。黃道周相比劉宗周更具朱學傾向,精通文學、書畫,是位百科全書式的多才學者。
劉宗周全集:劉宗周(1578-1645),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由於多與東林黨人交往,因此仕途上同樣在天啟初退出官場。值得注意是,崇禎初年重新啟用劉宗周,崇禎二年時清兵逼近京城,迫使袁崇煥帶兵勤王,最後被判通敵而處死,是為己巳之變,當時宗周便擔任順天府尹,其奏疏中有不少京師當時的防務和民生情況。後來同樣因攻擊楊嗣昌和大量使用火器等問題,而被崇禎屢次起廢。在認識福王政權終將失敗後,選擇絕食而死。劉宗周在明清學術的過度中扮演重要作用,一是其雖堅守心學立場,但亦使用考據的方式研度經典,二是其學生黃宗羲對於清朝浙東學術的發展影響甚大。
以上簡單列舉了解晚明可以讀的一些原始史料,希望能對於有志閱讀晚明古籍的朋友提供些許的幫助。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簡單介紹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組織架構和職掌,略有涉及實際政治運作中的角色,亦會包括幾篇番外談明代的官員任用、考核和退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淵閣 的其他內容
閱讀晚明天啟和崇禎二朝軍政大勢的史料參考書單和簡介
研讀明人文集已經數年,雖然只是興趣使然,但剛開始真正讀文集也備感艱辛。其中最困擾我的是這些文集中提到的人物究竟是誰?畢竟古人不如同我們現代稱名道姓,那是只有家中長輩或是朝堂之上才如此稱呼,根據人物間關係的不同稱呼對方名號、字、郡望或官職。官職最令我一頭霧水,因為明代人稱呼官職常用雅稱,
閱讀晚明天啟和崇禎二朝軍政大勢的史料參考書單和簡介
研讀明人文集已經數年,雖然只是興趣使然,但剛開始真正讀文集也備感艱辛。其中最困擾我的是這些文集中提到的人物究竟是誰?畢竟古人不如同我們現代稱名道姓,那是只有家中長輩或是朝堂之上才如此稱呼,根據人物間關係的不同稱呼對方名號、字、郡望或官職。官職最令我一頭霧水,因為明代人稱呼官職常用雅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成功不論出身?南陽的諸葛武侯後人,如何從爛尾樓居民起步,闖過層層互害,最終成為大真朝的開國功臣?姨史氏長篇重磅回歸,精彩盡在洪水文學!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前言 在之前的《劉禹錫》一文中,曾比較劉禹錫與柳宗元在被貶謫後,其因應方式的大相逕庭—兩人是同榜進士,而且是紀輕輕(21.22歲)就考中進士,雄心壯志,勃然而發,亟欲有所作為,可惜改革因故中道而廢,相關人士或死,或直接被放逐邊疆(包括二人),擔任閒職—,柳氏一直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成功不論出身?南陽的諸葛武侯後人,如何從爛尾樓居民起步,闖過層層互害,最終成為大真朝的開國功臣?姨史氏長篇重磅回歸,精彩盡在洪水文學!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