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封疆大吏
熊廷弼集:熊廷弼(1569-1625),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遼東經略和兵部尚書。熊廷弼早年在遼東任巡按御史時經營多年,對於遼東邊防有相當了解。薩爾滸之戰後臨危授命,短時間內整頓破敗的遼東軍隊,整修不少防衛據點和城池。可惜僅在任一年餘便被彈劾替換,之後天啟二年復出又多被掣肘,最後竟被捲入黨爭中而被處死。
盧象昇疏牘:盧象昇(1600-1639),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宣大總督。崇禎時因組建「天雄軍」有成,被迅速提拔。之後參與圍攻高迎祥的諸多戰役,一度重創民變勢力。之後調任宣大總督,指揮與清軍的戰鬥。於崇禎十一年因缺乏增援與兵糧於河北戰死。其《盧象昇疏牘》絕版多年,我很幸運能夠在網上拍賣網站上購入。
孫忠靖公全集:孫傳庭(1593-1643),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三邊督師早年多在吏部任職,因不滿天啟朝政局混亂而乞休。後來接任陝西巡撫後,整頓陝西和山西一帶兵防,並成功削弱高迎祥和李自成的有生力量。崇禎十六年為穩定越發混亂的河南流寇勢力,崇禎再度重用傳庭並催促其出關支援河南,卻因為準備不足,主力遭到李自成嚴重打擊。潼關失守後不久,傳庭亦於渭南戰死。由於其秦軍是阻擋流寇勢力進軍北京最後的有效軍力,因此《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3.將領
東江疏揭塘報節抄:毛文龍(1576-1629),東江鎮總兵官。也是晚明遼東軍人中的一位傳奇,爭議也比較大。天啟初年,遼東幾乎全被後金佔領,毛文龍帶領少量部隊孤軍深入,成功收復不少沿海城市和島嶼,以皮島為核心建立東江鎮,招撫流民和建立貿易,儼然成為後金的腹背之刺,多次干擾滿洲軍隊對遼東南部的攻勢。但由於孤懸海外,毛部自主性較強,被認為不受節制,袁崇煥任督師時變將其斬殺,以便更有效控制其所屬部隊和資源。此書為文龍獨子毛承斗所編,可信度值得懷疑,但是研究毛文龍不可或缺的稀有材料,非常幸運能在舊書店購得。
4.其他官員
認真草:鹿善繼(1575-1536),萬曆四十一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鹿善繼一家與通為河北出身的閣臣孫承宗和大儒孫奇逢關係良好,善繼於天啟初年與楊嗣昌共同於戶部處理遼餉的財務行政工作,之後與茅坤之孫茅元儀共同擔任孫承宗督師時幕僚,許多孫的戰略部署和奏疏皆由其主筆,之後隨著孫的失勢一起辭官。崇禎九年清軍攻入河北,圍攻其家鄉定興時戰死。鹿善繼由於與孫奇逢等北方儒者共同討論學問,其學術亦有可觀之處,為明末北方心學之代表人物。
5著名學者
涇皋藏稿:顧憲成(1550-1612),萬曆八年進士,官至吏部郎中。反對萬曆的三王並封,並支持吏部尚書孫鑨的京察政策,結果被罷官,家居講學二十餘年。在士人輿論中影響甚大,建立東林學派,與高攀龍一起皆主張朱王會通的學術走向。如果顧憲成如其好友高攀龍活到天啟年間,必定遭受重用。是了解晚明政治和學術繞不開的人物之一。
高攀龍全集:高攀龍(1562-1626),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高攀龍比其好友幸運的是比萬曆皇帝活得更久,因此能跟上天啟初年重新啟用大批萬曆年間被謫諸臣,不出數年便成爲二品的左都御史,但隨著天啟五年東林的失勢,高攀龍以投水自殺結束一生。作為東林學派的代表,其文集不管是在學術史和政治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馮從吾集:馮從吾(156-1627),同為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馮從吾的仕途與以上兩位類似,同樣是萬曆時因建言長期賦閒,天啟初年復出,迅速受到提拔,但後來隨東林的失勢退出官場。馮從吾是明代官學的集大成者,繼承呂柟等的關學偏重朱學的傳統,同時師承具濃厚心學傾向的甘泉學派中的許孚遠,亦表現出當時朱王會同的學術思潮。
黃道周集:黃道周(1585-1646),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大學士、吏部尚書,與劉宗周合稱「兩周」,是崇禎年間的學術界領袖。與劉宗周同樣因攻擊遼餉加派和楊嗣昌奪情等言論,屢次被崇禎皇帝下獄囚禁。雖然因其輿論影響力巨大而釋放,但始終未獲重用,兩人都參與了福王等南明小朝廷的建立。黃道周相比劉宗周更具朱學傾向,精通文學、書畫,是位百科全書式的多才學者。
劉宗周全集:劉宗周(1578-1645),萬曆二十九年進士,官至左都御史。由於多與東林黨人交往,因此仕途上同樣在天啟初退出官場。值得注意是,崇禎初年重新啟用劉宗周,崇禎二年時清兵逼近京城,迫使袁崇煥帶兵勤王,最後被判通敵而處死,是為己巳之變,當時宗周便擔任順天府尹,其奏疏中有不少京師當時的防務和民生情況。後來同樣因攻擊楊嗣昌和大量使用火器等問題,而被崇禎屢次起廢。在認識福王政權終將失敗後,選擇絕食而死。劉宗周在明清學術的過度中扮演重要作用,一是其雖堅守心學立場,但亦使用考據的方式研度經典,二是其學生黃宗羲對於清朝浙東學術的發展影響甚大。
以上簡單列舉了解晚明可以讀的一些原始史料,希望能對於有志閱讀晚明古籍的朋友提供些許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