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上面前的紅色藥丸《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送上面前的紅色藥丸《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實在的現實》作者:唐納德.霍夫曼。

《不實在的現實》作者:唐納德.霍夫曼。

只看完了序,但感覺會是本有趣又有些激進的書。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長久以來哲學家一直在思考:「我們能不能相信感官可以告訴我們現實的真相?」很多出色科學家的答案都是:「能。」』

這樣的操作太輕易挪用大眾對科學家的刻板印象,太想要大立而大破。科學家有百百種,許多頂尖的科學家都不斷謙卑地思考這個議題,而不輕易地武斷。(後面作者自己也有提到。)

且若我們回頭看看科學史,就會發現科學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甚至更早)就為了探究客觀事實而毅然走向違反直觀的道路,甚至將這部分的話語權從哲學領域挖了過來。

所以要不斷提醒自己,整本書的編排、證據、話語、堆疊,都是為了作者的思想服務,但這又不代表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有謬誤的:
「知覺並不是望見客觀現實的窗口,而是一個介面,像一層由許多有用的圖示構成的面紗,把客觀現實藏在後面。」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這本純科學論述的書裡,有許多的觀點經驗和靈性領域是如此不謀而合!

例如:

「知覺看似毫不費力,但實際上需要相當多能量。你用在知覺上的每一分寶貴熱量,都是必須從對象身上找到並取得的——或許是一顆馬鈴薯,或者是一隻暴跳如雷的牛羚。熱量可能很難取得,又要冒著危險,所以演化把我們的感官塑成吝嗇鬼......」

這和每次主動開啟覺知,不再過濾資訊時,都快速感到疲累簡直一模一樣。

又例如:

「你環顧四周時見到的空間,只不過是你的電腦桌面......只是你的三維桌面上的圖示。這些圖示之所以有用,部分原因是它們隱藏了客觀現實的複雜真相。」
「你或許會想知道真相,不過你並不需要真相;感知真相會導致我們這個物種走上滅絕。你需要的是能告訴你該怎樣行動來活下去的簡單圖示。」
「問題不是哪個知覺出了錯,而是當成語言來表達時,所有的知覺都不可能是對的。」
「這就是演化辦到的事。它賦予了我們能隱藏真相的感官,這些感官只會顯示生存所需的簡單圖示,讓我們存活得夠久,能把後代養大。」

靈性論述常將無法感受這個世界真實樣貌的過錯推給理性大腦,而科學則發覺肉身知覺能感知的世界有其極限。若剝除掉言語外衣,會發現內裡其實是談論同一件事情。

南波六太《宇宙兄弟》

南波六太《宇宙兄弟》

於是,靈性走上相信人與生俱來潛能,嘗試解除被封印的感官並探索直覺的世界;而科學則解析知覺的構造,繞過主觀感知,試圖在一片漆黑中憑著回傳的訊息描述世界。(簡直和《宇宙兄弟》裡南波六太蒙著眼開噴射機一樣。)

本書顯然是後者的嘗試之一,而作者那些激烈的推論究竟是否足夠堅實呢?有天我會好好地拜讀的。(望向身後一長串 list...)

在紅色藥丸與藍色藥丸面前,科學和靈性都不約而同選擇了紅色,走上了殊途,也許終將同歸。

W.carter, CC BY-SA 4.0

W.carter, CC BY-SA 4.0

avatar-img
傻剛的胡思亂想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傻剛的胡思亂想 的其他內容
今天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種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 上學期我們曾經針對「力」這個主題進行探討。於是我請少年們把相關的學習單帶來,回顧之前的經驗,再開始進行這個任務......
2023 暑期營隊:森之流,雨水、與火、於我 雨水落下,浸潤土地,攜帶著養分,成為溪流,長成樹木,隱含火光。 昆蟲聚集於此,魚兒游動,貓頭鷹唱著生命的音,四足的親族自在穿梭。 在森林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流動,彼此再捻成一股巨大的循環。 那是股壯麗的力量之流。
在「事實」和「觀點」上,孩子容易卡住的地方: 1. 當陳述是學生不知道的事情,就無法判斷是否是「事實」=> 覺得「事實」都是真的。 例如:某個星球上有一個美麗的東西 v.s. 某個星球上有一個五公斤的東西......
你有沒有想過,若你是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看見各式各樣從沒見過的事物時,你會怎麼稱呼描述它們? 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一個古代人穿越來到現代,他並沒有比較笨,只是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東西,你要怎麼向他介紹這個世界? 當我們熟知的「專有名詞」再也無法發揮作用,你知道該如何貼切又精確地「換句話說」嗎?
到了山上一處能眺望遠處的平台,我請少年們回想這幾個星期的課程,從尋寶、得到屬於自己的指北針,再到要用指北針和方位角在方格紙上畫出樹的精確相對位置。然後我給他們一些時間,請他們用這幾個星期得到的經驗,假裝步道並不存在,那要如何用手上的地圖與指北針,於此時此刻,找到自己身在何處? 「告訴我你的想法。」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今天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種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 上學期我們曾經針對「力」這個主題進行探討。於是我請少年們把相關的學習單帶來,回顧之前的經驗,再開始進行這個任務......
2023 暑期營隊:森之流,雨水、與火、於我 雨水落下,浸潤土地,攜帶著養分,成為溪流,長成樹木,隱含火光。 昆蟲聚集於此,魚兒游動,貓頭鷹唱著生命的音,四足的親族自在穿梭。 在森林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流動,彼此再捻成一股巨大的循環。 那是股壯麗的力量之流。
在「事實」和「觀點」上,孩子容易卡住的地方: 1. 當陳述是學生不知道的事情,就無法判斷是否是「事實」=> 覺得「事實」都是真的。 例如:某個星球上有一個美麗的東西 v.s. 某個星球上有一個五公斤的東西......
你有沒有想過,若你是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上,看見各式各樣從沒見過的事物時,你會怎麼稱呼描述它們? 你有沒有想過,當某一天,一個古代人穿越來到現代,他並沒有比較笨,只是從來沒有碰過這些東西,你要怎麼向他介紹這個世界? 當我們熟知的「專有名詞」再也無法發揮作用,你知道該如何貼切又精確地「換句話說」嗎?
到了山上一處能眺望遠處的平台,我請少年們回想這幾個星期的課程,從尋寶、得到屬於自己的指北針,再到要用指北針和方位角在方格紙上畫出樹的精確相對位置。然後我給他們一些時間,請他們用這幾個星期得到的經驗,假裝步道並不存在,那要如何用手上的地圖與指北針,於此時此刻,找到自己身在何處? 「告訴我你的想法。」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