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獻給現代社會的思考處方籤:《這才是心理學》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關鍵字:大眾心理學、可偽證性、實證控制


raw-image


|簡介|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摘錄與思考|

先來一個閱讀的前置作業:書店裡的「大眾心理學」到底是什麼?

「大眾心理學」一詞其實包含了兩個內容:一是「心理學」,指出叢書的範圍,但我們採取了更寬廣的解釋,不僅包括西方學術主流的各種心理科學,也包括規範性的東方心性之學。 二是「大眾」,我們用它來描述這個叢書的 「閱讀介面」,大眾,是一種語調,也是一種承諾(為共通讀者服務的承諾)。-P.2 王榮文

名聞遐邇的佛洛伊德,所宣揚的理論與假設,缺乏實徵觀察、行為數據,因此不具多樣性,所以他不能算是科學方法,只能說是一套研究模式。引用一句巴菲特說的話:You can’t buy what is popular and do well. 但回過頭來,心理涵蓋的層面之廣大,美國心理學機構將它分成56個小理論,要建立內容上的統一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尋求「方法」上的統一。好比建築學也是一門又雜又廣的學科,為了保有他的多樣性與獨特性,我們可以說「建築」是一種思考模式,一種框架式的思考。

定義「科學」的三個核心:
系統實徵主義之運用(用一個架構來觀察)
公開知識的產生(科學家們重複驗證的結果)
對可解決的問題之探研(可偽證性*:有可以驗證是錯的可能性)


Q:在歷史上,有些科學停滯不前,有些卻是長足進步?

A:因為後者的理論很有可能被證偽。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很多現象的矛盾,因此引導出很多創新的宇宙科學新發現。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是事後諸葛,只能當作文學創作的靈感。

讀到這裡,讓我想起美劇《紐約新醫革命》,裡面也有一集說明把神經科病患送到精神科的謬誤,忽略身體器官的檢查與研究。從心理層面來探討,「我可能是錯的!」這樣的想法,不僅僅代表一種道德的謙卑,他其實是可偽證性最好的機制調節器,畢竟,科學尋求的是想法的改變,當我們的思想具有原則性、真實性、解放性,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本質會更接近自由!

複雜理論可以不必完全正確,但可以達到大致上正確;人類信念不必絕對為真,但可以逼近與真理。P.89

我們都知道地球不是一個正圓球,而是一個扁球體,物理題目也告訴我們,數學的運算可以用接近值代表正確答案,這些都不意味著錯誤,而是說明他不夠完善,即便如此,以完全沒有改變實質的正確性,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把地球的球體修正成正方體。

Q:何謂好的理論?

A:可以做出「具體預測」的理論(不是所有的預測),也因此他們有很高的可偽證性。

記憶理論的概念也歷經類似的演化。心理學家現在很少使用中文記憶和以往這樣寬泛的術語,而是去測量幾個定義更具體的只過程的記憶特徵。例如短期聽覺記憶、圖像記憶、語意記憶及情節記憶。P.109

「本質論」、「操作論」是哲學與科學之間,截然不同的發展,其中,操作性是科學領域的必要行動,透過觀察取代權力鬥爭,透過研究資歷不斷累積,讓概念豐富擴展的歷程(類似樹木生長的過程、心智圖)。

「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製造見證可以讓人們信服,也就是用鮮活性對抗鮮活性,套用在手相、占星術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如果太鮮活、太虛幻就會失去吸引力),謂之:巴楠姆效應(Barnum effect),仿間很多光怪陸離的心理學理論,就是利用人們腦中既有的、容易提取的資訊來「應用」不可思議的結論。

對科學家來說,在檢驗解釋某一現象的特定理論時,有必要設計一些特殊的情境,僅僅在現實世界的自然狀態下觀察事物是遠遠夠的。如伽利略的物理學,運動的實驗情境是:光滑的鋼球光滑的鞋版滑下,當時誰想得到?關鍵就是「設計」一個特殊情境,將「單一變數」可能造成的影響分離出來。

愛因斯坦理論引發人們對物理世界最基本觀念的重新認識,正是這樣的基礎及重要,許多通俗讀物中常常視之為類似藝術中的觀念轉變(一位二流詩人被重新評價成一個詩壇天才、一種藝術流派被宣告死亡等等)。然而, 此一比較恰恰忽略了藝術與科學在觀念轉變中存在的基本差異。「關聯原則」在藝術中並不存在,或至少是極為少見。

人們喜歡把流行的概念當成「腳本」,藉此隱喻當下的論述,但是世上沒有關聯性,只是apple pen的詭計,縱使有些會被演繹成很好的作品,例如:全面啟動Inception電影,成功地把佛洛伊德的夢境理論詮釋地很有突破性,是一種影像的、視覺方面的複寫,但這不是科學領域要討論的。真正有意義的科學進程,是長期的、反覆的拉鋸角力,遵從著關聯原則,而不是由碎片湊合而成。簡單地說,我們要想的是「科學共識」、「逐漸交集」,而不是重大突破、飛耀進步。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個比喻:

累積證據的過程在早期就如同調焦過程之時,幻燈片的模糊影像就如同相互矛盾的資料,或者可類比為支持許多可能不同假設的證據。 最後,當焦距調整,我們就可以非常有信心地做出最中的鑒別。P.265

Q:為什麼知識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很有用?

A:儘管一件事情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並沒有減低其中任何單一原因的重要性。在全球七十億人口密度中,你會說某一個人的生死不重要嗎?不會,即使那是億萬分之一的機率也不會影響你的判斷,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嚮力微乎其微,但他的存在確實值得參考。

人們的大腦已經演化到一個程度,能讓我們不懈怠地尋求世界上事物存在的各種模式。對於身邊發生的事物,我們總想尋找他們之間的關係、對他們進行解釋並尋求這些事物背後的意義。

「巧合/機率」、「偶然/必然」, 這些觀點讓我們已經很直覺性地套用在生活上遇到的事情, 好似所有事情都是可解釋的,但是其實趨勢是機率性的,心理學家馬克斯(D.Marks,2001)建議大家用「稀配」(oddmatch)這個比較中性的詞來解釋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罕見事情。也就是說把時間拉長來看,「巧合」其實是許多變數決定的結果,某方面來想,他其實是必然發生的! 即使有一些小小的波動,但這些波動大多只是隨機的波動而已,對於整體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也許人生的運氣也是如此吧?)而書裡的P.318也舉例了財務經紀人如何利用這些小波動影響投資者買單,充其量只是拋擲硬幣的騙局罷了。

最後的章節,作者提出「自助式讀物」和「食譜式讀物」的類比說明當代讀物和讀者的關係,書店裡為了販售書籍(產品),給予人們許多不同的選擇,琳琅滿目的勵志型故事被包裝得有聲有色,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卻很少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作者希望讀者偏向選擇「食譜式讀物」,自主性地尋找基本原理,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沒有魔術子彈,只有為了解決問題所不斷轉化組織的操作過程。

心理學逐漸形成單一意識形態之文化。(增訂版論述)

看得出來作者出版第一本,受到許多讀者的批判,原因是對「心理學內部的缺失」著墨不足,作者此時提出心理學不僅限於臨床心理學, 是專注在採取科學的方法,驗證關於人類行為的各種解釋及抒發。總之,科學為以相互制衡的系統,一個科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將由其他帶有不同偏見的科學家來評論和指正, 現今科學領域最令人興奮的一項努力,是去探索了解人類行為之道。

|名詞解釋*|

可偽證性(Falsifiability)

一個主張「可證偽」並不意味著這個主張是「假」的;宗教和偽科學則是不可證偽的。

|筠的FLOW|

在台北地下街的誠品閒晃,偶然發現這本正在特價的書《這才是心理學》,光是書名的口語就夠挑釁了!

身為都市人的我,時常覺得自己對於「心理學」的理解很片面,時常被一些媒體上聳動的文案所洗腦,諸如職場暗黑心理學、關係裡的心理學,甚至在社群媒體上也充斥各種大同小異的、情緒牽動的偽科學:星座分析篇章、心靈勵志佳句、人際關係發展等等,這些真的是我們能相信的學習方針嗎?直搗黃蜂的心理學又是如何思考人類行為的呢?

在這個「為科學知識」氾濫的時代,心理學家自己有時也扮演了助紂為虐的角色。透過大眾媒體的大力推廣,現在心理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任何事件是一個專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點評幾句,已經變成能夠滿足人們好奇心及偷窺慾的賣點,從而形成有如八卦雜誌一樣的「固定銷路」。-P.33 楊中芳

「如果有超能力,你會選擇『隱形披風』或是『讀心術』?」這是我小時候遇到最兩難的問題。在社會上生存的我們,時不時也有這樣兩難的抉擇,到底要勇敢做自己、不管他人的想法,亦或者清楚別人的觀點而順其所為?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人們在想什麼,觀察、實驗或溝通。這本書基本上架構在現代,一個複雜的群體集合之中,我們為了避免隨波逐流,可以如何洞察人類行為?如何避免掉入思想謬誤?如何發展我們的「覺知」?

|討論與延伸|

佛洛伊德,夢的解析,康納曼,快思慢想,超心理學

|詳細資訊|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Keith E. Stanovich)

ISBN9789573284345

類型Body, Mind & Spirit / Inspiration & Personal GrowthPsychology / General

Self-Help / Personal Growth / Gene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era Lin的沙龍
5會員
4內容數
「維電影」以建築人的觀點剖析當代的電影,希望在這個5G的世代,「看電影」不只是娛樂消遣,而是把電影的角色,當作擴展人們意識的媒介,凡事看得更深、更廣、更有意義。
Vera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1
台灣自從爆發了三級警戒的狀態,每天都有新的案例與新聞,包含陳時中的直播和各縣市的案例報導,「今天幾個確診?」變成大家交頭接耳的話題,「確診數字」變成一個等待解封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2021/09/21
台灣自從爆發了三級警戒的狀態,每天都有新的案例與新聞,包含陳時中的直播和各縣市的案例報導,「今天幾個確診?」變成大家交頭接耳的話題,「確診數字」變成一個等待解封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2021/09/19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Thumbnail
2021/09/19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Thumbnail
2021/09/17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2021/09/17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是一本大眾心理學書籍,揭示心理學的科學本質,引導讀者辨別可信的研究成果。探討科學方法、可證偽性、操作論等概念,幫助讀者理解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應用。一本啟發思考並擴展知識的精彩之作。
Thumbnail
阿崴閱讀-真確 獨立思辯,問題解決。大概是這時代不會被淘汰的軟實力。但有更多的行為學告訴我們,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我們有非常大量的行為與決策其實都是直覺!直覺會不會有偏誤呢?
Thumbnail
阿崴閱讀-真確 獨立思辯,問題解決。大概是這時代不會被淘汰的軟實力。但有更多的行為學告訴我們,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我們有非常大量的行為與決策其實都是直覺!直覺會不會有偏誤呢?
Thumbnail
古典犯罪體系:眼見為憑;事出必有因;人的行為,指人的親力親為
Thumbnail
古典犯罪體系:眼見為憑;事出必有因;人的行為,指人的親力親為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這才是心理學》 「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作者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Thumbnail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Thumbnail
五、對科學的批判:從現象學與馬克思的角度 在這個以科學為基礎建立起的時代,常常有人會對於較無法以科學解釋的現象加以批判,中醫就是一個例子。中醫經常被批判並稱為一種「偽科學」,而批判的理由是:「西醫的體系完整且嚴謹,但中醫卻不是。」,若贊同這個理由,那我們就必須思考,神學也不是一種科學,但它卻統治與規
Thumbnail
五、對科學的批判:從現象學與馬克思的角度 在這個以科學為基礎建立起的時代,常常有人會對於較無法以科學解釋的現象加以批判,中醫就是一個例子。中醫經常被批判並稱為一種「偽科學」,而批判的理由是:「西醫的體系完整且嚴謹,但中醫卻不是。」,若贊同這個理由,那我們就必須思考,神學也不是一種科學,但它卻統治與規
Thumbnail
主要是集中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也就是對存在的假設不同),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是,任何事情背後有一個絕對真的東西,而我們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追求一個標準答案(真理)。   但亞里士多德不同,他肯定經驗性的世界(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世界),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找到各自的答案。
Thumbnail
主要是集中在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也就是對存在的假設不同),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是,任何事情背後有一個絕對真的東西,而我們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追求一個標準答案(真理)。   但亞里士多德不同,他肯定經驗性的世界(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世界),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找到各自的答案。
Thumbnail
我們無法測量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因此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理論,也不代表一定是錯。譬如剛才提及過的催眠,即使不屬學術心理學,但它亦有其實際作用——香港著名的屯門色魔案,就是警隊透過臨床心理學家使用催眠證人的方法偵破的。
Thumbnail
我們無法測量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因此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理論,也不代表一定是錯。譬如剛才提及過的催眠,即使不屬學術心理學,但它亦有其實際作用——香港著名的屯門色魔案,就是警隊透過臨床心理學家使用催眠證人的方法偵破的。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Thumbnail
科學是一套工具。科學不是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套了解宇宙萬物運作的方法、程序。科學知識是暫定的,科學有可否證性、懷疑和批判精神、重複和品質控制、理論簡約、不確定性、集體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