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本《不實在的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革命性跨界研究,認知科學家以科學方法解決千古哲學難題。

Donald Hoffman (唐納德.霍夫曼).大石國際文化.202206,蔡承志譯。

我看的那本《不實在的現實》的封面

我看的那本《不實在的現實》的封面

❦推薦給:對哲學思辨很有興趣的人,這本就像是科學版的哲學思辨書。



其實是副標吸引了我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我以為會看到,一些否定我們目前熟悉的感官運作,然後告訴我真實的答案的內容

但好像也不是我想像的那樣,而是敘述我們目前熟悉的感官運作,但提醒我們其實那些客觀的內容又被我們的後設認知,甚至是「感覺反射」調整成我們自以為的內容。

天啊,我也不確定我自己在說什麼?

畢竟就像p15,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謝伯讓導讀說的:

心靈與意識的本質什麼?這個已經困擾人類數千年的根本問題,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如果我們的意識內容只是大腦創造出來和世界互動的「介面」而非「真相」,那世界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呢?本書作者霍夫曼認為,世界的本來面目,可能是由許多「意識主體」交織而成的一個巨大互動網絡。而大腦透過感官所捕捉到的資訊,就是我們用來和其他「意識主體」的一種互動介面。


還是來談一點我自己比較能確定理解的部分,例如第八章,

彩飾 介面的突變

「單憑色彩,不受意義毀損,不與明確型式連結,就能以上千種方式向靈魂說話。」---奧斯卡.王爾德 (Oscar Wilde),《身為藝術家的評論者》(THE CRITIC AS ARTIST)

作者奧斯卡在書中這樣說:

「約瑟夫帽」上有很多顏色,這些我們都解碼成表面和光,我們把帽子左邊的褐色矩形詮釋成直射光線中的褐色表面,帽子前面的黃色矩形則是在影子裡面的黃色表面。你也能把這兩個矩形看成相同顏色:把帽子全部遮掩起來,只露出這兩個矩形,它們看起來就是同一個褐色。(事實上在作這張圖時,我用了Photoshop的滴管和油漆桶填色工具,讓兩個矩形中的像素完全相同。)你解碼這張圖的兩種方式是南轅北辙的,一種是兩個矩形呈同一個褐色,另一種是不同的顏色。兩種都沒有描繪出客觀現實,都只是關於適應訊息。你在不同的脈絡中解碼出迥異的訊息
圖片引自本書《不實在的現實》中間部分彩頁

圖片引自本書《不實在的現實》中間部分彩頁

P204

顏色的細微差異能觸發情緒的細微差異,通知我們採取何種行動來爭取適應度。就連植物,儘管可能沒有情緒,也用顏色的細微差別來引導各式各樣的適應性行動。
有些植物的生長點有感光受體,能偵測到藍光並引導生長方向朝向天空。植物獵取光,就像我們獵取動物,它藉由追蹤藍色光子來馴服光
它藉由追蹤藍色光子來馴服光

天啊!好哲學哦!好抽象哦!好文青哦!作者唐納德.霍夫曼是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認知科學教授,但我相信他對生物學也有很深的涉獵,哲學家講生物學就是能講出不一樣的境界~



❦小昕一書一圖一推薦《不實在的現實》微雙語影音版❦


##
小昕藏書【🧠哲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小昕❦祕密學院
224會員
858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Thumbnail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Thumbnail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Thumbnail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革命性跨界研究,認知科學家以科學方法解決千古哲學難題。 Donald Hoffman (唐納德.霍夫曼).大石國際文化.202206,蔡承志譯。 推薦給:對哲學思辨很有興趣的人,這本就像是科學例子版的哲學思辨書。 其實是副標吸引了我 「演化如何隱
Thumbnail
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革命性跨界研究,認知科學家以科學方法解決千古哲學難題。 Donald Hoffman (唐納德.霍夫曼).大石國際文化.202206,蔡承志譯。 推薦給:對哲學思辨很有興趣的人,這本就像是科學例子版的哲學思辨書。 其實是副標吸引了我 「演化如何隱
Thumbnail
今天在tiktok看到一個影片,他談到如何看穿事物本質。看到這個影片,我就想到以前上課時,老師有跟我們說,它就是現象背後的現象。 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話,可是,在說話的過程當中,它有兩種意義,一個叫做語言,一個叫語意。語言是指說話的表面,而語意是它的意思。 比如說,你有一天找對方一起吃飯,但是,對方回答
Thumbnail
今天在tiktok看到一個影片,他談到如何看穿事物本質。看到這個影片,我就想到以前上課時,老師有跟我們說,它就是現象背後的現象。 我們每個人都會說話,可是,在說話的過程當中,它有兩種意義,一個叫做語言,一個叫語意。語言是指說話的表面,而語意是它的意思。 比如說,你有一天找對方一起吃飯,但是,對方回答
Thumbnail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Thumbnail
從序裡可以看出,作者的邏輯清晰,踩著堅實的證據論述一層一層地往上攀升,又在關鍵的懸崖之前大膽縱身躍出! 雖然仍能看出不少為了論述而斧鑿的痕跡,例如為了駁斥大眾對客觀現實的直觀認識而不斷搬專家說法出來踩......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學習實踐胡賽爾所說的「現象學還原」,是否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種更獨特的、豐富的世界觀?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到身體上愉悅或痛苦的感受;從改變商業戰術到提高醫療成果和減輕病患的恐懼,現象學呼籲我們專注在經驗的意義與價值上,使我們得以在不同的層次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學習實踐胡賽爾所說的「現象學還原」,是否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種更獨特的、豐富的世界觀?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到身體上愉悅或痛苦的感受;從改變商業戰術到提高醫療成果和減輕病患的恐懼,現象學呼籲我們專注在經驗的意義與價值上,使我們得以在不同的層次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