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島嶼(台灣防衛戰)1950-1955(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陳撤退
揮別大陳:
反共的年代,一江山七百二烈士被大肆宣揚,凝聚臺灣反共復國意識。然而,一江山官兵並未全數陣亡,百餘人遭俘,但犧牲的背後是要喚醒對戰爭仇恨的寬恕。另一方面,一江山戰敗後,國府開始執行金剛計劃,撤出相鄰大陳島(今浙江省台州市)的所有軍民,即使身為蔣介石與故鄉最後聯繫之地,但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羈絆下,仍不免由中美聯合執行大陳撤退,以換取美國對金門、馬祖的協防,其後再由國軍獨立完成飛龍計劃,撤出南麂島軍民,終於在1955年2月底,全面撤出所有大陳列島軍民,大陳軍民在台灣延續香火,台灣也成為1萬6千餘名大陳義胞的「最後島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324內容數
縱談蒙古西征的目空一切與草原文明的方方面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紹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血戰一江山: 國軍撤離舟山群島後,大陳列島成為國府浙江前線,一江山島(今浙江省台州市)更是其門戶。浙江省主席胡宗南將江浙地區3萬多名游擊隊整編為江浙反共救國軍。
反攻東山: 由於韓戰爆發,國民政府將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約3萬餘人的游擊隊,與海盜整編成「反共救國軍」(1950-1953)。
拜疫情所賜,罕排國旅的我趁2022開放國門之際,逆向大排台灣離島環島,除基隆和平島外,由於基隆嶼、北方三島、龜山島都曾造訪,第二站便直接東進至台東兩大離島:蘭嶼、綠島。 兩島皆擁有離島航線與船班,其中傳說中的「人之島」蘭嶼,船班單程便長達2小時,飛航時間則約30分鐘,自然要來體驗一下難得的離島航線。
早在我對綠島尚未謀面前,就已聽聞「朝日溫泉」的大名,溫泉所在多有,但位處綠島東南岸的朝日溫泉卻以其全球罕見的「海底溫泉」享譽盛名。 沙灘西側設煮蛋區,因未經冷水平衡,溫度最高,須略為留意,但也最保留溫泉風味,適合製作溫泉料理,將溫泉蛋煮到半熟微燙,剝開類似金黃內餡大福,渾圓飽滿最佳。
蘭嶼,在我的離島計畫中,是最後一塊拼圖,不知何故,延宕至今,或許是緣分,就在疫情出國不便之際,恰好正是圓夢時刻。
鷄籠中元祭源自清代的族群紛爭「漳泉械鬥」,由唐山過台灣,以命相搏,度過「黑水溝」的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入墾基隆後仍繼續爭奪有限的經濟資源,積怨日深,繼而以籍貫為依歸發生武裝衝突,事態擴大,難以收拾下引起反思,為何不「用陣頭取代人頭」,同時奉祀超渡雙方死難冤魂。
血戰一江山: 國軍撤離舟山群島後,大陳列島成為國府浙江前線,一江山島(今浙江省台州市)更是其門戶。浙江省主席胡宗南將江浙地區3萬多名游擊隊整編為江浙反共救國軍。
反攻東山: 由於韓戰爆發,國民政府將分布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約3萬餘人的游擊隊,與海盜整編成「反共救國軍」(1950-1953)。
拜疫情所賜,罕排國旅的我趁2022開放國門之際,逆向大排台灣離島環島,除基隆和平島外,由於基隆嶼、北方三島、龜山島都曾造訪,第二站便直接東進至台東兩大離島:蘭嶼、綠島。 兩島皆擁有離島航線與船班,其中傳說中的「人之島」蘭嶼,船班單程便長達2小時,飛航時間則約30分鐘,自然要來體驗一下難得的離島航線。
早在我對綠島尚未謀面前,就已聽聞「朝日溫泉」的大名,溫泉所在多有,但位處綠島東南岸的朝日溫泉卻以其全球罕見的「海底溫泉」享譽盛名。 沙灘西側設煮蛋區,因未經冷水平衡,溫度最高,須略為留意,但也最保留溫泉風味,適合製作溫泉料理,將溫泉蛋煮到半熟微燙,剝開類似金黃內餡大福,渾圓飽滿最佳。
蘭嶼,在我的離島計畫中,是最後一塊拼圖,不知何故,延宕至今,或許是緣分,就在疫情出國不便之際,恰好正是圓夢時刻。
鷄籠中元祭源自清代的族群紛爭「漳泉械鬥」,由唐山過台灣,以命相搏,度過「黑水溝」的福建漳州、泉州移民,入墾基隆後仍繼續爭奪有限的經濟資源,積怨日深,繼而以籍貫為依歸發生武裝衝突,事態擴大,難以收拾下引起反思,為何不「用陣頭取代人頭」,同時奉祀超渡雙方死難冤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就是在國民政府搬遷到台灣之後的其中一位退役的軍官的故事。 故事內容 這是白先勇的另一部短篇小說:《歲除》也收錄於他的《臺北人》小說集裡。歲除也稱為「除夕」或「除夜」,指的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有除舊更新的意思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我大略講一下,二次大戰中的沖繩島戰役。   1、沖繩島面積是台灣30分之1。 2、日本守軍12萬人。 3、美軍18萬人登陸作戰,後又增援30萬人,共48萬人。 4、美軍花了82天打下沖繩島。 5、美軍死亡12000人,72000人受傷(也有報導說美軍48000人傷亡)。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直到煙消雲散之後。當空艷陽的光輝再次升起,照耀著台灣的大地......。只見難以置信、更不忍目睹的是遍地的人事已非! 當天晚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外交部發言人向全世界發表公開說明。證實了解放軍發起空中戰力,對台灣進行名為「幻影計畫」的攻擊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個故事的時空背景就是在國民政府搬遷到台灣之後的其中一位退役的軍官的故事。 故事內容 這是白先勇的另一部短篇小說:《歲除》也收錄於他的《臺北人》小說集裡。歲除也稱為「除夕」或「除夜」,指的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有除舊更新的意思
Thumbnail
國共內戰結束後,許多大陸人移居臺灣。故事以1949年國民政府搬遷到臺灣後的時空背景展開,講述了一位退伍軍官賴鳴升的故事。故事發生於除夕之夜,象徵著新舊交替,人生的轉變演化。故事展現了退休人士內心的矛盾情感,以及對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與反思。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前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協會會長朱嘉煌率團前往沖繩參加六月二十二日《第十二回台湾出身戰歿者慰靈顯彰祭》和六月二十三日《沖繩戰79年慰靈之日》由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所主持的平和祈念慰靈日活動。 這是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台灣先人在歷史上,因地理與歷史緣故在沖繩琉球群島戰役的重要性紀念活動。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Thumbnail
石門東稜為太魯閣戰役日軍行軍補給的路線,而古關原是當初日軍紮營的地點。沿途可見疑似當時的路徑、日軍遺址。 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以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故而主動展開有計畫的軍事討伐。此事件為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
Thumbnail
我大略講一下,二次大戰中的沖繩島戰役。   1、沖繩島面積是台灣30分之1。 2、日本守軍12萬人。 3、美軍18萬人登陸作戰,後又增援30萬人,共48萬人。 4、美軍花了82天打下沖繩島。 5、美軍死亡12000人,72000人受傷(也有報導說美軍48000人傷亡)。
Thumbnail
二鯤鯓砲臺是臺南安平的古蹟之一,見證了臺灣從清帝國邊陲的小島轉變為衝突前線的歷史砲臺,以及日本統治後的變遷。本篇文章探討了牡丹社事件與二鯤鯓砲臺的興建背景、砲臺的建築特色、以及日本統治後的空間開放。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直到煙消雲散之後。當空艷陽的光輝再次升起,照耀著台灣的大地......。只見難以置信、更不忍目睹的是遍地的人事已非! 當天晚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外交部發言人向全世界發表公開說明。證實了解放軍發起空中戰力,對台灣進行名為「幻影計畫」的攻擊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