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病後,住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出院前不久,哥哥說醫生認為媽媽有憂鬱症。
我一時覺得怎麼可能,醫生是怎麼判斷的?
哥哥說醫生表示可以再觀察看看。
看著我媽媽的臉,我感覺他真的很不開心吧!
他從小就要為娘家人付出,重男輕女的外婆家,經濟條件又不是很好。
聰明的媽媽放棄了自己升大學的機會,讓自己的哥哥去美國留學。
從高中畢業之後,媽媽賺的錢全部都拿回家,只跟阿嬤拿零用錢。
假日出去玩樂前,還要先早起跪著擦完地板才能出去。
媽媽是外婆家最晚嫁出去的女生,所以他要做的事情非常非常多。
媽媽與我說這些事情的時候,卻沒有忿忿不平的感覺。
也似乎暗示著我應該跟他一樣,因為他也希望我打掃完家裡再出去玩。
長大之後,我發現外婆家的人依然自我,沒有人感謝媽媽的付出。
外婆沒有,舅舅覺得理所應當,阿姨覺得他也是這樣過來的。
甚至還跟我說:「你錯了,你媽媽賺的錢並沒有全部交出來。」
我好替媽媽生氣!我覺得外婆家唯一在乎媽媽感受的只有外公。
媽媽從小就必須習慣要付出,沒有拒絕的空間與權力,還受到外婆冷言冷語的對待。
外婆表明偏心,就是愛兒子。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媽媽在遇到娘家人有困難的時候,都必須挺身而出。
每位阿姨的家庭幾乎都有我媽媽幫助過的經歷(講白一點就是借錢)。
然而當初我媽媽跟阿姨借錢買房子,最後還錢時,阿姨卻說:「你要將銀行利息算進去還給我!」
阿姨似乎把每年的利率都寫上去,當初借25萬,還款就要50萬吧!
我媽媽怎麼就沒有被人好好的愛著呢?
他一個人到底承受了多少壓力跟無奈?
是什麼樣的點,讓他成為了一個可能有憂鬱症的人了?
我想就是他被教育著「愛別人要比愛自己更多」。
如果媽媽還在,我只想跟媽媽說:
「不開心沒有關係,不要悶在心裡。」
「不想說沒有關係,我們慢慢深呼吸就好。」
「不想見面沒有關係,我們先重視自己的感受就好。」
是他們太壞,不是你不對。
只是這些話,你也會願意跟我說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