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假跑去看了《巴比倫》,這部片上檔前就在我的必看片單裡,除了布萊德 彼特和瑪格羅比兩位人氣演員之外,還是憑藉《越來越愛你》獲得奧斯卡最佳導 演的達米恩查澤雷(Damien Chazelle)的最新力作。不過《巴比倫》的口碑和票 房都不盡理想,在北美上映近一個月僅累積 1500 萬美元,和同樣致敬往日好萊 塢的《從前,有個好萊塢》相差懸殊,《從前,有個好萊塢》光首週就賣出 4100 萬美元,而且口碑極佳。這兩部片不斷被放在一起比較,但其實我更喜歡《巴比 倫》。
《巴比倫》的故事背景設定在 1920 年代末期,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對手戲 其實不多,兩人分屬兩條故事線,一個是在產業變動下逐漸被淘汰的好萊塢巨 星;一個是懷揣著好萊塢夢的底層階級,在時代背景下快速竄起又隕落的新星。 電影透過兩個角色,呈現出 1920 年代的社會風氣與產業變化。儘管《巴比倫》 從一開場就極盡所能展現紙醉金迷的浮誇派對,各種讓人下顎骨脫臼的誇張情 節,但總讓我嗅出一絲絲的「悲劇」氛圍。長達三小時的電影,前半部有多麼浮 誇,後半部就有多麼淒涼。整體來說電影還是歡樂氛圍的,帶點黑色幽默,就是 部「悲傷的喜劇」吧。
【你無法阻止改變,跟不上變化就是被淘汰】
《巴比倫》呈現了電影史的其中一個關鍵轉變時期,從默片進入有聲電影。布萊 德彼特飾演的傑克康拉德,是默片鼎盛時期的超級巨星,他也必須面對產業的變 化,然而接連的票房失利,讓他從神壇墜落,感受到娛樂產業裡的勢利與虛偽, 再加上長久以來被上流階級鄙視,讓他走入黑暗。
當時代的電影,依然被視為「低俗娛樂」,只有歌劇才是上得了檯面的「藝術」。 時過境遷,如今電影已演變成人人皆可負擔得起的藝術,這是電影中傑克康拉德 期望能達到的理想,他是有遠見的。
瑪格羅比飾演的妮莉拉洛伊,身上的悲劇色彩更加濃厚。她奔放自由以及與生俱 來的創作能量,讓她搭上默片末期的順風車,一躍成為閃亮新星。但她很快就因 為產業的變化進入瓶頸,適應不了有聲片的拍攝模式,以及被保守的社會框架壓 制著,讓妮莉就像被丟進動物園任人娛樂的寵物。你怎能要求獅子不吃肉?鴕鳥 在天上飛呢?
《巴比倫》呈現的電影產業變遷,其實也可以對應到現在。這幾年串流平台的崛 起,讓電影產業再次發生巨變,許多影界人士批評串流平台製作的電影「不是電 影」,更沒有資格進入各大頒獎典禮。雖然這些串流平台為了提高回報率,以低 成本製作了不少劣質電影,但其中也不乏好作品。變化終究是無法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