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

更新於 2023/05/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112”附近的綠色長廊旁是我上班之處,
該單位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回與美國斷交後,
可想而知單位的人員多已為不惑之年,
雖公事交流無礙,
但寧靜只剩釘書機聲的工作環境,
卻感到壓抑......
每逢隔壁傳來爽朗的交談聲,
吾心中滿是羨慕與忌妒,
或許,
多年後吾亦能於不惑之年展開爽朗的笑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還記得離開上個職場; 人資的姐姐跟我說‘’離開後重新歸零開始‘’ 記得我在當時的職場;經手離開的同事都跟我說 如果我坐你的職位;會瘋掉太忙了~ 我總笑笑而過;因為不知道是我幸運還是………… 這邊算是待過最輕鬆的樣子;總在提出離職後 公司都會說升薪水加職位 但對我來說都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離開職場已有兩年多時間。信義計劃區還是我很常出沒的地方。坐公車在同樣的地方下車,前往的不是101大樓上班,而是去健身房。眾所周知,這一帶是金融業的集中地,每每在路上看到打扮光鮮亮麗、穿著合身剪裁套裝、腳踏高跟鞋、手提名牌包的,好生羨慕。誰不希望成天穿著好看的衣服、坐辦公室吹冷氣?不久之前我也是⋯⋯
上一份工作從事超過十年,處身同一個機構及面對同一班同事,往往不易察覺到一般職場環境的轉變,然後離職以後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在職場中工作,對辦公室亦開始陌生,所以十二年後重回職場,也會留意到當中的大小轉變......
去到新的機構返工,同事的平均年紀估計比我年輕十五年,跟以往工作過的地方有著不同年代出生的同事有很大分別,而我站在他們中間明顯年齡大一載亦有點不習慣,但人生都要繼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辦公室度過的一個勞動節的回憶,觀察著遠處的地鐵車廂和夕陽,反思著忙與不忙的人生。文章中懷舊的氛圍和對勞動節的情感連結,讓人回想起自己曾經度過的勞動節。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我左邊的同事是80年次,外表看起來就像是大學剛畢業,完全不像已經30幾歲的人,因為我有一點社恐,不太會主動認識附近的人,加上傳統辦公室都是一格一格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小空間這樣,再加上我前面就是主任工程師,所以周遭同事都會等主任工程師離開座位時才會偶爾聊天一下,一般上班都只聽到敲鍵盤滑鼠的聲音....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再次穿著整齊一早踏出家門,心中不時盤算這天的中午有沒有同事帶我外出吃飯,不知道我坐的座位是怎樣,更要緊是我將會有一班怎樣的同事⋯⋯,一連串的疑問既令我有點憂心,更多的卻是令我緊張和興奮,期待新一頁的開始。十二年後再次返新工,相隔了的十二年可真是一段不短的日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還記得離開上個職場; 人資的姐姐跟我說‘’離開後重新歸零開始‘’ 記得我在當時的職場;經手離開的同事都跟我說 如果我坐你的職位;會瘋掉太忙了~ 我總笑笑而過;因為不知道是我幸運還是………… 這邊算是待過最輕鬆的樣子;總在提出離職後 公司都會說升薪水加職位 但對我來說都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離開職場已有兩年多時間。信義計劃區還是我很常出沒的地方。坐公車在同樣的地方下車,前往的不是101大樓上班,而是去健身房。眾所周知,這一帶是金融業的集中地,每每在路上看到打扮光鮮亮麗、穿著合身剪裁套裝、腳踏高跟鞋、手提名牌包的,好生羨慕。誰不希望成天穿著好看的衣服、坐辦公室吹冷氣?不久之前我也是⋯⋯
上一份工作從事超過十年,處身同一個機構及面對同一班同事,往往不易察覺到一般職場環境的轉變,然後離職以後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在職場中工作,對辦公室亦開始陌生,所以十二年後重回職場,也會留意到當中的大小轉變......
去到新的機構返工,同事的平均年紀估計比我年輕十五年,跟以往工作過的地方有著不同年代出生的同事有很大分別,而我站在他們中間明顯年齡大一載亦有點不習慣,但人生都要繼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辦公室度過的一個勞動節的回憶,觀察著遠處的地鐵車廂和夕陽,反思著忙與不忙的人生。文章中懷舊的氛圍和對勞動節的情感連結,讓人回想起自己曾經度過的勞動節。
Thumbnail
最近318十週年,了很多人的回顧文,有點想不起當時的記憶,畢竟我沒被打到,不過當時工作單位在行政院附近,每天下班都會去待個幾個小時才回家洗澡睡覺,期間就會不時遇到久違的同學跟學弟妹,大家都雖然都變成社畜或忙著寫論文,但有空還是都會來現場充當人頭,這種場合人數多才安全,人數少就危險了。
Thumbnail
我左邊的同事是80年次,外表看起來就像是大學剛畢業,完全不像已經30幾歲的人,因為我有一點社恐,不太會主動認識附近的人,加上傳統辦公室都是一格一格的,大家都在自己的小空間這樣,再加上我前面就是主任工程師,所以周遭同事都會等主任工程師離開座位時才會偶爾聊天一下,一般上班都只聽到敲鍵盤滑鼠的聲音....
由於工作的關係,時常會接觸到一些新開業的公司。老闆年輕、幹部也年輕,充滿了朝氣,今天一個目標、明天一個想法。但是開著開著,公司就𣎴見了。 有一家已經為它服務了快四十年的工廠,突然聽說副總要來找我。我正在想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一看到人,我就認出他了,三十年前,他剛進這家公司時,曾經因為勞健保的事情來
再次穿著整齊一早踏出家門,心中不時盤算這天的中午有沒有同事帶我外出吃飯,不知道我坐的座位是怎樣,更要緊是我將會有一班怎樣的同事⋯⋯,一連串的疑問既令我有點憂心,更多的卻是令我緊張和興奮,期待新一頁的開始。十二年後再次返新工,相隔了的十二年可真是一段不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