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自製歌劇《天中殺》的音樂與語言

國人自製歌劇《天中殺》的音樂與語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寫於2023年4月29日)

無劇透心得。 #天中殺

帶著媽媽去看《天中殺》。買了太後面的位置,連我看字幕都覺得吃力,更不要說已經有點年紀的我媽了,他幾乎聽不懂整齣戲在演什麼,只好在離場之後由我說戲給他聽。實在對媽媽感到很不好意思。也親身體會到表藝中心的硬體設備實在是名不虛傳的爛。我們在戲劇院看戲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問題!

戲的本身還算是讓人滿意的。我不知道這齣戲的最終呈現,原著的比例有多少,改編的比例又有多少;但就戲論戲的話,我覺得劇本非常厲害!「一體兩面」這個概念被運用到淋漓盡致。因即是果,始即是終,無即是有。互為表裡,無分是非,最後證成「這就是世界本來的模樣」。好完整,好精彩。

raw-image


音樂本身也非常具有挑戰性。從系譜來說,這齣戲真的是歌劇,而非音樂劇。難得聽到有國內作曲家敢運用調式、非調音樂給戲劇歌手演唱,我給予作曲家最高的敬意。

然而,這齣戲也重新讓我懷疑「台語歌詞是否適合以美聲唱法(bel canto)來演唱」這個老問題。相較於華語歌詞,本劇中的台語歌詞,明顯為了台語聲調精心設計過旋律;而既然作曲家有此企圖,那就不能怪我想要深入追問表現細節。

最讓我起疑的,即是「聽」與「聲」這種以nn收尾的字。在本劇歌手的演唱中,因應美聲唱法的發聲方式,nn直接消失;這還只是一例,只是其他案例我記不清了。相較於本土劇種歌仔戲的發聲方式,美聲唱法無疑破壞了台語的音韻。那還有必要追求一定要用美聲唱法來演唱台語歌詞嗎?或是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折衷?我們有必要刻意用義大利人的腔調來講台語嗎?我存疑但保持開放。

整體來說,我覺得好看。可以給4星。

raw-image


avatar-img
余孟珂的沙龍
3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余孟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全書23個章節的開場與結尾插曲,雖然曲風各異,但全都是由《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發展而成。許多章節裡,樂曲的歌詞甚至暗示了那一章節的主角的心境。例如,在聶華苓無法跟安格爾遠走美國的這一篇裡,你會聽到木管與銅管彷彿彼此應和:「月色照在三線路,等待的人那袂來⋯⋯」
一個人的信用分數低,不是只有影響到他自己而已。信用分數低,利息就高;而當借貸者還不出錢,跟借貸者共享同一個標籤的整個群體,信用分數都會被評得更低。而有能力還錢的群體,分數則會越高。差距拉開差距,階級就這樣一直複製下去了。因此信用分數不只是在評定一個人的財務表現,而是整個社會的歧視的具象化。
現在的有聲書製程,簡直堪比徒手抄書,技術基本上跟三十年前一樣,遲遲無法進入有聲書的活字印刷術時代。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含有AI成份的TTS技術輔助有聲書的製作。然而,TTS功能與有聲書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全書23個章節的開場與結尾插曲,雖然曲風各異,但全都是由《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四首歌曲的旋律片段發展而成。許多章節裡,樂曲的歌詞甚至暗示了那一章節的主角的心境。例如,在聶華苓無法跟安格爾遠走美國的這一篇裡,你會聽到木管與銅管彷彿彼此應和:「月色照在三線路,等待的人那袂來⋯⋯」
一個人的信用分數低,不是只有影響到他自己而已。信用分數低,利息就高;而當借貸者還不出錢,跟借貸者共享同一個標籤的整個群體,信用分數都會被評得更低。而有能力還錢的群體,分數則會越高。差距拉開差距,階級就這樣一直複製下去了。因此信用分數不只是在評定一個人的財務表現,而是整個社會的歧視的具象化。
現在的有聲書製程,簡直堪比徒手抄書,技術基本上跟三十年前一樣,遲遲無法進入有聲書的活字印刷術時代。我自己是非常期待含有AI成份的TTS技術輔助有聲書的製作。然而,TTS功能與有聲書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