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超高效率耳聽學習法 | 用耳聽考上東京大學的方法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提到學習,除了看書、上課等各種使用眼睛的傳統學習法之外,大家還有想到其他哪種學習方式呢?
在傳統學校體制中,閱讀一直是主要且幾乎是唯一的學習管道,老師用課本上課、考試用文字出題,對有些人來說,雖然他們也很想努力念書,但是吸收效率就是不好,國文有看沒有懂、社會科背不起來、數學更是從看懂題目就有困難,通常這種學生會被老師認為不夠努力,甚至連學生本人都認為自己「不是念書的料」,但其實這可能根本是種誤解,也許他們只是適合透過耳朵學習大於透過眼睛學習
看這個書名,就知道我今天要介紹的學習法不是用眼睛,而是使用耳朵學習。隨著這幾年Podcast興起,許多人已經習慣從這個新管道獲取知識,不過其實在更久以前,就有廣播節目陪伴許多開車通勤的人度過通勤時間,耳朵一直是大家通勤的好朋友。除了Podcast、廣播之外,還有很多利用耳朵學習的方法,像是聽轉錄的演講節目、線上課程,或是有聲書等等。
使用耳朵輸入的學習法,特別適合現在這個忙碌又變化快速的時代,很多人即便很想學習也沒辦法擠出完整的時段,而這時候,耳朵就是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其實在進行很多活動的時候,雖然眼睛要忙,但耳朵是有空閒的,例如通勤、做家事、運動時,甚至有時候在處理重複性工作時也可以善用耳朵學習,所以耳聽學習法特別適合忙碌的人。像我在剪影片時,檢查字幕很花時間,我就會一邊聽Podcast一邊剪,不過如果真正開始剪片就不太適合啦。
在空閒時間用耳朵學習,已經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方法,所以今天想從別的角度跟大家分享。首先,因為作者本身就是靠著耳聽學習法考上東大,同時更是日本有聲書平台 audiobook.jp 的創辦人,所以他認真研究過「耳聽學習法」時大腦的活動狀態,證實耳聽學習法的成效是有科學根據的,同時,許多有聲書的使用者真實的回饋也讓我們了解,原來用耳朵學習不只是節省時間,更有其他好處。所以接下來我想透過這兩個角度,跟大家分析耳聽學習法的其他優點。

作者介紹

作者上田涉畢業於東京大學,但他的求學經歷並不如這個結局聽起來這麼一帆風順。根據他在書中的描述,他高中時期是連老師都放棄,自己也不覺得自己能夠考上大學的成績。在某個契機下,他有了想考上東大的目標,這個契機在書中並未著墨,但他因此而決定重考,發憤圖強,並且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偶然間他接觸到用耳朵學習的方式,才發現原來自己就是那種適合用耳朵輸入勝過視覺輸入的人。
當時他決定從最簡單的日文科開始,他想說,總不會連自己的母語都不行吧?結果還真的明明是用日文寫的文章,卻都看不太懂,有點像是雖然我們說中文,但國文課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一點難度一樣,不過他發現,如果把文章重複唸出來,多唸幾次之後好像有更理解一些,他把這個方法稱為默讀。後來他用同樣的方式進攻古文跟漢字,成功克服日文科目後,他把這個方法延伸到所有文科的題目,像是歷史、地理等等,都有同樣的效果,當文字透過自己的嘴巴唸出來後,就像是聽書一樣,突然好吸收很多,為了加深印象,他甚至會把自己唸課本的聲音錄下來,重複聆聽,結果所有文科科目都用這樣的方法克服了,除了英文。
一開始他也不知道英文能不能一樣用默讀法,畢竟自己連唸出來都有困難,所以他購買聽力教材,先用聲音掌握英文的節奏,慢慢再跟著聲音一起朗誦文章跟會話,漸漸的就可以掌握語感。然後再加入文字,最後就能夠順暢的閱讀,考試常考的文法或是單字對他來說已經非常簡單,他後來連看電影都可以不用看字幕,在學習語言上,耳聽學習法可以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最後就是大家很難想像耳聽學習法要如何應用的理科科目了。可能因為他真的是聽力輸入效果遠大過閱讀輸入的人,就連看不懂的數學題目,如果唸出來,理解力也會提高,結果有時候會發現,以前不會算其實不是真的不會算,只是看不懂題目,一旦其中的邏輯搞懂後,這些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耳聽輸入跟閱讀的差別

記得我們從幾歲開始學ㄅㄆㄇ的嗎?在開始學習注音以前,我們都是透過聽跟說與世界交流,文字是最晚學習的技能。從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上來看,人類誕生後約500萬年間,都是以口傳作為基礎傳授知識,文字是在大約5000年前才被創造出來進行記錄用。所以在我們的大腦內,語言一開始就等同聽覺
面對動態事物獲得資訊時,大部分資訊都是從視覺而來,但是在學習上卻不完全是,因為我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背後同樣是透過語言思考,而語言又跟聽覺密不可分。這部分可以先從耳朵接收聲音的處理過程說起:人類大腦把負責處理聲音的地方分成兩區,在聽到一段聲音的時候,先由第一區負責聽覺的「聽覺區」進行辨識,接下來才是把我們聽到的資訊區分出來,轉化成「語言」,並且進行「思考」。
而閱讀特別的地方是,就算是用眼睛看,其實在腦中一樣會先把文字轉化成聽覺,就像在腦中自言自語的感覺,我們會浮現自己的聲音,比如說在腦中默念你現在讀到的一段文字,然後轉換成聽覺在「聽覺區」進行處理,再接著原本的處理程序,把它轉換成「語言」。這個想像自己聲音的現象稱為音韻表徵。這個流程也說明,不管是文字還是聽覺,最後人類能夠用來思考的都是語言訊息。
大腦的閱讀處理程序:
  1. 眼睛看到文字
  2. 透過腦內視覺區處理成文字資訊
  3. 在聽覺區,文字訊息被轉換為聲音進行音韻表徵
  4. 在語言區,聲音被處理成語言資訊。
大腦的聽覺處理程序:
  1. 在聽覺區處理耳朵聽到的聲音
  2. 在語言區,聲音被處理成語言資訊。
書中更放上了實驗中,觀察人類閱讀時與單純聽覺時的腦部活躍圖,不管是哪種輸入法,聽覺區都會變得活躍,而閱讀則多了一區負責認知處理的部位。所以聽力學習法對某部分人的學習效果之所以比閱讀輸入法還要好,可能是因為這時候大腦的負擔比較低,可以省略上面的1、2步驟,自然而就能夠把更多的專注力放在處理語言訊息上。

用耳朵學習的好處

耳聽學習法的好處除了我們較好想像的「善用休閒時間」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隱藏好處喔,由於作者本人深深受惠於耳聽學習,所以他也投入許多時間研究背後的延伸應用與科學基礎,例如他發現有些企業老闆希望在公司推動閱讀習慣,甚至由公司出資採購一批書籍贈送給同事,但是同事卻興趣缺缺,老闆也非常苦惱,不知道還能用什麼方式鼓勵同事學習。聽聞這個案例,讓作者試著推出企業版有聲書,沒想到成效超好,用聽的對忙碌的生活來說負擔比較小,進入門檻也較低,很多公司聽聞之後也紛紛仿效這個方法。
接下來介紹另外三個你可能沒有想到,但對我們大家來說都非常有幫助的優點給大家:

訓練想像力

如同前面介紹的大腦處理流程,如果用眼睛閱讀文字的話,大腦會需要先辨識文字,並且把文字轉換成聲音,再理解成語言。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用聽的,大腦等於省略了前面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的功,所以可以減輕腦部的負擔,就有更多資源來處理你聽到的內容,甚至有餘力一邊聽一邊思考。同時,因為只有來自聽覺的資訊而沒有來自視覺的資訊,所以大腦會為了填補不足,刺激視覺的想像,例如從我們過去的經驗套用相同的場景,或是任何你看過的電影、電視的畫面等等,讓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不知不覺提高想像力,也能訓練大腦用圖像記憶的能力。
我小時候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小時候我很愛看小說,尤其是哈利波特就看了好幾遍,當時第一集電影跟小說是在差不多時間看完的,後來在等待電影拍好的過程中,又把第二集以後的小說看了好幾遍,看到後面,我以為自己已經看過電影了!因為想像力已經自動幫我帶入人物、場景、甚至動作,結果後來在看電影的時候充滿了既視感,不過也有一些地方電影場景跟我想像的非常不一樣,所以還很有驚喜感,那次的經驗讓我覺得非常神奇。

訓練理解力

大家有想要學過速讀嗎?我以前曾經想學過,有朋友告訴我,如果要學速讀的話,必須要克制自己在心中默念文章的本能,並且訓練自己的動眼神經快速在文字間瀏覽,比起一行一行看,更像是一段一段看,快速抓到重點,然後沒有看清楚的地方千萬不要留戀,就讓它過去。這個練習需要花好一段時間讓眼睛跟大腦適應,而且再怎麼快,也受限於眼睛本身的限制,即便大面積速讀過去,也不一定真的有看過去,最後遺忘的機率也很高。
而耳朵聽就沒有這種神經跟肌肉的限制,因為用聽得彈性很高,加速到1.5、2倍速都相對簡單、容易適應,如果經過刻意練習,要加速到4、5倍都是可以的。如果同時閱讀文字加上加速的聲音則可以訓練眼睛閱讀速度跟上聲音,因為閱讀輸入少了「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的過程,所以消化的速度也變得更快。當我們習慣加速輸入,大腦的思考速度也必須跟上播放速度,進而訓練自己的專注力與理解力,之後再回到原速跟其他人對話時,會突然覺得世界的速度變慢了,而自己的思考理解速度相對提升,反應速度也跟著提升。
同時,因為加速就可以聽得很快,花的時間少了,聽到哪一段喜歡的地方也可以重播、一聽再聽。

年長者、閱讀障礙的人也可以學習

對於高齡者,如果視力已經退化,甚至有青光眼的話,讀書、讀報紙就會變得相當吃力,最後他們可能被迫要放棄「閱讀」這個樂趣。當腦部受到的刺激減少,就可能引發失智症。就算眼睛看得到,越高齡的人眼睛越容易疲勞,所以他們看書非常的困難、甚至看電視也很吃力。
作者的爺爺曾經是一位化學家,閱讀是他最大的樂趣,後來爺爺得了青光眼失明後,就只能靠在沙發邊,聽著電視轉播的球賽度過一天,每天都變得好安靜。當時作者還沒有創立有聲書平台,後來平台創立後爺爺也用不到了,這是他覺得非常可惜的地方,他一直覺得,如果當時就有有聲書這種資源的話,爺爺的生活會變得容易許多,這也是他後來努力打造「聆聽文化」的起點。
對於高齡者或是其他漸漸失去閱讀能力的人來說,用耳朵保持學習,不但可以維持大腦思考能力,也有研究證實可以刺激腦部的聽覺區跟圖像記憶區,鍛鍊腦部神經元,防止老化。而且因為用聽的比用看的學習的門檻還要低,他們也比較不容易放棄。
其實不管對什麼年齡層的人來說,保持學習其實都能夠帶來成就感,成就感帶來滿足,滿足就能夠增加心理健康。研究也證實,讀書可以減輕壓力、安定情緒。如果你也希望家中長輩保持健康,可以推薦他們Podcast、演講節目或是有聲書給他們,也許他們會很喜歡喔!

結語

早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就是重度耳聽學習的粉絲了,上下班路上是一定會聽Podcast,平常在家打掃、煮飯也會聽YT節目,把握時間吸收新知,個人尤其大推在運動的時候聽有內容的聲音,因為像是慢跑、重訓這種屬於重複性高又須要挑戰自己極限的運動,內容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感覺比較沒這麼痛苦,而且因為運動的時候腦部血液流動量會增加,還可以幫助形成長期記憶呢。
我從以前就一直知道,聽覺對我們來說有很特別的地位,像是聲音很容易跟當下場景形成連結,事後再聽到同樣的聲音,例如同一首歌,腦中就會浮現那時候的畫面。不過我是在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背後的影響範圍不只如此,聽力還可以鍛鍊想像力、理解力、並且減少大腦負擔。
雖然我覺得自己是視覺學習效果大於聽覺學習的人,對我來說,光是聽到內容沒有讀到文字,我很容易就會忘記,所以常常會需要寫下來或是去找補充畫面,而這剛好也是現今教育主流方式,所以我適應良好,但是其實很多不擅長閱讀的人,他們不是不想學,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而耳聽學習也許就是他們所需要的。所以多認識一種方法就多一個機會,如果周圍有人就不喜歡讀東西,就可以推薦他們試試看用聽的,不管是有聲書、Podcast還是線上課程,都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8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采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以來,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包含我們自己,大家都努力工作賺錢,追求達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有很多種,不管是取得事業的成就、是賺到足夠的財富,還是追求平淡穩定的生活,都是支持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要達成生活目標,除了投入的時間之外,投入的品質更是重要,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事半功倍」。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你覺得跟別人溝通是困難的事嗎?我自己好希望學了一套溝通技巧之後就可以無往不利,快速說服別人。 講到溝通,,我第一直覺會覺得是學習表達的內容,要怎麼樣成功說服對方?有什麼特別的話術技巧?但其實溝通不只是把你想的讓對方了解,你也需要了解對方在意的事情,雙方一起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共識才叫做溝通。
上半篇文章,我們整理了造成專注力下降的幾個個人因素,包括:過度追求速度、心流狀態消失、缺乏睡眠、不再閱讀與放空,除了原因之外,也提供了對應解決方法給大家,還沒讀的朋友可以先回去看上一篇文章。
大家平常工作、執行一項任務時,覺得自己可以專注多久?會不會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情打斷注意力呢?不只是小孩正在發生注意力碎片化,大人也為了注意力衰退感到困擾,我們現在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超過幾分鐘。 注意力崩壞已經不只是我們個人的損失,而是集體社會的損失,背後影響的因素非常廣泛,力量也很強大。
養成好習慣一直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學會的課題,大家都知道,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做事情事半功倍,但是為什麼,好習慣總是比壞習慣難養成呢? 習慣行為就像是大腦的慣性動作一樣,執行越多次越自然,變成自動化動作之後,就算不用特別思考,也能執行的很順手。
一直以來,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包含我們自己,大家都努力工作賺錢,追求達成人生的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有很多種,不管是取得事業的成就、是賺到足夠的財富,還是追求平淡穩定的生活,都是支持著我們前進的動力。要達成生活目標,除了投入的時間之外,投入的品質更是重要,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事半功倍」。
如果被其他人評價:「你真是個善良的人耶。」不知道大家的反應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以前被評價是善良的人,我會覺得蠻開心的,因為接受的教育觀念是「善有善報」、「人性本善」,多多幫助他人代表我們是個好人,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歡(這應該是普遍人的觀念吧)。但是長大之後生活經驗漸漸告訴我,善良不一定會有好報
你覺得跟別人溝通是困難的事嗎?我自己好希望學了一套溝通技巧之後就可以無往不利,快速說服別人。 講到溝通,,我第一直覺會覺得是學習表達的內容,要怎麼樣成功說服對方?有什麼特別的話術技巧?但其實溝通不只是把你想的讓對方了解,你也需要了解對方在意的事情,雙方一起找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共識才叫做溝通。
上半篇文章,我們整理了造成專注力下降的幾個個人因素,包括:過度追求速度、心流狀態消失、缺乏睡眠、不再閱讀與放空,除了原因之外,也提供了對應解決方法給大家,還沒讀的朋友可以先回去看上一篇文章。
大家平常工作、執行一項任務時,覺得自己可以專注多久?會不會很容易分心,被其他事情打斷注意力呢?不只是小孩正在發生注意力碎片化,大人也為了注意力衰退感到困擾,我們現在很難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超過幾分鐘。 注意力崩壞已經不只是我們個人的損失,而是集體社會的損失,背後影響的因素非常廣泛,力量也很強大。
養成好習慣一直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學會的課題,大家都知道,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做事情事半功倍,但是為什麼,好習慣總是比壞習慣難養成呢? 習慣行為就像是大腦的慣性動作一樣,執行越多次越自然,變成自動化動作之後,就算不用特別思考,也能執行的很順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家庭以及成長的經歷絕對是一個人個性養成以及創傷來源最大來源之處。無論那些記憶我們是否早已拋諸腦後,對於長大的我們影響甚深,尤其是那些我們真正深愛過並且在內心一直依賴著的人。看到第一篇案例的故事就能讓我心有戚戚焉,並且感同身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蘿拉父親的父母親,也就是蘿拉祖父母那段,或許
Thumbnail
作者塔雷伯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很具原創。我可以接受他的觀念。因為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非對稱性、非線性價格走勢、隨機但非常態分配的厚尾現象(跳躍式的大波動)、極端風險等,況且我也讀過塔雷伯的《隨機騙局》《黑天鵝效應》這兩本書,對於他寫作風格已略能習慣,所以比較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論點。
Thumbnail
👀QUICK REVIEW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用三段話說明這本書的內容 天才並非真的存在,刻意練習才是真正通往專家的唯一途徑 練習的質與量勝過於單純的練習量 專注投入與信念至關重要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這本書為我帶來什麼改變 讓練習在你
Thumbnail
主要探討如何將理解力最大化,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必須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當你學習了一個知識,你必需理解知識,才能運用知識。所以理解力的提升,對於學習是相當重要。 書中提出了5個提高理解力的條件與方法。 一、理解相鄰的可能 理解力會隨著每個人的知識背景而有所不同,例如大量閱讀的人,他要理解一篇文
Thumbnail
現在我就是實行本書的方法,寫作就是思考、記憶,輸出所學! 我會以個人覺得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何在兩週內掌握深度學習,有五個層次。 記-也就是記憶,不管是學甚麼第一步驟就是要先記,要如何記得住、記得牢,快速有效率的記憶,這篇會為大家分享。 懂-理解跟記憶也是息息相關,能夠理解知識相對的記起來就容易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如何學習。 繼我心目中的知識大神劉潤後,最近一位讓我讀了眼前一亮,想要為他寫心得的,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從父母的心理行為開始分析,到孩子的心理以及外露的行為,最後整理出一套教養的規則。以問題歸屬權為主,不同的問題擁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依照作者整理出來的教養法,可以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套的可依循的準則。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組織文化、知識管理、部門目標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各種建議和策略,讓您更好地理解並應對組織中的各種挑戰。
想讀這本書是覺得身為職業媽媽,我遇到的問題說不定讀了這本書後能有點啟發。還有「懶惰天才」的概念很吸引我,希望能終止窮忙瞎忙的媽媽生活,能真正的放鬆自己。 我覺得「天才」就是努力讓每件事都要面面俱到的狀態,「懶惰」就是過度努力卻達不到成果後決定關機完全放棄的狀態,而「懶惰天才」就是介於以上兩種狀態的
家庭以及成長的經歷絕對是一個人個性養成以及創傷來源最大來源之處。無論那些記憶我們是否早已拋諸腦後,對於長大的我們影響甚深,尤其是那些我們真正深愛過並且在內心一直依賴著的人。看到第一篇案例的故事就能讓我心有戚戚焉,並且感同身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蘿拉父親的父母親,也就是蘿拉祖父母那段,或許
Thumbnail
作者塔雷伯想要傳達的核心概念很具原創。我可以接受他的觀念。因為了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非對稱性、非線性價格走勢、隨機但非常態分配的厚尾現象(跳躍式的大波動)、極端風險等,況且我也讀過塔雷伯的《隨機騙局》《黑天鵝效應》這兩本書,對於他寫作風格已略能習慣,所以比較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論點。
Thumbnail
👀QUICK REVIEW The book in 3 Sentences 用三段話說明這本書的內容 天才並非真的存在,刻意練習才是真正通往專家的唯一途徑 練習的質與量勝過於單純的練習量 專注投入與信念至關重要 How the Book Changed Me? 這本書為我帶來什麼改變 讓練習在你
Thumbnail
主要探討如何將理解力最大化,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必須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當你學習了一個知識,你必需理解知識,才能運用知識。所以理解力的提升,對於學習是相當重要。 書中提出了5個提高理解力的條件與方法。 一、理解相鄰的可能 理解力會隨著每個人的知識背景而有所不同,例如大量閱讀的人,他要理解一篇文
Thumbnail
現在我就是實行本書的方法,寫作就是思考、記憶,輸出所學! 我會以個人覺得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何在兩週內掌握深度學習,有五個層次。 記-也就是記憶,不管是學甚麼第一步驟就是要先記,要如何記得住、記得牢,快速有效率的記憶,這篇會為大家分享。 懂-理解跟記憶也是息息相關,能夠理解知識相對的記起來就容易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最該做的,不是學習,而是學習如何學習。 繼我心目中的知識大神劉潤後,最近一位讓我讀了眼前一亮,想要為他寫心得的,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教養的書籍,從父母的心理行為開始分析,到孩子的心理以及外露的行為,最後整理出一套教養的規則。以問題歸屬權為主,不同的問題擁有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依照作者整理出來的教養法,可以讓父母在教養上有一套的可依循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