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大家!我是阿玉,我又來講了!距上次寫完
如何維繫一段親密關係的保鮮法這篇文章已有足足一個星期了,在自我審視和覺察,以及過往經驗的總結,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會問到的問題:「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又或者「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因爲做自己熱愛的事並且當成事業,是很多人都想追求的理想生活。那這個答案很多人都會知道,就是找尋自己的熱情所在,或者是做讓自己感覺好,也就是所謂擅長的事情。但其實,我本人在親自實踐中,也問了幾個周圍人的答案,發現,這好像並不會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有人告訴我你喜歡的並不一定是你擅長的,也有人告訴我,不是每個你熱愛的,有熱情的事,都可以發展成爲畢生的事業的等等。
而我本人也是有相同的感受,所以在深入思考和查詢資料的時候,我想大概問題出現在哪,我可能知道了。那,我們就話不多説,開始吧!GO!
(Randalyn Hill on Unsplash)
我們對熱情的誤解
談到熱情,我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人生機勃勃,眼神堅定且笑容滿滿的樣子,就好像是被充滿了氣的氣球一樣,分分鐘就想要飛上高空。這被視爲是一個好的,正面的象徵,是一個人可以不知疲倦地把任何事做到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也不自覺地就會把「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畫上了等號,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自己喜歡的事的一種。
而其實在對「熱情」的定義,早在2000年,在積極心理學領域裡,西方就開始研究其對生命意義的實現的影響。在2015年,Vallerand在他的論文裡提出「熱情」的定義及其二元性。
Vallerand指出,「熱情」是指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有强烈的喜歡或熱愛傾向,並在這件事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致於會變成自我身份認知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來説,熱情確實可以提供大量的動力,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能力,也讓這個人的生活充滿意義,但同時,熱情也有消極影響的一面,它會引起負面的情緒,錯誤的執著和偏執,以導致無法真的實現人生的成功和意義。
所以這樣一來,我們就開始慢慢清楚,爲什麽追尋你的熱情也往往會導致失敗的原因之一了。因爲當你很熱愛一件事的時候,就好比一幅畫,當你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投入了大量的熱情在裡面,而結果這幅畫並沒有得到市場和大衆等同於你辛苦付出的認可時,你就會有巨大的失落感和挫敗感,這就是你把那幅畫已經和你的自我身份完全等同起來了。簡單來説就是,你若不喜歡或者批評我這幅畫,就等同於你不喜歡和批評我這個人一樣。
那這就屬於熱情的負面影響的一種了,過度的喜愛會導致自我認知混淆,甚至會失去自我,這種例子在我們周圍隨處可見,你會看到業務員會把業務的成功與否與自己的個人價值等同起來,厨師會把自己做的料理的美味與受喜愛與否同自己的個人價值等同起來,藝術家會把作品視爲自己一樣,當他們在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以及情緒追尋熱情後,他們已經將自己整個身份和定位都與自己的作品畫上了絕對的等號,會導致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反應過度,過於偏執於自己的想法,過度捍衛自己的身份認知,而導致一系列的走歪,甚至自毀,這是一種很危險的影響。
那這樣子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了,也沒有人會這樣認爲。
所以,當我們在談論找尋和追求「熱情」時,我們談論的是一把雙刃劍,用得不好,可能會割傷自己。
「熱情」的萬能性,我們這時可以給一個否定的答案了。
擅長不等同於喜歡,更不等同於興趣
這個問題可能就顯得相當與「熱情」來説簡單很多很多了。只要自己稍微總結和觀察一下自我就能發現,我會做很多事情,我擅長的事情也不會只有一種。你有沒有經常聽到別人講說「啊你是經營學專業的啊,你應該很懂,很夠格做這行啊!」,然後你的反應是並沒有那麽感興趣,你也知道你很擅長經營管理,但你就是不想做這行。
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我是可以做,但是我不想。」
所以當你想要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且發展成爲自己的事業的時候,你這樣走,就錯了。你會發現,你根本沒有動力去想做下一步,或者就算是這樣子做成功了,你内心深處也沒有任何成就感或者自豪感可言,這是爲什麽?
原因很簡單,因爲喜歡和熱情一樣,是一種你天然就會被吸引著去做的事情,熱情是動力的加油機,喜歡也是,但是擅長只是純粹你會做這件事情,你可以做得很好很完美,但這其中是可以不包含任何喜歡和熱情的,這就導致你失去了做這件事的動力,一旦動力消失,做這件事的欲望和想法就會消失,持續性就會大幅下降,更別談什麽成功了。因爲成功就是持續性的積纍的結果。
所以,如果我們僅僅是從「擅長」這個點切入的話,就會進入誤區,會導致動力不足,生活充滿空虛感,個人價值得不到實現,光是想想都讓人沒法每天早早起床呢。
我們沒有人想讓自己過機器一樣的生活。我們會對自我實現有著向往和無盡的追求,這是人不同於其他動物,也不同於AI的最大的區別,也是最大的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力量所在。
興趣的多變性和可替代性
但是喜歡和興趣卻也不是我們想要的萬能答案。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所以當我們想要過一個有意義且幸福快樂的人生的時候,我們很輕易就會想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發展成爲一輩子的事業,就是一個幸福快樂且有意義的人生了。然後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興趣啊,我喜歡做什麽樣的事情,或者是我喜歡被視爲什麽樣的人之類的。
而當我們順著興趣這條綫去順藤摸瓜的時候,就會輕易發現,好像興趣的持久性不是那麽強,就比如織毛衣,我好像只對設計毛衣上面的圖案和花紋比較有興趣,但是織毛衣這個過程讓我覺得繁瑣和内耗,但最開始我是認爲自己喜歡織毛衣的,因爲可以自己設計。
又或者是有一段時間,我因爲看到一個視頻,或身邊其他人的例子,而受到激發,我也很想要去做那樣的事,開頭都是滿滿的熱情,但沒過兩周,好像我就沒有當初那麽有動力了,就好像突然間失去了對這件事的興趣一樣,慢慢就不想堅持了,也就放棄了。還會伴隨一點失落,覺得自己隨便放棄好像很不負責任一樣。
這樣的現象是不是也經常出現在你身上?那爲什麽會這樣,是因爲人的欲望分為兩種,而我們只是在追尋其中最具有替代性和可變性的一種而已。
一個神經科學家説過(抱歉我又忘記名字了😅)一個人從出生後,就會具有兩種欲望,一個是淺層欲望(Tiny Desire),一個是深層欲望(Thick Desire),淺層欲望就相當於我們所説的興趣愛好,可以被任何事和環境觸發,也可以輕而易舉被替代,持續性比較差,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沒有太大關係,反而是受環境影響更大,更具有可變性和不穩定性。
而深層欲望更加接近我們個人的價值等同,比較類似於上面提到的「熱情」,是每個人内心深處想要實現的自我價值,很難受他人或者環境影響,很難被輕易改變,是一種從小就有的,被設定好的自我價值認同。非常穩定,持續性長,且不會輕易改變和被改變。
那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見,如果僅僅是去追尋興趣,單純把興趣發展成爲事業,是有多麽的不穩定了,你十歲時候的興趣和二十歲時候大多會不一樣,你二十歲特別感興趣的事在你三十歲時候可能就會完全喪失興趣,想想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在爲了過上快樂且有意義的生活的時候,去找尋這樣的興趣時,往往會帶來挫敗感和自我否定的感覺。
興趣的多變性和可替代性決定了它不等同於你的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所在。也就是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代表你就實現了人生價值,也不代表是你的熱情所在。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深層欲望,去發現它。
那到底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如何做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呢?下面就是三個點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解決法一:「不要去尋找興趣,而是要去發現和傾聽自己」
放下對興趣的執著和固執,因爲我們已經知道興趣是十分不穩定且大部分都不會實現個人價值的東西,就算做了再多你依然還是會可能感到人生的空虛。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學會從自己的現實出發,去傾聽自己的内心,在獨處時候,靜下心來回想自己以前的經歷,想想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曾經做過樂於其中又同時很有成就感的,不必是單一一件事情,因爲人是很複雜的,學習能力很強,可以同時擅長多件事情,但是核心是找到這幾件讓你快樂且有成就感的事情的共同點,他們是屬於手工類,製作物品,還是屬於博覽全書,學習和獲得各種各種的知識研究型?是屬於創造出自己腦海中的幻想世界還是研發出這世界還尚未存在的東西的發明型?還是屬於樂於幫助他人,通過自己的服務讓別人開心從而讓自己更加開心的服務型等等,去總結曾經讓你心中有滿滿成就感的那些事情的共同點在哪,他們共同的本質是什麽。注意這種成就感不是來自於他人對你的認可和誇贊,而純粹是你獨自一人從内心深處感受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這裡我們强調的自我實現,而不是社會實現。真正能讓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且有成就感和有意義的,都是實現自我的成功,而非他人所期盼或者社會所定義的成功。
所以,我們要追求的是自我實現,而不是社會和他人告訴你,或者讓你嫉妒和羡慕的實現。
屏蔽他人和社會的偏見或定義,抛開一切別人和社會告訴你的不可能和條條框框,去緊緊結合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去尋找那個驅動你去做這些事的微動力(Micro Motivation)是什麽,緊緊抓住這條綫索,你就能發現實現人生意義的路在哪裡。
往往我們真正想要的,幾乎都是會令旁人和社會大跌眼鏡的,如果不是,那説明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解決法二:「不要去追尋熱情,而是去打造熱情」
這個觀點來自於有名的Dark Horse Mindset理論,就是我們講的緊緊結合自己生活的現實,去實現個人的成功,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成功。
原因道理很簡單,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可能存在同一個標準和唯一答案能夠讓所有人都獲得快樂和滿足。人從來都是十分複雜且十分獨特的生物,所以我們才能夠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現實,這個世界才會因此變得更加多彩和美好。如果存在一個標準答案讓每個人都去拼了命的追尋的話,可想而知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麽同質化和多麽得無聊。
回到熱情,開頭已經講過誤區,追尋熱情的結果很可能就會造成偏執,固執和過度,導致個人價值實現的失敗。
意味著,不要去從你强烈的喜歡和熱愛一件事(熱情)出發,而是要從你有動力,想要去做某一件事出發。
這裡的區別在於:「强烈」。
當你對某一件事達到狂熱的時候,你離危險也就不遠了。你會很容易把自己的一切都與這件事情畫上絕對等號,到最後你會變得無法控制,而導致後悔的結果。
而我們更加需要,或者說,個人實現的成功更加需要的是:「持續的驅動力」。
也就是黑馬思維裡提到的微動力,是那些細小的,非常個人化的,旁人無法理解和感同身受的,只有你的内心發自深處的想要和享受的動力。這樣的動力就有著驚人的持續性,不是狂熱,和强烈是完全相反,是一種中性的,不包含任何激烈情緒和欲望,而僅僅只是想要去做這件事并且恰到好處地樂在其中的動力。
一旦我們找到只屬於自己的微動力,接下來才是熱情的位置。我們要打造熱情,去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不斷好奇,不斷發掘,不斷提高自己,這就是積極熱情的表現。這樣子,我們就成功過繞開了追尋熱情可能會產生的消極的一面。
當我們在結合自己内心的深層欲望,也就是自我實現的同時,再找到自己的微動力的條件下,再去打造熱情的話,我們離實現自我的成功也不遠了。並且,我們在旁人看來,也會是很有熱情的樣子,但是是非常溫和,持續性強,且不偏不倚剛剛好的熱情。
我們想要的是持久,而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因爲我們想要的自我實現的成功就是來源於長久的堅持和持續,而不是三分鐘熱度的揮灑。
而經我們在結合自己内心的深層欲望和核心微動力的需求下打造出來的熱情,是具有驚人的持久力的。
我們依舊需要熱情,但是我們不靠熱情引導我們,而是我們引導熱情。
解決法三:「不要用想象去期待,而是要用工匠精神去做事情」
最後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在經過了上面兩個夯實的地基基礎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蓋摩天大樓了。
那就是從零開始,甚至從負數開始,我們不需要變得更好去開始,也不需要擅長才去開始,只要你開始做,你的自我實現就會開始閃閃發光,宇宙都會給你讓路。你可以不擅長,也可以做得不完美,但成功依然是你的。
保持一個實事求是,踏實的態度,一步一步,從不會到會,去學習方法,去好奇,去琢磨爲什麽,去改進,去不斷更新技術,而不要去評判自己的東西好不好,符不符合傳統意義的成功,這些是你完全不需要納入考慮的。
就好像工匠一樣,眼睛只是緊緊盯著手中自己在做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TA手裡的作品,不管是一個小花瓶也好,還是幾十米高的大雕像也好,TA的心態是一樣的,TA只在乎這一步該怎樣做,下一步該怎樣做,才能做出這個作品TA想要它具備的樣子和品質,而不去刻意追求雕刻技巧的完美無缺,不去刻意顯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有多麽厲害,也不會去想會有多少人喜歡,更不會去想大多數人喜歡的是什麽,而僅僅只是TA想要這個作品是以怎樣的樣子去呈現。這就是最厲害,也是我最佩服的「工匠精神」。
看似脫離大衆,脫離社會,脫離一切世俗觀點,但往往由工匠精神做出來的東西卻是能夠感動衆人的傑作,你可以去看那些非常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科學家或者藝術家,企業家,他們的想法在那個時代甚至是根本不被認可的,但結果一做出來,卻是震驚了無數人,創造了奇跡。
就好像我們常説的,「我根本想不到那樣的人會做出那麽厲害的事!」一樣。
當你越是緊緊結合你個人的現實,越是去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實現你自己的成功的時候,實際當你完成的那一天,整個社會和宇宙都會獎勵你,某種意義上,你在他人眼中也是實現了傳統意義的成功,但你内心明白你並不是,你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這就是自我個人實現令人驚嘆的地方,它沒有終點,沒有天花板,只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創造奇跡的力量,以及驚人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結論
那整篇文章我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實現自我的成功,無關他人,無關社會,無關任何傳統意義的成功。緊緊是作爲「我」,「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快樂和「我」想要的意義,不是任何人告訴我,是我自己告訴自己的我存在的意義。
每個人也完全且有足夠的力量和時間去成功,抛開了傳統意義的成功標準,成功不再等同於金錢和權利地位,而是作爲十分獨特個體的個人的成功,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無限想象力的成功。試想當我們每個人都開始追求只屬於自我實現的成功時,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多麽快樂和多姿多彩,我們也不會再害怕被AI取代,因爲我們的獨一無二和無窮無盡的創造力是任何AI都學不會的。這是人類的優勢,也是宇宙賜予我們最大的寶藏,不是實現社會傳統意義的成功,而是真正成爲我們自己。
參考資料:
- Vallerand R. J. (2015). 〈The Psychology Of Passion: A Dualistic Model〉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odd Rose and Ogi Ogas. (2019). 《Dark Horse: Achieving Success Through the Pursuit of Fulfill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