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其自然和想要之間, 在做自己又讓他人快樂之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突然就很想談論這個問題, 我總是會說要順其自然, 要做自己, 在大約一年前的方格子裡, 但後來陸續看到很多文章, 又好像這中間缺失了點甚麼, 所以我想要來說一說。

順其自然

大意也是「妥協」。

實際是最近我在瑜珈裡體會到的。想要拉筋, 但同時發現越是放鬆, 反而筋能拉得越開。以往我都是會使勁壓自己, 效果竟然還不好。

是甚麼樣的感覺呢? 大概就是順著身體的重力自然往下傾斜, 感覺身體越來越重, 重到好像自己要掉到地上。然而整個過程卻不用使一丁點力氣, 就能輕鬆辦到。

就好像, 你向重力妥協了一樣, 向地心引力妥協了一樣。

反而比主動使勁施壓的效果要好太多。

所以我自然得出一個道理, 有時候在妥協當下的情況, 不要嘗試去逼迫和施壓自己, 哪怕是一點點的壓力和逼迫都不ok, 因為那玩意兒會上癮, 一點點累積, 最後都會變成壓垮自己的一座大山。然而再輕易想丟掉, 那就只能做夢了。

想要

想要是一種「慾望」。

曾有一位友人和我說過他很特殊, 只因為他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慾望的人。

當時聽完我很納悶, 因為不確定那是一種甚麼感覺。後來才發現他所說的沒有慾望是指他非常容易知足而樂, 並不會去要求更多, 也不會去追求任何。

然而即便如此, 我也不敢輕易說自己是沒有慾望的人, 即便現在是知足常樂的狀態, 我也依然不敢說這句話。

因為, 我有慾望, 是零碎的, 多樣的。我想要體驗更多的生活, 想要知道了解更多的世界, 因為我太熱愛生活和生命了。

但是我的友人不會這樣想, 他會說「活那麼久幹嘛呢? 多無聊呀」。

大概這就是我和他的區別吧, 我更加愛生命和生活本身, 而這一點在他身上很難感受到。

所以, 即使是知足常樂的人, 他們的動機會是真的會完全不一樣。

看事情, 下結論, 真的不能只看表象, 否則你會搞錯的。

所以, 我自然也認為, 有很多慾望是一件好事, 說明你還對生活充滿著期待和熱愛, 如果連這個都沒有了, 活著可能也和極限生存差不多了, 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現在不是處在極限生存下的, 那是另外一回事。

而如果你想要很多, 當然可以, 為甚麼不呢? 你沒必要從源頭上否定自己。

順其自然和想要之間

之間是一種「心態」和「掌握」。

我們不可能做到每分每秒都對任何人任何事毫無慾望, 毫無想法, 毫無期待, 毫無不滿。但這似乎是和順其自然相背的。順其自然好像就是讓你接受現實, 不去改變, 不去強迫。

但如果現實很糟糕呢? 如果這個現實並不值得我們呢?

我又要扯到瑜珈了。我做瑜珈的原因是想拉筋, 因為這種感覺讓我很舒服, 如果達不到那個效果我就會難受。

所以我的慾望就是拉筋, 但在做這個行為的時候, 我只是稍加了一點力量, 盡力讓雙腿保持筆直而以, 剩下的就全部交給了地心引力。

所以事實是, 我並不會接受自己不拉筋, 讓自己難受的現實, 我在試圖改變這個現實, 但我做出的努力只是去盡力保證最基本的標準, 剩下則完全放棄努力。效果比從頭到尾一直努力施壓要好太多。

而這一點點努力, 是你基本都不會感覺到在努力的努力。

比如你想寫作, 你只要保證在某一段時間能夠持續打字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交給你的靈感和你的心。

這就是改變現狀的同時, 又順其其中的自然。事情就會事半功倍。

只要保證基本的標準, 剩下的交給自然, 讓身心如水流一般, 在過程中去妥協和改變, 而不是非堅持某一種方法, 某一條路, 與整個宇宙的天性背道而馳。

所謂的太過固執, 就會失去更多的東西。

所以, 你完全可以有慾望, 完全可以想要改變現狀, 你要做的, 只需不費力的做到基本, 剩下的去妥協, 去適應, 去感受, 去靈活應別, 很快你就會達到目的。

而越是控制和固執, 就越難真正得到, 即使得到了, 也很快會失去。

做自己和讓他人快樂之間

這一點我就簡單說, 因為篇幅太長。

有人會說, 做自己就是不要理會別人, 不要聽別人的, 我行我素就好。

但是這真的是錯的。

做自己不代表你要與全世界為敵, 而是恰恰相反。

準確地來說, 應該是有選擇性的去受別人影響, 在根據你自身的現實, 結合判斷之後, 去對別人做反應, 做解釋, 而不是一味白眼過去, 「我不要!」。那樣人會過得很辛苦, 沒人會喜歡辛苦的滋味。

你要在了解和對自己誠實的基礎上, 去聽取別人的意見, 去和別人好好溝通, 去允許別人對你提出你愛聽或者不愛聽的話, 去允許別人不了解和不理解你, 也允許別人去誇大和討好你, 重要的是你要用愛自己的方式去同樣溫柔的回應別人, 去同情和體諒, 去試圖好好說話, 不要爭紛四起。

而能做到這一切, 都起源於愛自己, 包容和接納所有的自己, 包括不好的地方, 也學會溫柔對待自己的不足和不堪, 學會憐憫和同情自己,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療傷, 再微笑著去面對生活。

這樣的話, 對面的人一定也會是快樂的, 即使是不愉快的意見分歧, 也不會鬧到心中起恨意。這些都源於「先愛自己」。

所以說, 做自己不如說是「愛自己」, 帶著這樣的自己再去面對他人和複雜的社會, 你會發現, 快樂和和平就不經意間在你的眉眼間傳播開來, 你創造了愛的氣氛, 同時也把這種愛帶給了接觸到的每一個人。


所以, 這一點也不矛盾。做自己的同時, 也讓周圍人快樂。

只要你是真正的愛自己, 你就會發現後面那部分會迎刃而解, 不需做任何努力, 也不需緊張, 更不需擔心。


結尾

以上說的都是正常身心狀態的前提下, 不包含任何極端情況。如心理疾病, 被人惡意中傷或傷害, 遭到威脅生命的事件等等, 以上都不適用。

極端情況需要極端的解決方式, 或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又或如果有人惡意威脅你的生命或傷害你, 請不要溫柔對ta, 也不要原諒ta, 用你的方式去捍衛你自己。但不要讓任何恨扎根在你心裡。

avatar-img
77會員
89內容數
分享我有感觸的各種想法,結識相似的靈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玉言的奇玉之地 的其他內容
認真是一個看似正面卻潛藏危險的詞。過度的認真會讓人無法得到滿足感和安心感,反而增加焦慮和情緒起伏。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於事情過度認真的結果,以及建議放下對結果的固執,以更輕鬆的心態去愛上事情的本質。
0/5戀愛腦行不行?我的愛情觀我作主!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也會有分不清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時候,當我們想的越多,反而會發現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有時候,邏輯並不是解決問題我們該使用的方法。 比邏輯思維更準確的是:「我們內心的聲音。」
關於社媒,究竟是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在改變它?生活在社媒無處不見的社會裡,我們到底又真正活在甚麼樣的現實裡?好奇答案?進來看一看吧😎
🌈方格子作者聯合談系列第二彈!「成熟」,對你意味著甚麼?你以為的成熟確定也是別人眼中的成熟嗎?不一定喔,人跟人之間的差別真的好大!想知道哪裡有差?進來看看吧!😏
「懶惰」這個詞彙,從出現到現在,一直都背負著負面的意義,和「失敗」﹨「落後」﹨「沒用」等等這些詞彙掛上鉤。但你有想過為甚麼嗎?「懶惰」真的有這麼不好嗎?讓我為你的懶惰找一個理由🤓
認真是一個看似正面卻潛藏危險的詞。過度的認真會讓人無法得到滿足感和安心感,反而增加焦慮和情緒起伏。這篇文章討論了對於事情過度認真的結果,以及建議放下對結果的固執,以更輕鬆的心態去愛上事情的本質。
0/5戀愛腦行不行?我的愛情觀我作主!
甚麼是意識?我們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世界的?為甚麼我的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也會有分不清到底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時候,當我們想的越多,反而會發現問題更加難以解決。有時候,邏輯並不是解決問題我們該使用的方法。 比邏輯思維更準確的是:「我們內心的聲音。」
關於社媒,究竟是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在改變它?生活在社媒無處不見的社會裡,我們到底又真正活在甚麼樣的現實裡?好奇答案?進來看一看吧😎
🌈方格子作者聯合談系列第二彈!「成熟」,對你意味著甚麼?你以為的成熟確定也是別人眼中的成熟嗎?不一定喔,人跟人之間的差別真的好大!想知道哪裡有差?進來看看吧!😏
「懶惰」這個詞彙,從出現到現在,一直都背負著負面的意義,和「失敗」﹨「落後」﹨「沒用」等等這些詞彙掛上鉤。但你有想過為甚麼嗎?「懶惰」真的有這麼不好嗎?讓我為你的懶惰找一個理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Thumbnail
應該做的事很多,但冥想卻能帶來周全的同步、增進Vision的能力,最後脫離線性成長而成為指數型成長。 但這些都不是目的地,目的地是給予,而給予的來源是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其實值得做的事,應該是運動或是寫作這種沒人叫自己做,卻願意去做的事情上。換言之,在本能的驅使下,諸如運動和寫作這一些事自然敵不過本能,即使自己知道這兩件事其實對自己比較有益,也沒有用。必須要是自己主動去嘗試了,去體會其中的好處,才有可能持續下去。反倒是,那些出自於本能的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