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選之書:選書是在選甚麼?

2023/05/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朋友J傳了一張圖片給我,是三民書局以「超商浩克事件」策的書展:
圖片來源:路上觀察學院 ,photo credit: Wesley Tai
這起事件從迷因笑料漸漸衍伸出更多議題,網路上也有針對這起事件的不同觀點。這篇文章裡,我不打算深入研究這些議題。
我只想好好看一下這個書展,順便分享一下個人的選書經驗和想法。

選書是在選甚麼?

在歷時不長的書店店員生涯中,曾經負責過選書策展。雖然不是資深策展人,但我想還是可以小小分享一下自己在選書時的心理活動。

起初,最讓我這個選書菜雞擔心的問題是:選書沒辦法好好cover到主題的「所有面向」,導致「觀點偏頗」怎麼辦??
咦?等等。你有發現這個問題矛盾的地方嗎?

選書之所以為選書,是因為它已經有了選書人的立場和觀點。接著,才會圍繞著核心,選取相關書籍。
觀點和立場,避也避不了。我們只能盡量客觀,但是不可能完全客觀。
我們不能要求一個書展包山包海,也不能要求呈現「完全中立」的觀點,原因是這樣很有可能會模糊焦點、不知所云。
看到的人心裡除了「哇!好多書」之外,大概就不會注意到書籍和主題的關聯性。這樣子似乎有點浪費書展的價值啊!
總而言之,我認為選書的功能不外乎兩種:
  • 凸顯書籍魅力:讓個別書籍整合到一個主題時,能夠更明確地指向目標讀者,增加它被看到的機會。
  • 書籍超連結:為了讓讀者能夠在平台上找到書本之間的連結,激發好奇心,發現新的寶藏。
說了一些想法後,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個書展。

浩克書展分析

首先,我們來觀察主題。
我認為策展人可以抓緊時事風向,是一個聰明的操作,提高共鳴度確實可以讓人更有興趣;搭配上富戲謔感的梗圖壁報,使人感受到這個書展的強烈風格。
呈現方式上可以看到,這個書展的主要受眾可能是熟習網路文化、並且隨時在follow時事的人。(話說,我也不太清楚三民書局主要的客群有哪些。假如是在學校或是補習班附近,應該會有很多學生幫忙做免費宣傳吧?)
另外,在書籍數量和平台大小上也可以稍稍注意。這是一個以時事為主題的書展,所以它不大可能會放超過2個月。在不到1個月就會退燒的情況下,輕量型的書展滿符合主題效期的。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選書邏輯。
第一眼看到這個平台的時候,我想到了解謎拼圖。這關乎讀者的腦袋是否有一定程度的線索。
假如有個人對超商浩克事件一無所知,那麼對他而言,這個陳列大概會比迷因還迷;他或許可以用圖片上的關鍵字,例如警察、健身教練,連結到「警械使用」和「健身」等書籍。不過,「超商」、「義式料理」就會變成意義不明的噪音。
因此,扣回針對主題的觀察,這種展覽對讀者的先備知識有一定要求:包括對事件的理解、理解程度,甚至是媒體間來來回回的討論,都會是和這個書展是否得以連結的重要資訊。
如果你看到梗圖沒有霧煞煞,那就接下去看它的書籍類別。
以11個title的書展而言,就有六種類別的書籍(飲食、健身、文學、圖文、法律、兒童繪本),種類算是相當豐富了。
如果類型多,但是選書少的話,每一本書都要選得切中要害;反之,便要盡可能增加選書廣度,當然,還是要在主題框架之內。
個人認為這個書展最有趣的地方,就是選書的關鍵詞十分明確,意即,你看到一本書,就能馬上聯想到他想影射甚麼。
書籍看似不相關,但是調動腦袋裡的線索後,你就能馬上意會策展人想丟給你的東西,例如:即便是像《咆哮山莊》這種內容毫無關聯的經典文學,你也能理解這本書為何在這。
理解策展人選書的動機甚至是幽默感,讓讀者能和書展互動,我想是這個展覽做得十分成功的地方。

結語

選書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看到用心有創意的書展,眼睛都會為之一亮。
好的選書不但能突顯書店的特色,也能夠讓讀者找到自己喜歡或是意料不到的故事或資訊。
這次分析的書展劍走偏鋒,吸睛度十足,因此勾起我的好奇心,重新讓我思考「一個好的書展」到底是甚麼。
說到底,我覺得「互動」是極度重要的。無論是面向大眾還是小眾,只要能和讀者產生好奇甚至共鳴,大概就成功一半了。
最後,如果是我來策這個書展,大概會再追加一些情緒相關的生活類別,像是面對怒氣應該如何處理、要怎麼和挫折感相處之類的書籍。
希望這篇文章會對需要選書的人有所幫助!
不知道你們對這個書展有甚麼想法?歡迎留言分享!
封面圖片來源:<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ai-image/row-old-textbooks-fills-antique-bookshelf-generated-by-ai_42177969.htm#query=books&position=9&from_view=search&track=sph">Image by vecstock</a> on Freepik
透過日記,透過生活。紀錄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